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针对性培养某岗位技能的教育模式.它是满足社会需求具有应用型一线人才的教育体系.自有高等职业教育以来,我国就根据实际提出了要建设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办法理念,其中产学结合的教育深受社会、学校的认可.基于产学结合的高职教育模式也是现今最主要的高职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本文提出在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以工学三维融合;三层培养一体,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模式,把高职院校学生技能训练成为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最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市场营销学》作为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各类高职院校中普遍开设。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工学结合应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此,《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主导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文中提出运用任务驱动教学、以案例教学、发现式教学、工作坊团队学习等多种教与学的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以能力为根本、学以致用的"学做思创"产教融合课程教学模式,能有效地体现工学结合,并实现《市场营销学》课程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张景良 《中国市场》2008,(13):112-113
如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农业高职院校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教学与管理的实际,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确定、综合素质的培养、产学结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振中 《中国市场》2011,(5):167-168
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对"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与互动,课程设计突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模式推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制"的研究探索,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实现对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之成为市场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中专改制为高职教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应是依托行业、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技术员类人才上。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是面向管理、服务、建设、生产第一线而培育专业化技能专才的一种教育模式,衡量其教学标准的是学生的能力标准与职业行为。而这种以人才技术性与知识职业性相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通过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方针来进行培育。因此,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失为一套可行方案,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它是2r_学结合、产学结合情景之下培育高职专才最为有效的模式之一。本文将从电子商务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入手,分析校企合作的具体特征,试在此基础上找寻出一套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匹配的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8.
谌华 《中国电子商务》2012,(11):150-150
当前课程改革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通过分析高职课程模式改革的背景和目标,论述几种典型的高职课程模式,并结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创建的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李小斌 《电子商务》2011,(11):73-74
校企合作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目前,在发展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通过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与区域性行业协会通过共同成立项目合作攻关小组、共建实践基地、共建培训中心、联合开办项目工作室等模式建立“产学联盟”,将极大地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我...  相似文献   

10.
金辉 《财经界(学术)》2013,(35):180-180
高等职业教育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教育改革的推行,强化和完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适应时代发展势在必行。财务管理作为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课程,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改革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是教育事业中与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一部分……在新时期、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有很多的机会,很大的空间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可以有大作为的。”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许多学者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高职学生也逐渐受到社会认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国内成功产学合作方式分析,探讨了产学合作教育的动力因素与利益协同机制,并进一步对当前产学合作教育中的障碍因素做出分析,探讨产学合作教育的动力因素与利益协同机制,提出了基于"带薪休假"制度的顶岗模式。同时,针对社会企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特点与往届毕业生工作业绩的评价,改变原有以书面考试和理论知识为主的测试方法,增加学生职业化能力的评价指标,形成具有高职院校特点的成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期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这无疑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本文以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得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形成和表现离不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齐小琳 《商》2014,(46):106-106
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扩张,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并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且学生数量较多,外加沉重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急需变革,以此来突出办学特色,体现会计专业教育特点.本文先简单分析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目标,然后介绍了教学改革原则,最后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策略,希望能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为根本目的。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应体现高职教育的核心"从企业岗位需要出发,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制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探索和实践产学结合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结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外部环境和我院自身的特点,对海南旅游业人才现状进行了调研,为开发新型的校企合作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定的数据依据。通过分析学校单独培养旅游人才和行业企业独立培养人才各自的利弊来阐明校企合作开发旅游人才的必要性并设计出新型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的高职发展纲要,要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所以产学结合成为现代高职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本文对高职机械专业的产学结合与办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对高职教育中行业资源利用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走产学合作办学之路是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实现产学合作,能使职业教育紧贴市场需求,真正办出水平、办出特色。通过加强产学合作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更新产学合作理念、创新产学合作模式、完善产学合作的保障机制等途径.构建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要实现这-a标在高职教育中就必须强化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已是老生常谈,然而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中其实际的应用状况很不乐观,从高职院校走出来的毕业生仍然很难适应企业的相关岗位,这也是导致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待遇低的根本原因,因此进一步撂手工学相结合的高职教育模式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吴建军 《致富时代》2016,(4):292+294
针对地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通过调查分析,列举出目前地方高职院校在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学研结合是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了地方高等职业院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施科技开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寻求建立符合地方经济发展与行业需求相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开发与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