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 放弃股权 王石的第一个标志性时刻.这决定了他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继任者 3月中旬,深圳爆出开发商用不合格海沙事件之后,王石第一时间给郁亮打来电话,问万科有没有影响,要不要代表行业赶紧表个态.郁亮的建议是这事已经由深圳市政府出面在推动,且万科大股东华润牵涉比较深,万科积极表态不妥.王石接受了郁亮的建议. "王石主席很尊重我的意见."郁亮说,"他很多事情都会来问我,比如说他要回答对市场判断时就会来问问我."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家》2005,(16):54-55
无论是调控前的准备,还是调控后的“过冬”态度,万科都表现出稳健务实的一贯风格郁亮脸上渗着汗珠,没有系领带。这个职业经理人坦然笑笑说:“最近公司的空调温度都调高到26度,很抱歉没有穿正装接受采访。你知道,万科开始准备过冬了。”5月12日,是万科过冬故事一个很重要的节点。在“七部委文件”公布的第二天,万科董事长王石赶回深圳召开高层会议。这样的急迫,在王石退居幕后、做起“社会活动家”的几年来是罕见的。会议后,王石飞到北京,求见建设部部长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2005,(1):42-42
<正>入选理由 2004年9月22日,万科集团在北京举行万科二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万科集团最高管理层董事长王石率董事总经理郁亮、副总经理丁长峰和张纪文等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在会上,王石正式宣布,万科已经完成了第一代管理层向第二代管理层交班的过程,万科成立的二十周年将是管理层更新换代的转折点, 以郁亮为核心的第二代管理层将全面替代以王石为核心的第一代管理层。在未来十年,新管理层将会更专注于地产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发展,以提高有质量的增长作为万科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一直以来,在大众眼里,“王石”等同于“万科”的同名词。在发布会上,王石并没有否认淡出前台而走向幕后。他说,“万科进入2000年后很多管理层的决定已经源于整个管理团队,接下来他不会接触过多的管理操作”。但是,他也表示,仍然参与万科管理层事务。王石还表示,他对现在的管理层工作也是满意的,但同时也透露,“万科现在已经考虑如何培养第三代管理层,但这不是三五年可以完成的”。此次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郁亮成为万科第二代管理层的灵魂人物。“未来10年新管理层将全面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方定 《上海房地》2014,(8):61-61
2014年春,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发出“2014年房地产市场形势不妙”的言论,万科总裁郁亮描述房地产行业的趋势是“已从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据我们了解,全国5万多家房地产企业,在这一轮冬季大多数都会过得很吃力很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市场向好时畸形发展,最显性的是负债率问题,有些企业过度追求扩张,负债率高达200%以上,最后资金紧张就有病乱投医,甚至借民间高利贷,  相似文献   

5.
进入第三个10年,长期靠内生性发展获得增长的万科面临整合收购带来的考验。郁亮成败,恰系于此万科董事长王石曾说过:"如果规模不是比对方大10倍,不要轻言并购。"不过万科"第二代"郁亮的口风不相同:"只要条件合适,我们不会放过任何的合作。"郁亮说的"合作",并非仅是简单的项目合作。3月3日,万科斥资18.5785亿元收购浙江南都集团部分股权,创下了国内房地产业并购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6.
今年39岁的郁亮,担任中国房地产行业第一品脾万科集团的总经理已经3年出身于北大经济系的这位万科全国领军人物,被集团董事长王石称为“才子”  相似文献   

7.
陈菊 《房地产导刊》2004,(85):74-77
2004年3月10日,“万科2003年业绩发布暨发展战略说明会”在广州东方宾馆召开,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总经理郁亮,广州万科总经理杜昌等万科高层领导人一同出席了本次推广会。这也是自14个月前参加广州的一次土地拍卖会后,王石首次在广州公开亮相。  相似文献   

8.
纵观整个2008年,王石的遭遇基本可用两个字来概括:漩涡。先后两次,王石以情愿或者不情愿的方式,陷入了全国舆论的大漩涡。王石进入第一个漩涡应该跟万科的战略关联很大。在中国商业史上,以一人之力来引爆一个与民生相关的产业的剧烈调整浪潮,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王石做到了。伴随着王石的回应和推动,“拐点论”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风靡全国,  相似文献   

9.
王琦 《中国企业家》2007,(10):48-60
在从第二个十年迈向第三个十年的道路上,万科发生了许多惊人变化。在这变化中,董事长和创始人王石经历了自己从“优秀”到“卓越”的晋身,从登山家到社会公益活动家的转变。而接班人郁亮,则完成了证明自己优异的万科基因的过程,而且,正创造着另一个万科。  相似文献   

10.
万科变奏     
48岁的万科总经理郁亮,注定要再过一个特别的本命年. 4月1日,他抵达珠峰大本营.这座海拔8848米的世界最高峰,王石已两度征服,但对郁亮来说还是第一次. "王石登山给万科留下了不服输、不断挑战自己的基因.这种基因我有没有责任传承下去?当然有."出发前两周,深圳大梅沙万科总部,郁亮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修身西装、窄脚裤,仿佛时光倒流,2010年之前那段中年发福的时光已经被抹得干干净净.他刚刚创办了万科高管层必修的珠峰行动培训班,"他们的毕业证书要在6000多米的雪山上拿."郁亮说.  相似文献   

