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蒋祖学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9(3):24-26
会计制度和税法服务于不同的目的,遵循不同的原则,所以,会计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存在差异。纳税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以交易或事项为根据,以会计为基础,以税法为准绳,将利润总额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将利润表转化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相似文献
2.
3.
4.
债务法是将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并同时转回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在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需要调整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采用债务法进行会计处理时,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应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而不是按照产生时间性差异的时期所适用的所得税率计算。因此,在税率变更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所得税由三部分组成,即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为调节个人收入、贯彻公平税负、缓解社会分配不公而对高收入征税的一个税种。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实行按月计征的办法,以每月收入额扣除费用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外籍人员、华侨及港、澳、台胞以每月收入额扣除费用4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几级超额累进税率(5%~45%)。我国个人所得税不管是在课税主体、课税客体,还是在征税方式上,均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将就此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企业所得税改革的浅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西 《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5):26-27,35
我国企业所得税征管过程中存在内外资企业有别,税收优惠政策不同,优惠层次过多和行政干预过多等问题。因此应实地内外资所得税合并,打破收入分配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的格局,逐步建立起税负公平,税制规范,高度集中的企业所得税体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税收筹划,必须在不与税收法规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实施。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及长期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中,很容易产生与税法相悖的情况。虽然会计对这三种资产的具体核算方法有多种选择,但《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办法》及《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等税收法规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依据是1994年1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这个条例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在统一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所得税制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实施的。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该条例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本拟对此略加分析,重在提出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及WTO的加入,我国企业所得税制的不足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从内外资企业待遇不同出发,来讨论企业所得税负的区别,揭示所得税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合并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近年来,围绕对我国企业所得税制深化改革的问题,税收理论界及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们提出许多有创建性的意见。本拟在分析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存在的诸多缺陷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优化设计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4.
15.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海燕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28-31
新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在全国同步实施已有6个多月,由于此次税法变化巨大,内容丰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从纳税人认定、汇总(合并)纳税、税率与中小企业税负、成本费用扣除以及税收征管等方面的分析建议:采用“层次测试法”认定实际管理和控制机构;适当增加优惠税率档次,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连续提供服务为标准判定雇员,由劳动保障部划定工资指导线,并以此判定工资薪金的合理性;在纳税申报时建立实物工资、福利明细账备查制度;合理界定国税和地税的管理权限,加强监控与协调。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三)》中规定了有关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笔对此存在一些疑问和看法,在此提出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简称《条例》)规定了捐赠扣除限额的计算方法。笔认为其有不协调及应予改进之处。其中,捐赠扣除限额的放宽和内外资企业捐赠处理方法的统一是本着重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委托代销商品历来是商品销售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销售方式既可以减少委托方的商品积压以加速资金周转,又可以减少受托方的商品资金占用以降低商品经营风险。关于委托代销商品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目前已有定论,但该项业务中的税务处理问题,笔认为有值得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在此提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时间性差异是因税法与会计制度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在坏账损失的确认方法上,税法与会计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也需要计算时问性差异并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和会计处理。在实务中此类问题比较复杂,因此往往会在会计核算和纳税凋整过程中出现差错,引发不必要的麻烦。笔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就此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