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汝墨 《西部旅游》2022,(22):28-29+32
通辽市地处内蒙古东部,凭借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文章通过分析通辽市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发现其在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建设、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旅游品牌形象打造等方面存在问题,并由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提出"西冰东雪"的战略决策。目前,吉林西部冰雪旅游发展相对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潜力较大。分析吉林西部冰雪旅游发展现状,归纳冰雪旅游资源,总结并提出吉林西部冰雪旅游产品开发类型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第三产业的社会地位逐步得到提升,全域旅游就是在此环境中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理念,意在通过发展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乡村旅游的建立和提升帮助区域民生经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闭环,不仅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助力,还为全域旅游的完整合提升提供了帮助。本文从全域旅游入手,以广西为例分析乡村旅游产业提升、发展的路径,希望能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17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通过分析2009年到2016年湖北省国内旅游收入相关数据,分析湖北各地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总结出湖北省旅游发展基本格局。湖北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产生的原因与自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今后应巩固旅游经济水平高地区的地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市场,加强旅游品牌宣传,形成各区域联动,促进湖北省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旅游产业定位的理论困惑及其影响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窦群 《旅游学刊》2001,16(1):9-11
区域内发展旅游业的合理定位决策是旅游生产决策体系的前提和核心,是制定其它旅游生产决策的依据.本文对区域旅游业产业定位的难题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一些观点.在对我国目前旅游业发展地位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后,指出在我国各区域旅游产业地位的决策中,应针对不同地区的时空情况加以科学分析,否则就难免盲目性和主观性.  相似文献   

6.
旅游规划是所有旅游科学研究成果付诸产业实践的最集中和有效表达,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甚至提升普通百姓福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在旅游规划起源较早的法国、英国和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全面验证。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旅游经济系统运行中为数不多、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技术和产业形态,旅游规划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理论方法和信息技术精华,无论在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成果的实用性还是产业发展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相似文献   

7.
云南旅游地域系统地位研究——兼论我国西部旅游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已构成了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部门,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柱。旅游业发展进程和形式上的差异来源于旅游地域系统的区域差异。分析旅游区的特点,研究旅游地域系统的地位,是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的出发点。 旅游地域系统地位的研究,应贯彻整体分析与区域对比相结合的原则。所谓整体分析是指从全球的角度宏观分析不同大区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区域对比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大区内,对比分析同一级别的旅游地域系统,以确定其地位状况。笔者以为旅游地域系统地位上的差  相似文献   

8.
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首先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内涵、地位与作用等基础理论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其次对特色小镇建设路径、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等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四川特色小镇建设情况,从数量、分布以及目前特色小镇建设不足等方面分析了四川省以及成都市特色小镇建设现状。以期为我省进一步推进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等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吴建国 《旅游学刊》2008,23(3):9-10
一、民族院校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负有特殊使命 一方面,中国的旅游产业正在迅猛发展,而在中国旅游产业崛起的过程中,西部民族地区由于旅游资源的丰度和品位而使其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选择旅游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赵浩兴 《旅游学刊》2003,18(1):18-21
根据对我国区域经济及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选择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在很多地区存在着盲目性与不合理性。探讨旅游业作为特定区域主导产业的合理性,需要对符合国情的“旅游业”及“主导产业”有合适的概念界定,以及对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潜力、优势及整体效益有相对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旅游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同时还需重视对被确定为区域主导产业的旅游业自身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民族旅游发展有着巨大潜力,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亟待探索最佳的途径.创意产业能够有效地实现经济增长而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极力推崇和大力发展.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创意产业,能够有效地改变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当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现状与趋势,其次探讨了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文化创意的基础与意义,然后提出了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应采取集群式发展的模式,最后,以湖南张家界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为例,就民族地区发展旅游创意产业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谢艳 《西部旅游》2023,(15):39-41
<正>文化旅游是以旅游为核心,将文化与旅游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形态。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文化旅游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地区知名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加之旅游需求不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旅游的开发要重视文化和市场两个层面,在文化层面要挖资源、找定位、塑品牌,在市场层面要查需求、提质量、促营销。  相似文献   

