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元协同治理是乡村各利益主体通过合作共同处理乡村公共事务、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一种方式。乡村企业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乡村多元协同治理体系中重要的一员。为剖析乡村企业参与多元协同治理的实践形态、演进逻辑及治理机制,本文基于社会嵌入理论,通过对QS民宿企业进行纵向单案例分析,构建了乡村民宿参与乡村多元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企业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主体—嵌入—行动及互动—客体”的动态因果关系,分析了关系和契约治理机制在企业参与乡村治理不同阶段治理绩效的变化过程及其对多元协同治理演进的影响。分析表明:QS企业参与的乡村多元协同治理随着企业嵌入乡村的阶段而发展,其嵌入乡村的治理机制也在发生动态演进;企业嵌入乡村的关系治理和契约治理机制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本文建立了乡村民宿企业参与乡村治理的社会嵌入分析框架,揭示了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在企业参与乡村治理演进过程中的动态适应规律,拓宽了乡村治理的研究视角,为进一步推进乡村协同治理、实现良性共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一村一品"是助力乡村旅游、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专家咨询、现场访谈、座谈和实地走访等方式,选取绍兴市各区、县(市)13个村庄进行调研,总结绍兴市各区、县(市)"一村一品"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基本情况,诊断当前存在的问题,充分运用"一村一品"理念,提出建议,促进乡村旅游资源整合、模式创新与体系完善。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方实践的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逻辑与案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困境,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文章基于对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探讨,借助傣族园村寨、双廊村、天龙村、落水村和明月村等多案例研究,具体分析旅游推动乡村在不同维度上的振兴实践,研究认为:旅游发展为乡土空间重聚发展主体,将各类经济生产要素注入乡村,实现乡村在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和空间多功能化,文化层面的物质文化保存与修复和精神文化的调适与再造,治理层面的内生自组织治理优化和网络治理的构建与深化,有效缓解甚至逆转乡村多重危机;同时,旅游发展在推动乡村各层面发展的过程中释放乡村居民的自主性,构建地方和外部力量的互动场域,共同推动乡村实现"新内生性发展"和持续振兴。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内在关系,为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贫困消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仅可以提升乡村的经济水平与农民的生活水平,还能够丰富旅游活动的形式,延伸乡村产业链。文章立足于乡村振兴大背景,以贵州省Y村为研究对象,阐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内生动力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并从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综合效益与环境效益四个方面分析Y村的发展动力,进而提出多元主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西安为例,对乡村旅游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优化进行研究,以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西安市政府"百村千户"建设工程的响应。在加速乡村旅游资源品牌建设发展的同时推动乡村旅游品牌整体形象提升,实现西安乃至全国乡村旅游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当前的乡村建设工作开展上,乡村治理有非常突出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为我国更好开展乡村基本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撑和保障,促使我国在进行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取得更为突出的治理效果。为此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立足乡村振兴背景,就生态旅游对基本治理的价值进行了探讨。通过本文的探讨,为更多乡村更好发展生态旅游,以及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对乡村基本治理的价值发挥。  相似文献   

7.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指导下,论文立足于M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实现M村的脱贫致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为了借助机遇发展乡村旅游,文章采取SWOT分析法对河北省井陉县南平望村进行研究,为南平望村发展乡村旅游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旅游成为新时期人们休闲放松的主要途径之一。新乡村的建设逐渐完善,乡村开始成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新乡村与旅游业相互作用,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乡村的进一步转型。但乡村旅游还存在诸如文化因素平淡、旅游链条短缺等问题。本文以新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为出发点,论述新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之间的关系,提出新乡村旅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域旅游的政策大力推广和建设"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魅力乡村",让昔日凋零的乡村变得热闹,村旅游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城市居民为目标,以服务为手段,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贵安新区在全域旅游的指导下,着力打造"山水贵安"的旅游总体形象。本文在明确全域旅游的背景下,针对贵安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池静  崔凤军 《旅游学刊》2006,21(7):17-23
乡村旅游地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退化、村民无序争夺有限资源等"公地悲剧"现象十分普遍.乡村旅游资源的产权属性决定了"公地悲剧"产生的必然性,它表现为公共资源利用无度、公共秩序混沌失序和公共福利供给短缺,导致了乡村旅游核心资源迅速耗损和旅游品牌资产快速衰减,并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田野作业方法,主要分析了杭州梅家坞荼文化村、龙坞荼村和山沟沟景区"公地悲剧"的产生原因及其演变情况.文章还探讨了地方政府主导型、外来投资者主导型和农村集体组织主导型3种制度模式来解决乡村旅游中"公地悲剧"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的具体承载,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其中,文化建设是引领、是思想保障,并已成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以文化保护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共生性发展关系为切入点,以三亚市吉阳区中廖村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中廖村文化传承型美丽乡村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和探索,提出一些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引导作用,更是助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国内乡村旅游研究历经30余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在理论研究层面仍缺乏本土化的理论创新和洞见。