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王韬的改革设想中,得以亲身实践的惟有教育.王韬的教育思想是逐渐形成的,他的独特的人生经历和近代中国的局势变化对王韬教育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很大影响.王韬认为近代教育应以培养“真才”为目的,培养近代中国所需要的专门化的、实用的、多元化的人才,教育还应发挥沟通君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不仅是晚清统治集团中有作为的中兴名臣,而且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创者。他一生都十分重视教育,他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使中国近代系统教育制度得以形成。《劝学篇·外篇》里宣扬的发展留学教育的思想及改造旧书院、设立新式学堂的思想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思想观念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3.
杨园园 《商》2014,(35):114-115
在中国近代史上,留学教育异常引人注目,几度形成留学潮,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包括:幼童留美潮、留日潮还有留苏潮。其间,幼童留美教育一作为近代洋务时期留学教育开端的标志,分析它的特征、影响,可以看出,它推动了我国教育近代进程和留学教育的发展。在此意义上讲,留学潮为整个中国社会进步培养了大批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张百熙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中的关键性人物,他一身致力于教育实践,主要包括恢复和发展京师大学堂、主持制订近代学制和推动科举制度的废除.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以忠孝为本"、强调德育方法的实用性、注重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德育管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德育思想,对现阶段我国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商》2015,(30)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结晶,同时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更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实践论、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创造性结果。毛泽东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概念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共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涵,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6.
1903年梁启超"大、小民族主义"概念的提出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从东渡日本之初不时声言"革命排满"到游历美洲后提出"大、小民族主义",梁启超这一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过程伴随着中国传统"夷夏之辨"、"天下观"等思想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对接与调适。其中,梁氏本人对瑞士政治学家伯伦知理国家主义思想的借鉴至关重要,它促使中国传统主要以文化取向为主的"夷夏之辨"、"天下"思想最终转化为以国家取向为特征的"大、小民族主义",进而衍化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正>云南的近代化进程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并不完全同时进行的,但是在云南近代化形成过程中表现出其独特的发展道路与特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其自身在思想文化方面所呈现的独特的民族思想文化因素所造成的。一、抵抗外敌入侵的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商》2015,(39):282-284
癸卯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付诸实施的学校制度章程,它对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层次类型、机构和学科课程设置以及师资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规定了完整的各层次类型高等工程教育的宗旨和成效、教学机构、招生标准和修业年限;建立了全面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学科门类和学科课程设置;对各层次高等工程教育机构的教师资格有明确和严格的规定,重视培养师资。癸卯学制为20世纪初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立了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留学热潮的出现,是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留学教育经历了艰难的起步和潮涨潮落的曲折变迁,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本文在论述中国近代留学教育演变历程的同时,对这一时期留学教育的发展也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謇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一生致力于教育,主张以教育辅助实业,提出了德才兼备、注重实践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始终以爱国主义贯穿其中,强调救亡图存与教育救国,主张教育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以生为本,注重创新。他的教育思想及实践至今仍对现代教育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在谋求政治现代化过程中进行了艰辛探索,孙中山先生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他借鉴西方民主政治思想成果,独创中华民族的治国方略,形成了以主权在民为核心的现代民主政治思想,对中国政治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直到今天对我国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纵观孙中山先生的中国现代化思想,主要一方面是受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影响,是对古代的民本思想、古代的监察制度以及科举考试制度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4,(6)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理想与爱国教育中有着天然优势。通过个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的方式让大学生感悟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进而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践行。仁人志士对国家对民族具体的爱可以通过大学生参观、参与、参悟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上形成冲击,固化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优化大学生的爱国行为。  相似文献   

13.
科举制度在近代的解体与留学教育在近代的兴起有着一定的关联。留学教育对近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人们突破了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儒学的束缚,动摇了科举制度的思想支柱,改变了人们的传统价值取向,重塑了国人被扭曲的人格,为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树立了样板,这样,科举制度的解体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马艾 《科技转让集锦》2008,(21):145-145
近代回族报刊的创办作为近代回族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提出了诸如救国、救教、兴族等主张,反映了中国社会变革时期回族大众的觉醒与自强,其中最有影响的《月华》中所呈现的浓厚救国、救教的思想更是鼓励和教育了一代回族有志之士。  相似文献   

15.
谭毅 《商》2013,(21):361-361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中国梦实现的思想保障,也是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政治教育和思想研究前沿的高校,是为社会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落实加强,这对于新世纪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长远现实的重要意义。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在于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商》2015,(39)
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之处。在高进行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中国梦一方面可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实现中国梦。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以及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郭嵩焘的对外贸易思想包括重视发展对外贸易,主张开埠通商,注重培养通商贸易人才等,不仅对近代的中国产生影响,而且对今天发展对外贸易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个人理财教育与消费道德引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长期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及承受应试教育的压力,致使一些不正确的个人理财观念形成,从高校存在的虚荣消费、攀比消费、恋爱消费、高科技产品消费便可见一斑。开展大学生个人理财教育迫在眉睫,同时应进行消费道德的引导,培养有道德的消费者。开展大学生个人理财教育和消费道德引导,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客观需要,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19.
刘兵 《市场论坛》2011,(11):94-94,F0003
历史教育的形式却因时因地而并。以此,结合清末以前的历史教育概况,重点研究近代历史教育、近代学校教育、历史教育的教科书及教法,指出历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时代与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文明的政治意识的基本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为建设文明的政治制度提供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是规范和形成文明的政治行为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