13.
旅游资源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区域旅游发展中,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以长三角地区为例,结合旅游资源丰度指数、旅游经济指数等,分析旅游资源丰度与旅游经济空间错位情况。宏观层面上,重力模型揭示了旅游资源、国内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收入三者重心东南—西北—西北的偏移趋势。在微观层面上,在A级景区与国内旅游收入方面,上海为无明显错位,江苏为正错位,浙江由正错位转向负错位,安徽为负错位;A级景区与入境旅游收入方面,上海为正错位,其余三省为负错位。此外,通过旅游经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揭示空间错位动态演化的内在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融合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近年来,西部地区依托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发展壮大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的基础上逐步推动二者的融合。文章研究西部地区的文旅融合现状,发现西部地区依托于自身的文化旅游资源,叠加政策扶持,初步实现了文旅融合,但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创新性、人才匮乏等问题。结合现状,文章建议西部地区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拓展融资渠道,增强融合项目的创新性,加强人才培养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相似文献   

15.
正旅游规划是所有旅游科学研究成果付诸产业实践的最集中和有效表达,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甚至提升普通百姓福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在旅游规划起源较早的法国、英国和爱尔兰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全面验证。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旅游经济系统运行中为数不多、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技术和产业形态,旅游规划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理论方法和信息技术精华,无  相似文献   

16.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我国区域旅游产业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2000-2006年我国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旅游产业效率呈现出一种稳步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偏低,全国均值仅为0.632,可见在现有技术进步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我国区域旅游产业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我国旅游产业效率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且在全国平均效率水平之上,而中部地区又略高于西部地区且均在全国平均效率水平以下,但从变异系数来看这种区域差异正在逐步缩小.最后指出要通过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整合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产业创新体系等措施来提高我国区域旅游产业效率.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对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构成、影响因素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行动资源与保障机制两个视角构建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逻辑框架,并对要素结构变动、制度环境及二者交互作用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基于效率、结构和环境3个维度构建并测算了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指标,运用2003-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要素结构变动、制度环境分别是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行动资源、保障机制;(2)代表要素结构变动的资本劳动投入比对中、东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的正向作用显著,对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显著,而景区禀赋对中、西部地区的作用显著,对东部地区作用不显著;(3)制度环境对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总体上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中、东部地区作用显著,对西部地区的作用尚不显著;(4)制度环境能够调节要素结构变动的作用方向及程度,二者交互形成集成动力对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均产生正向作用。针对上述结论,文章从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要素结构升级、制度创新等视角提出了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雅湉 《西部旅游》2023,(23):11-13
<正>中国西部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多元的文化背景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互联网不仅为旅游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渠道,也为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的拓展带来了新机遇。然而,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普及率以及旅游服务标准化方面相对滞后,限制了其旅游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策略以促进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成了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因此,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结合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对西部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多项策略进行权重分配和优先级排序,旨在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旅游经济发展策略框架,以期促进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为其他地区在类似条件下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国外边缘旅游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旅游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边缘地区越来越被整合到整个世界旅游体系中.边缘地区的原野性和未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符合了旅游者对"基于自然的旅游"的需求.边缘地区往往想通过发展旅游,改变落后的现状,但边缘地区的若干先天不足则构成制约条件,限制其可持续发展.边缘发展旅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会产生哪些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能否缩小区域差异?是否已有一些成熟的经验?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国外边缘旅游的概念、特征、发展的主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熟经验进行了回顾,以期对我国旅游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安鑫  赵霞 《西部旅游》2023,(8):64-66
<正>发展文化旅游经济带在经济开发、脱贫攻坚、恢复革命老区的生命活力、促进乡村生态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河北省邯郸市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区域存在旅游符号模糊、区域缺乏整体规划、各景区资源利用率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产业融合缺乏创新等问题。基于此,文章通过SWOT分析法研究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的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红为基,以绿为底”、产业带动区域文旅品牌的可行性开发模式,旨在为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