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吸引大量企业蜂拥而入,任何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公司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领移动互联网入口至关重要。移动互联网入口主要有智能终端、手机浏览器、客户端、操作系统、应用商店及受用户欢迎的应用等,它们是移动互联网用户进入移动互联网的通路,占领移动互联网入口实际上就争取了用户,赢得了人气,进而通过移动互联网入口就能为客户提供丰富的增值应用,可以增强用户的黏眭,提升品牌价值和平台价值,从而在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因此,占领移动互联网入口是众多进入移动互联网企业成功的重要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诺基亚倒了,摩托罗拉手机没了,索尼爱立信也已销声匿迹。与此对应的是,互联网企业纷纷崛起,涉足手机行业。有人说,互联网企业做手机是历史的倒退;有人说,互联网企业做手机有其优势,因为掌握着移动互联网入口。不仅是互联网企业,现在,连"教书匠"罗永浩、"摇滚教父"崔健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机。"门外汉"做手机究竟做得如何?有哪些可取之处?又有哪些先天不足?小编特约几位专家和业内人士,为您解读"跨界做手机"那些事。  相似文献   

3.
自打移动互联网兴起以来,移动支付一直是群雄紧盯的热门业务。发展到现在,移动终端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而是一个人每天必须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它已经把广大用户随身携带的各种物品给整合了,钱包早晚也会被逐步替代。银行盯着它,移动运营商盯着它,互联网公司盯着它,第三方支付公司也盯着它。"目前,广大用户是否会接受移动支付技术早已不是问题,谁将在什么时候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导者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与努力的方向。各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如果现在还没有进入智能手机制造领域,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这条原本由网友无意间改编的带有调侃性质的微博,现在却成了中国互联网企业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的真实写照。在互联网企业进入智能手机制造领域演绎"千机大战"的背后,关于智能手机能否成为互联网企业的金矿,也迅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互联网企业竞相扎堆智能手机制造,通过自身固有的内容、品牌、产品、用户等优势,借助智能手机向移动互联网导入流量。这种做法一方面为企业快速占领市场,但另一方面也将为产业深入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隐患。  相似文献   

5.
为何要规划统一视觉体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企业旗下拥有了越来越多满足用户各种需求的客户端产品。且看互联网行业,几大互联网巨头,如腾讯、新浪、360等无不将自己产品的触角伸向各种领域,以达到多渠道聚拢用户、提高用户黏性的目的。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也在近年完成了多个产品基地建设,并拥有了自己的阅读、导航、视频、音乐等产品。有些企业产品是有了,  相似文献   

6.
WiFi,以免费的名义 WiFi成了新的互联网入口争夺的关键,因为WiFi与免费的网络接入相关这一观念根深蒂固。这种根深蒂同的观念随着互联网入口争夺战的进一步深入,已经开始为互联网巨头应用到了极致——用WiFi做用户的互联网入口产品。  相似文献   

7.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WiF i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为用户提供免费Wi Fi服务成为市场一个新的热点。免费Wi Fi开放平台、免费公交Wi Fi、运营商免费WiF i,大量的免费Wi Fi概念充斥市场。更加值得关注的是,360、腾讯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加入免费Wi Fi行列,为数以亿计的客户及数百万个热点提供免费上网服务。腾讯正在大力推广微信认证的Wi Fi免费接入;思科和Facebook合作在酒店及商店提供免费Wi Fi服务;小米投资了专门为用户提供免费Wi Fi的迈外迪。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小品牌Wi Fi广告路由器,使得小商户也能快速部署自己的免费Wi Fi热点。众多公司正在通过Wi Fi抢占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入口。对用户来说,免费Wi Fi已成为大多数商家必须提供的服务内容;而对于商家来说,具有连接用户与商家功能的Wi Fi则是撬开O2O大门的最佳工具,商家可以通过免费WiF i打通O2O的入口,通过搜集用户信息进行大数据分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日益增加,面对扑天盖地的海量信息,用户很难从一列标题中找出他感兴趣的那一两条,这无疑是信息从匮乏到充沛带来的负面效应。当前,这个负面效应还在不断增加,降低了互联网媒介用户的使用感受,而微博、搜索引擎这类产品虽然为用户提供了定制信息,也存在着用户选取疏漏、内容局限等问题。这正是大数据时代来临的状态。如果说大数据是宏观概念,那企业所做的数据收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众多的企业和创业者尝试进入移动互联网,很多VC、PE看好移动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企业投资。从表面看,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好、很快,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但总体来看,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依然不够成熟,很多企业仍处于"烧钱"阶段,没有盈利。笔者认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环境尚不成熟是尚未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的主要因素。第一,移动互联网风险投资增长趋缓,充分说明移动互联网进入理性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充满机遇,产业链各方纷纷涌入这一“新蓝海”,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有成功也有失败.对于移动互联网企业来说,商业模式将成为企业走向成功的关键.成功的商业模式能使客户蜂拥而至争购产品,使用户规模不断扩大、流量迅速增长,使平台更有竞争力,也可能使竞争对手在竞争中甘拜下风.  相似文献   

