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宏 《全国商情》2007,(12):58-60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相当迅速,但是,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欠缺,政府监管防止了大规模的银行危机,却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银行业的发展.因此,应完善和加强市场约束机制在我国银行业中的作用,既提高银行外部监管的有效性,又促进银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银行监管对银行业的意义重大,它对于保障银行系统的健康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2005年中国的银行业向世界彻底地敞开,如何提高我国的银行监管水平就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3.
王权 《西部金融》2005,(2):54-55
我国银行业风险监管的核心在于制度建设.对我国银行业风险监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第二,按照<巴塞尔协议>实行充足的资本金制度;第三,实现银行业监管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4.
市场约束是维护银行业稳定的重要力量,新巴塞尔协议已经将其列为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约束作用,本文对我国的银行及其监管制度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银行业内在稳定机制的必要性,揭示了多种阻碍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因素,提出了银行业体制改革中有效发挥市场约束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大框架下,加快了银行监管体制建设,包括调整和充实监管机制,制定法律法规、通过非现场监督和现场检查加强执法力度。但是,要有效监管迅速变化中的银行业,提高金融监管业务水平,有必要积极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6.
银行监管的目标模式是银行监管制度的核心和灵魂.综合考虑我国银行业风险的现状,国际监管的发展态势,国内金融改革的总体趋势,以及我国金融开放的整体要求.我国金融监管的目标模式选择,应以提高金融效率控制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目标,充分规避金融风险,推进金融市场化法制进程,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银行监管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7.
银行监管的目标模式是银行监管制度的核心和灵魂.综合考虑我国银行业风险的现状,国际监管的发展态势,国内金融改革的总体趋势,以及我国金融开放的整体要求.我国金融监管的目标模式选择,应以提高金融效率控制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目标,充分规避金融风险,推进金融市场化法制进程,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银行监管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风险变得更加复杂,我国银行业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因此,对银行的监管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激励监管理论将银行监管问题置于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内,分析了银行监管中外部的“代理人问题”;针对我国银行监管中存在的监管机构缺乏明确分工、市场力量发挥作用有限、监管行政力量突出等委托代理问题,提出了在监管者与银行、存款人与监管当局之间应设计激励相容的监管机制,以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建议,并对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业结构发生了两大变化:专业银行体制向全能银行体制转化和国际银行业并购重组加剧。我国从1998年开始,银行也正在经历相应的结构变化。银行业的结构变化使现行的银行业监管制度面临功能型与机构型,监管有效性和监管的国际协调三大挑战。新的银行业监管体制将是在尊重现实与考虑未来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随着改革的深入,银行业风险也日益显露,并开始危及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因此,对银行业进行有效监管迫在眉睫。应分析我国银行业风险的形式,根源,借鉴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有效做法,构建我国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1989~2005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和监管的相关数据对中国银行业监管效果进行系统的实证检验,并对银行业监管进行维度细分。实证结果显示,银行业监管总体上是有效的,促进了银行业业务规模的发展,提高了银行经营效率,降低了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水平,但具体到监管的维度上,“政府拥有银行的比例”检验效果不明显,“市场力量参与监管”不是很理想,还需要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监管失灵、激励相容与我国银行业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是一种激励不相容的监管方式。这种监管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金融稳定,但这是以牺牲银行效率为代价的,具有金融压抑的特征,既增加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又增加了银行部门的监管服从成本,监管效率低下。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给予银行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与监管者形成良性互动,既维护了金融稳定,又给予银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我国银行业监管方式演进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吴平 《西部金融》2003,(10):18-19
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的重大决策,银行业监管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监管方式、技术、理念、制度将有所创新,从而提高监管效率、监管的专业化水平和权威性,推动我国银行业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然而要保持监管的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一贯性,切实提高银行业监管的有效性,就必须改善目前监管工作中的种种弊端,完善并修改监管工作中的缺陷,使之更加符合国际监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分析了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经验,提出完善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的对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监管部门督促银行机构不断完善合规风险管理;完善合规风险管理监管的技术和手段;加强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合规培训力度;提高合规风险管理能力;构建浸润银行各项经营管理环节的合规文化。  相似文献   

15.
银行业监管须排除受利益集团干扰的可能,以实现全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其总体目标。银行业监管者以进入规制和价格规制作为实现监管目标的主要手段,但这两种监管手段对银行业、消费者以及社会整体的福利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利用哈伯格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目标的实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银行业监管者为维护银行产业利益而偏离了监管目标,即中国银行业监管目标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从跨国银行监管的一般理论出发,结合对跨国银行监管的措施与经验,并针对我国入世前对外资银行监管的实际情况,分析入世后我国如何对外资银行进行有效监管,以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达到我国坚持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的目的,保证我国银行业的顺利改革。  相似文献   

17.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加强对银行业的政府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自于美国因贷款而影响到整个金融业的次贷危机,已经蔓延到整个美国甚至影响到了全球的金融领域甚至经济发展。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成因和危害,了解中国可能出现次贷风险的因素,结合中国政府对银行业监管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外相关的监管模式,加强对我国银行业的政府监管,银行开展内部信贷风险控制管理,才能避免类似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确保我国经济的健康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8.
外国金融机构入股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我国银行业的入世成本,提高银行的竞争力,有利于银行的国际化,有利于我国银行业形成多元化的局面和职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对于外资入股,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战略,加强规范和监督,充分利用五年调整期,加快改革进程,为迎接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银行监管逐渐进入到全面风险管理的阶段。此时的银行监管不仅要面对银行业普遍存在的过度涉险动机,而且还要鼓励银行竞争,不断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只有做到稳定与效率的相互协调,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才能得到切实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银行走上综合化经营的道路。我国银行业正面临“入世”与全能银行的严峻挑战。全能银行有利也有弊,但大多数弊端可以通过科学监管予以消除。我国银行业应重点从产权制度改革、竞争环境培育、立法支持保障、综合监督管理以及银行自身完善5个方面入手,借鉴国际经验,趋利避害,为我国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