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产权角度出发解决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我国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问题繁多,其根本原因乃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残缺,产权流转不畅,农民的产权主体地位不明晰。本文提出要解决目前我国枉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创新土地产权制度,明确产权主体,建立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从法律上强化对集体土地产权的管理,朝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多元化的方向变迁。  相似文献   

2.
如何通过完善农地制度来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事关我国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对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机理进行剖析发现,集体土地产权模糊、产权缺乏排他性、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征地制度中存在的公益性用地界限不清等制度性因素共同促成了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因此,有效保障我国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就要从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改革入手,明晰集体土地产权、赋予农民长期的承包经营权、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的界限、构建多层次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仍然面临来自多方面的侵害。从法理学的视角剖析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的根源,主要有:所有权法人主体模糊、土地产权权能残缺、土地征收法律条款存在重大缺陷等。并从明晰农地产权、界定征地范围、开通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产权市场、拓宽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1.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根本解决土地产权不明晰和所有权主体虚置问题。赋予农民具有物权性质的土地产权是保护其土地财产和获得财产性收入的基础条件。首先,必须重新界定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土地所有权必须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的推进使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数量急剧上升。由于土地产权不清晰、征地范围不明确、征地权行使和征地补偿不规范及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导致失地农民权益受损。因此,必须通过完善立法,防止征地权的滥用;完善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制度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缺陷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所确立的农地产权关系还不明晰.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农地产权主体模糊、权能残缺等内在缺陷不断凸现,导致农村土地的流转困境。对此.要坚持农地使用权物权化改革方向,建立有利于保障农民权益的征地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7.
闫月岭 《经济师》2008,(3):223-224
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必须明确允许土地产权流转的权利和义务,并对流转给予规范。土地产权制度既包括经济关系,也包括法权关系。但现行立法并没有明确界定哪些土地是国家的,哪些土地是集体的。国家在征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同时也应一并征收集体土地所有权纸上所设的承包经营权、农地使用权和租赁经营权等他项权利。否则,农地产权的结构将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农村改革以来逐步发展形成的农民的土地权利也将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农地产权主体模糊、权能残缺的内在缺陷也不断凸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都还缺乏严格的界定,未能形成明晰的产权关系.本文通过分析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及其负面影响,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以农民拥有完整的土地产权为核心的农村土地产权体系.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用中,技术或非技术因素的存在形成了土地产权公共域Ⅰ和公共域Ⅱ,失地农民缺乏维权的行为能力而导致其无法获取公共域中的产权,从而形成产权公共域Ⅲ。要切实维护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就必须重构农地产权制度、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出让金权益实现机制的内在缺陷及土地出让金征管使用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源于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和产权交易规则存在缺陷及制度知识的贫乏。(一)土地产权界定模糊,土地征用出让行为失范。科斯第二定理告诉我们,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不同的产权的界定将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产权经济学认为,明晰的产权能使产权收益最大化,资源实现有效配置。然而在我置,土地产权界定模糊,产权的排他性在制度上未能得到很好体现,进而在土地产权领域产生了"公共性"。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是这个集体所有到底是村小组集体所有,还是村委会集体所有,抑或是乡镇集体所有,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农村土地实际上成了一种无主状况。现行的征地制度最大的缺陷,也是农民利益受损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我国土地产权界定模糊,地方政府和有关权利主体借此剥夺了农民应有的权利,使被征地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另外,现行的土地出让金分配主体是政府,但这种模式在政府权利没有得到有效约束时,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上述土地出让金在城乡建设分配上的不合理和农民征地补偿费过低的现象尤为严重。若要实现土地出让金的合理分配,就必须清晰界定农民对集体土地的产权,正确确认农村土地应该属于农民的事实并把这种产权长期化、物权化和商品化。农民只有真正拥有对土地的产权,才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是否出让土地,以何种价格出让土地,才能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有效遇制各种各样的权力寻租行为,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在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过程中,侵犯农民利益现象相当普遍和十分严重,低标准土地补偿和拖欠征地补偿费现象屡见不鲜,从根本上讲,乃是现行土地产权制度使然。在土地私有制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在清晰界寇土地财产权基础上,依据征用涉及到的财产权益合理确定土地的征用补偿标准已成为法制社会的基本特征,而我国在征用农民集体土地的过程中却导致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大量流失,不得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深思。  相似文献   

11.
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爱平 《经济师》2004,(1):41-4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农民集体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设计 ,主要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应完善农民集体的组织形式 ,明确赋予农民集体以法人地位 ,使每个农民集体都成为平等独立的民事主体。农民集体所有权不是总有或新型总有。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各地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流转,成为非农用地;大量的农民成了失地农民。由于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设置虚化、征地目标泛化;征地补偿不合理、征地程序不民主和缺乏司法救济权等法律内在的缺陷,致使失地的农民不仅享受不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利益,反而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劳保无份"的"三无"游民,其结果必然阻碍城市化的进程,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如何从法治角度保护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是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土地问题,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的模糊化,导致土地流转难、农业经营规模小,也为社会各方面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掠夺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犯提供了方便。在当今中国,农民既没有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所有权,也没有作为主要生活资料的房产的完全所有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确立农民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观念,明确集体的范围,将集体土地量化给农民,建立体现农民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化进程中,除了征地权滥用外,由于集体土地产权的模糊性使得征地补偿费如何在农民集体和个人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分配难以形成公正、合理的格局。在我国社会保障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化政策下,失地农民缺乏应有的保障。这些现象对我国社会经济正常运行以及社会稳定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文章以杭州市拱墅区为例,对征地费使用方式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征地费的使用方式及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并提出了规范征地费的使用和管理,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是当前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不清晰、征地补偿制度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直接原因。规范政府的征地行为,保护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土地财产权,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存在诸多矛盾 ,如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集体所有权名不副实、农民缺乏对土地独立、稳定和受保障的产权等。改革我国农地产权制度 ,可从界定农地产权、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规范土地产权界区、开展农地产权的市场化流转等几个方面入手 ,而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较长时间内可以是土地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7.
和谐产权关系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是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边界,和谐产权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对集体土地产权的界定和保护,重新构建农村地区的产权基础,扭转集体产权处于弱势产权主体的地位,使农村在产权上与城市处于“均势”;并通过不断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探求多样化的集体产权形式,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利益损失原因及保障措施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失地农民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催生出的一个急剧膨胀的弱势社会群体。在农民失去土地的过程中,伴随着相关权益的流失。导致农民权益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土地所有权的界限不清。农地流失将造成部分农民失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产,部分农民将失去生活来源等严重后果。明晰农地产权,规范农地市场,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等,是保障农民利益免遭流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问题突出引起广泛关注。农民土地使用权受限、收益权受损和处分权受控,原因是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经营权定限和流转制度残缺等制度缺陷。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构建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机制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以确权扩能为中心的法律制度建设,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利,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排除村委会处分集体土地的权力、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和规范集体土地征收行为,必将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构建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分析了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和现状,认为改革现行集体土地制度的思路是:明晰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规范集体土地产权界区,界定集体土地产权关系,扩大农民耕作自主权,积极建立土地流转机制,逐步变土地承包制为租赁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