11.
订票、订餐、订旅店、玩游戏、购物支付、看电影都需要实体化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绝大多数的PC互联网业务都提供了移动终端的服务。传统互联网用户所习惯的访问内容、使用服务的交互方式,正在被智能移动设备所改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它将成为新的媒体传播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生活娱乐平台。移动互联网将既具有互联网的特征,又具备智能化终端和移动化特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汪建 《中国电信业》2010,(12):26-27
3Q之争终于告一段落,代价是广大互联网用户"被"作出了艰难的决定。此次的事件不应作为一个独立个案来看待,它折射出当前互联网产业的现实。随着3G网络的逐步建成,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始思考下一个业务增长领域,纷纷看好移动互联网。此次的3Q之争也为电信运营商提了个醒,互联网并不是歌舞升平的蓝海,这里的情况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UGC和USC UGC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缩写.即用户创造内容。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任何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材料都被认为是“内容”。然而.随着存储功能跟踪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被看做有价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电信企业普遍存在打“价格战”、争用户、抢市场的现象。有时一个省的移动电话“套餐标准”就五花八门,名目极其繁多。可以说,不同群体、不同单位都有不同的标准,无论对大客户上门推销,还是通过社会上代销商的渠道推向大街小巷,背后隐藏的都是利润杠杆使然。与此同时,在电信营业厅却办理不了这些优惠“套餐”。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的激烈竞争和用户争夺战,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新的流量经营契初——流量后向付费业务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吸引用户的新竞争手段。  相似文献   

16.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在颠覆很多传统业务。技术的进步是不可逆的,运营商的传统业务正在被颠覆,但是运营商也在积极转型。在移动互联网和4G发展的大潮下,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诸多运营商都在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创新流量经营,寻找新的互联网入口。从目前来看,国内运营商正处在语音经营向流量经营的转变过程中。在这一转型的关键时刻,运营商除了做好智能管道,还应在未来的数字化服务中占有一席之地。积  相似文献   

17.
从去年开始,移动互联网应用不断受到网民的追捧,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今年更是发展迅猛。从目前的态势看,全球互联网行业下一个掘金的宝矿无疑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而移动互联网所具备的随时、随身、随地,与用户的高度关联性以及大量云计算技术被广泛使用等特点,可以让我们大胆预见:下一个十年,是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在腾讯的微信平台上发布了一款流量红包,用户可以买一定数量的流量包,分享到好友群里供大家抢着玩。一反互联网企业在电信网上开展业务的传统模式,电信运营商开始在互联网平台上展示自己。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两家公司冰释前嫌的标志,而在记者看来,与其说是冰释前嫌,不如说是二者开始携手向前。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电信企业普遍存在打“价格战”、争用户、抢市场的现象。有时一个省的移动电话“套餐标准”就五花八门,名目极其繁多。可以说,不同群体、不同单位都有不同的标准,无论对大客户上门推销,还是通过社会上代销商的渠道推向大街小巷,背后隐藏的都是利润杠杆使然。与此同时,在电信营业厅却办理不了这些优惠“套餐”。  相似文献   

20.
竞争有软性与硬性之分吗?有。邮政企业竞争对手不少,在开拓业务时,你干我也干,你“抢”我也“抢”,寸土不让,角分必争。搞广告战,施占领术,这属于硬性竞争。而软性竞争呢?则是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入手,搞好公共关系,从而赢得各方面公众的支持与合作,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坚实根基。从长远观点看,软性竞争较之硬性竞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