11.
现代审计理论中将“不确定性”划分为不确定事项和与持续经营有关的不确定性两种。不确定事项包括:(一)或有事项,如企业涉及到的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对外提供担保等的确认问题;(二)管理层所做出的重大会计估计,如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折旧政策等。或有事项是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由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加以证实。或有事项根据发生可能性大小可以划分为:极小可能(小于5%),可能(小于50%),很有可能(小于95%)和基本确定(大于95%)四种。我国会计准则要求进行区别处理:对于“很有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需以“预计负债”入账,与“预计负债”相关的或有收益在“基本确定”的情况下确认为资产;对“可能”发生的或有负债和“很可能”发生的或有资产作为报表附注披露。  相似文献   

12.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7,(2):25-25
不研究打擦边球“70%/90问题”可用技术解决万科董事长王石认为,中国的国情使得万科与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合作是一个战略决策面对宏观调控,万科有技术准备,有某些方面的标准化,很快就推出来。“我们很开心,政策出来后拿了五块地。因为其他发展商都不投标,万科以底价拿到五块地,而且这些地都是我们过去很难拿到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石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过份在乎别人的看法往往会使自己因举棋不定而失去很多机会。这种人大多是因为缺少自信心而造成的,说白了就是做事情心里没底。有很多“心里没底”的人其实并非是自己真的不过硬。而是太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或意见),自己不相信自己,这应属于一个人的心理素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琦 《中国企业家》2006,(21):115-115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戈壁里的一举手、一抬足、说的每个字,都像加了框的照片,像勾了边儿的隶书,都在别人眼睛里耳朵里了王石带来一个笑话。他在西安清真大街上吃羊肉串,被烤羊肉串的一眼“认出来了”。“我认识你。”王石虽然是长期高调的名人,也不禁面露得意之色……“你  相似文献   

15.
陈彤 《中国新时代》2006,(4):122-122
《道路与梦想》作者:王石缪川出版:中信出版社定价:36.00元在王石新书的北京发布会上,第一次看到王石新书的大标题《道路与梦想》,我就问他,是不是受到了《光荣与梦想》的影响。王石说,《光荣与梦想》是他喜欢的书之一。王石的这本书里,用四个名著的书名作为四个章节,一个是《红与黑》,一个是《喧哗与骚动》,还有一个是《荆棘鸟》,最后一个是《光荣与梦想》。王石显然很喜欢“光荣与梦想”这个词,他用这个来表示,万科要有自己的责任,要有光荣感,所以,他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和《光荣与梦想》非常相似,由此可见,作为企业家的王石,内心深处实际上…  相似文献   

16.
“请问郁亮总经理,我可以坐您的‘保时捷’在总部广场上兜兜风吗?”一名1982年出生的新动力问,教室里顿时哄堂大笑,主持会议的人力资源部同事则又好笑又尴尬。万科把从学校毕业新加入公司的员工叫”新动力”,每年都安排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这两三年,“80后”的新动力开始进入万科,两三届下来,“80 后”开始对他们的周边环境形成影响, 给他们的经理甚至老总留下深刻印象。上文这个故事的结尾是:郁亮答应了这个略显出格的要求,而这件事情在一天之内传遍全集团。万科管理层要求公司管理人员:请务必走近了解“80后”。和任何一个代沟两边的情形一样, “80前”对“80后”有不少指责,就好  相似文献   

17.
严格来讲,郁亮并非万科的第二代,他在万科14年,从普通员工,到财务经理,再到董事、总经理,可谓积劳升迁,迄今在总经理的位子上坐了7年,至少有3年在王石的光芒之下。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2008,(1):160-160
企业家语录:“如果让我在企业品牌形象和利益之间选择,我会选择前者,其实每一步的发展我们都是有很好规划的,不管做什么事情,视野很重要,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找到别人没发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镜头前的王石,会配合摄影师做鬼脸,甚至摆出一个衣服慢慢脱光,随风抛出的姿势。但他的鬼脸,从来不会超过两秒钟。这让旁观者深为摄影师伤脑筋。这是不是说明他内心的尊严感?王石很简洁地肯定了:“那当然,我要一直对你们做鬼脸,我就是演员了。我和你们不是很熟。我当然有放松的一面。你们媒体不就想说,你看王石也有这一面啊,我当然有。但要老笑,我不就是个成功的演员吗?”  相似文献   

20.
转折点     
《东方企业家》2009,(7):8-8
在深圳海边的沙滩上,王石和我说,以前他是“结果悲观主义、过程乐观主义”.经历这一年间的故事,他已然不知觉中成为一个“存在主义”者。“结果悲观主义、过程乐观主义”,在我理解中,就是所谓“英雄主义”的色彩。王石不仅很坦率地指出了自己的心态特征,也点明此前那个时期的精神关键。无论是王石、丁磊、柳传志还是牛根生,在此次金融危机以前,中国的企业家经历了异常平坦的十年,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平稳的时代快车道超车,与对手竟速,并且不会翻车。以前的平坦,带采的是那种铿锵有力、传奇、快速却也莫名悲怆的“英雄主义”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