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社会保障制度重要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权有其独特的演进脉络。从社会救助权与社会保障权宪法规范的确立到福利国家的普遍建立与发展,从社会保障权因自身结构缺陷与外在挑战而面临消解性危机到不同理论流派引领的社会保障权重构之路,社会保障权经历了产生、发展、消解与重构的过程。社会保障权的历史演变为中国社会保障权建设提供的启示是中国社会保障权要回归公民身份,发挥各主体积极性并体现共生思想。  相似文献   

2.
论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主体地位梅阳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据法律建立起来的为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产品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主体是国家,即各级政府,财政作为国家经济与社会管理的综合部门在其中处于何种地位,尤其是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过...  相似文献   

3.
田明 《中国证券期货》2012,(11):255-256
一个国家治国安邦的根本是宪法,它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中国和南非两个国家宪法的介绍和对比,分析两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以及异同之处,得出其从工具走向权利的可能性原因。  相似文献   

4.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第一次把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写进了宪法,为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宪法保障。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关于社会保障的法律,更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保障法体系,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的进程,目前社会保障领域出现的诸多突出问题,其根源即在于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加快社会保障的立法。  相似文献   

5.
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体现国家宪法精神和基本制度特征。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不仅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而且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衡量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的根本标志。党的十六届三  相似文献   

6.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004年3月14日下午经过投票表决,高票通过宪法修正案,"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宪法第十四条第四款,正式入宪。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林嘉教授。她认为,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正在步入--  相似文献   

7.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2004年3月14日下午,随着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人大代表投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社会保障"被首次写入《巾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四化建设取得成就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个老龄人口迅速增长,养老、老年医疗费用占去国民生产总值一个更大份额的问题。规划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特别是确定养老保险方案,是一个关系十亿人的重大决策。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根据国家宪法和人口  相似文献   

9.
丁轶 《当代金融研究》2020,2020(3):5-25
国家认同的构建过程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有效整合其国民的过程,宪法在此意义上成为国家认同构建的一大重要制度资源和载体。基于理解国家的不同方式,国家认同可以分为制度认同和文化认同两种。相应地,国家认同的宪法实现机制主要体现为"权利—权力"机制、义务机制、叙事机制和象征机制四类,我国宪法中的序言、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国家标志这四大部分构成了上述机制。在终极意义上,国家认同的宪法实施是一种以宪法总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条款"为中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总体认同对象、以社会主义认同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为二元的实施模式,其核心在于形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认同,并在现代政治框架内打造出一种"厚宪法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0.
张媛  段念 《金卡工程》2009,13(4):166-166
实行宪政,确立宪法权威不仅需要宪法本身的调整,也要求一整套宪法精神.实现由规范层面向现实层面转化的制度,其核心就是违宪审查的制度建设.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对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与安定,法制的统一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中美违完审查制度比较,借鉴外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违宪审查制度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减震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本文首先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体系为分析工具,从制度的供求、制度的路径依赖以及制度变迁的国家因素这三个视角全面探析了建国60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路径。同时,指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过程中存在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足的问题,据此提出建立维系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续性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道路并没有优劣之分,唯有选择得是否适合本国基本国情的差别。 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演变的研究一直是国内社会保障学术界研究的薄弱领域,丁建定教授的新著《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弥补了这一缺憾。在梳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发展机制和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剖析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并结合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现实,讨论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英国虽然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国家,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步最早的国家,但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却曾长期徘徊并滞后于城镇化进程,大量农民失地失业,造成社会长期动荡,严重制约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付出了巨大的社会代价,其经验教训对我国正确处理城镇化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建峰  张磊 《云南金融》2011,(7X):203-20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同时对社会保障的发展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这其中更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最为紧迫。而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无疑是养老问题,城市养老保险制度日趋完备,而对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来说,其发展却相对落后,这成为制约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同时对社会保障的发展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这其中更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最为紧迫。而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无疑是养老问题,城市养老保险制度日趋完备,而对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来说,其发展却相对落后,这成为制约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保障的对象是人口,人口需求是决定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社会基础。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人口发展的关系的考察发现,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中,正确处理人口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调控人口的功能,同时以人口发展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始终不可忽视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7.
人权思想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思想,这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和建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建立在人权思想上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时,应该把建立在人权思想上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明确的目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争取在不远的未来,在较低的平均保障水平上实现社会保障的全民化。  相似文献   

18.
陈鹏 《当代金融研究》2017,2017(3):95-108
我国的主流学说将宪法的"立法解释"片面理解为立法机关在从事宪法监督过程中对宪法的解释。实际上,立法机关解释宪法的另一个面向,是其在实施普遍意义上的立法机关固有职权活动时附带地解释宪法,此类职权活动满足宪法解释的全部形式性要素。即便在采取司法违宪审查制度的国家,立法机关也通过行使立法权、人事权、财政权等固有职权解释宪法,我国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亦然。虽然全国人大常委会可同时在行使立法机关固有职权过程中以及在行使宪法监督权过程中解释宪法,但宪法监督过程中的宪法解释易被其行使立法机关固有职权时的解释所遮蔽。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针指引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也经历了调整、发展、完善的过程。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性质定位上,从"经济体制改革配套措施""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柱",转变为"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是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主要条件";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理念上,从"公平与效率兼顾"转变为"更加注重公平";在政府责任上,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家汪丁丁当年曾邀请布坎南来中国演讲,但布坎南却说:"我的理论不适用中国。"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宪政经济学主张通过制度和规则来限制政府权力,并不把制度看成是简单的制度安排,它认为制度是一个立体结构,在这个结构的上端,就是宪法。宪政是制度中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