本土化地理学中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透视乡村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乡村“人—地—业”要素系统更是成为乡村研究的重要视角并被广泛运用。乡村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系统,乡村治理是推进乡村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不可回避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在“人—地—业”框架基础上构建了“人—地—业—治”理论框架,将人口视为乡村旅游地发展的关键要素,产业是核心要素,土地是基本保障要素,而乡村旅游地治理则发挥调节作用,4个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可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地人地关系的优化,整合理论框架可更好地推动未来乡村旅游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进展。在强调“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本土化研究应重点关注3个问题:一是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乡村旅游地人的主体性;二是关注城乡人口流动现象,探索乡村旅游地新内源性发展模式;三是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聚焦乡村旅游地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出去旅游的频率增加了,引发了一股乡村旅游热。将我国未来的旅游推向了村休闲、养生度假康体疗养等各类乡村旅游上。这有好的一方面,也就会有差的一方面,由于乡村旅游发展较快速,农民参与度不高,导致乡村旅游整体布局散乱、经营模式单一化,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引入"全域旅游"思维概念,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产业转型,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全域旅游思维在乡村旅游中的深入和应用。本篇文章是以海口乡村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状况、发展前景以及现有的环境进行分析和讨论,对海口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创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旅游产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整个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农村旅游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继"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主题之后,国家旅游局在2007年又正式启动了乡村旅游的"百千万工程"。即在中国推出100个特色县、1000个特色乡、10000个特色村。据统计,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山西不仅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胜遍布乡里名镇,而且自然风光优美独特具有田园特色,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序幕的开启,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产业不仅可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而且可以使有价值的古民居,古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自然景观得到有效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因此山西应把农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发和推进。  相似文献   

16.
"智慧农村"即是以智慧的理念来管理农村,通过智慧的方式来发展农村,应用智慧的手段来建设农村,从而使农村更具活力和吸引力。建设"智慧农村"目标即是要使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农民生活达到安全舒适便捷,农村的管理实现科技智能信息化,发展智慧环境,享受智能生活。兴十四村是黑龙江省较有代表性的乡村,该村不仅有基础设施健全、农业化程度高等优点,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智慧乡村发展潜质,合理分析该村智慧城市发展的优劣势对于实现该村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毓 《西部旅游》2022,(18):49-51
社会转型期间,乡村在不断地实践和发展,传统村落面临着乡村性的解构和重构。文章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坛头村为例,探讨文旅融合发展对乡村物理、文化和社会空间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发现地方性要素、主体行为、媒体宣传构成了乡村性重构的基础、主导力量和推广力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文章关注文旅融合发展对村庄乡村性产生的影响,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乡村休闲旅游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类型,其兴起和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成都"五朵金花"乡村休闲旅游为典型个案,探讨了现阶段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共性"特征和一般规律;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指出地方政府应大胆导入市场化方式,积极运用节事活动,提升乡村休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使其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何伟  毛昉偲 《西部旅游》2023,(20):32-34
<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着重大意义,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探索出新的路径,助力乡村地区经济结构优化。“旅游+乡村体育赛事”为乡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能够在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方向。基于此,文章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村超”及“村BA”赛事为背景,围绕“旅游+乡村体育赛事”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乡村旅游协同治理绩效为研究对象,基于协同治理以及网络治理绩效等相关研究,从网络特征、行动者属性、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融合性、关系强度、资源、意愿、社会资本、信息技术、政策这7个前因变量以及乡村旅游协同治理绩效这1个结果变量,同时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法对7个前因变量和1个结果变量进行组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7个变量不能单独影响高乡村旅游协同治理绩效的产生;第二,共发现9条导致高乡村旅游协同治理绩效结果产生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