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中,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各国以及本国多种观念和思想的冲击,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化的平面设计上是我们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平面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旨在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平面设计进行完美结合,既能够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又能够提升平面设计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民族元素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承载了独特的本土文脉与历史,是大众共同创造和选择的结果。本文深入发掘了传统民族元素应用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从提升民族元素与平面设计有机融合的深度、扩大民族元素设计应用的范围、优化民族元素呈现形式三个方向对传统民族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层层剖析。希望能够通过传统民族元素应用与平面设计的结合,进一步拓宽平面设计的表现维度,同时为传承民族文化提供新的载体,推动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扬与传播。  相似文献   

3.
田中一光,被誉为日本平面设计之父,他设计理念对日本的现代设计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日本现在设计的成长和成熟。他的设计风格十分独特,不仅有何日本传统的文化特色,还融进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特色。田中一光的作品不仅影响着日本现代设计事业,对其作品的研究对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目的,本论文将对田中一光的海报设计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沉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也使我国享有文化大国的美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过于追求现代理念导致现在设计出的艺术品都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特色,不能够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遗产完整地为后人表现出来。本文将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进行探讨,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建设中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中国动画产业迅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动画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时代的产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势必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文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动画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特点,其属于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大家的保护。但是随着民族旅游的快速发展,给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造成了不容忽视的直接影响,现在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使得我国很多领域为其担忧。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下有关"浅谈中国民族旅游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详细内容。  相似文献   

7.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传统村落建设的重要地区,在这个地区具有较多的中国传统村落。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村落的发现和开发都没有完全,这个地区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活动和生活,需要加强当地居民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的发掘农业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来,既能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发展,又能丰富现代生活。加强武陵山片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地的相关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重要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发展十分迅速,相应的旅游管理随之发展起来,旅游管理比起其他行业管理,其与我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有着很大影响。本文主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生活环境与居住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其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提升设计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设计师在开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要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既满足现代人们审美需要,又赋予设计中国传统特点,从而推进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希望为有关专业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与传播,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身份的代表,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其它艺术门类创作的源泉,在文化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动画设计的创作中逐渐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得到了各国人民的认同和喜爱,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特殊的符号。文章基于中国传统艺术造型中的内涵及包含的元素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对动画设计中的意义和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运用方式,从而更好的研究中国传统艺术造型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蕴含丰富多彩的设计元素,为现代视觉传达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视觉传达设计中,不仅丰富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还为视觉传达设计增加意蕴。  相似文献   

12.
砚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独特产物,它以其优雅的实用性、恒久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的青睐。本文试着探讨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儒、道、佛对砚文化的影响,论述了砚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这一行业也应运而生。如何在旅游管理中加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旅游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从而促进旅游管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下亟需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探讨了近几年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希望为中国旅游管理的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种文化积淀极为深厚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些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无不彰显个性文化特色“中国四大名楼”、“中国五岳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和“中国三大石窟”等,均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某些文化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的一种优化整合,蕴藏着深厚伟大的文化内涵。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些中华民族历史宝库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国家提出的一项重要思想,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相关院校以及管理部门,要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含义,切实做到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文化教育当中,从思想、行动、制度、方法等多方面来改进,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使其走向国际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教育、了解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体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的传承是现代进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红色文化的精髓部分,能够彰显我国的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现今我国各个区域展开了红色旅游的规划和开发,利用红色文化精神促进旅游经济产业发展,相反,在旅游产业的升级过程中对红色文化进一步传承,开辟了中国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经济产业共同前进的新方向。而红色戏剧作为红色传承中的重要元素,对于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红色文化传承中的红色戏剧与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涉及到了传统文化知识,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建立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孙志远 《当代旅游》2013,(10):62-62
针对新课改对传统绘画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在新课改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渗透着传统绘画.中国绘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且经数千年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它独特的艺术精神和表现手法已成为东方艺术之代表,其艺术特征除了有“视觉艺术”的共性外,还浓缩了中国文化的许多特征,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各国之间的贸易日益频繁,广告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对商品的促销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广告艺术设计中,文中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广告艺术设计中的体现,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广告艺术设计产生哪些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一向有着渊源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音乐文化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是每一个音乐文化研究者所无法避免的。在我国古代,最具民族特色的音乐演奏文化就是古筝。古筝就像悠久的历史文化一样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堪称我国音乐领域的国粹。随着世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音乐文化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提升不断地注入了新的内涵。这些新内涵的加入使得人们应接不暇。而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的瑰宝与珍藏,我们不能使他们淹没在现代音乐艺术之中。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古筝弹奏作为古典音乐重要代表之一,既不能故步自封地坚守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又不能脱离现实与时代发展而步伐太大。今天我们就打破大家固化的思维方式,我们主要探讨的不是古筝艺术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那是历史学家要研究的主题。我们要探究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在当今社会中推进古筝艺术的发展。笔者从古筝艺术的发展历程与思辨模式对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