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虎  修思禹 《英才》2013,(9):116
都说朋友不能在一起做事,否则最后可能连朋友都无法做。但我和现在的合作伙伴就是认识了近20年的朋友,我们性格、爱好都大不相同,但在事业上却能相辅相成,配合默契。他曾是我朋友的朋友,我们偶然在一个饭局上认识。当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地产行业工作,而他已经是商界的"风云人物"了。  相似文献   

2.
杨柳  梁海松 《英才》2006,(11):56-59
虽然不懂中文,马千里还是极认真地翻着《英才》杂志,每翻几页,他都会指着上面的图片,发出“他乡遇故知”般的欢呼:“这是百事可乐的CEO,我的朋友;这是辉瑞的CEO,我认识他;这是中移动的总裁,他是这次中企高峰会的联席主席,我也是。”  相似文献   

3.
记得我当年在美国微软工作时,有一个好朋友,他工作非常勤奋。我来到微软中国后不久,他也被调来中国工作。刚得到消息时,他很兴奋,觉得和我一起工作,一定会得到更多“照顾”。没想到从他上班第一天起,我对他的态度就发生了根本转变,不再像过去那样进行好朋友式的交往。对此,他完全不能接受,觉得我变了,地位高了,连朋友都不要了。  相似文献   

4.
日前,有日本朋友来访,闲谈之中问及中国人怎样看待“工作”.我说,“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反问日本朋友,他答,“工作着是美丽的”.这句简明的话不由地使我想到日本人的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5.
被自己淘汰     
朋友从英国回来后,反复对我说起英国的赛车公司,让我很莫名其妙。我问他为什么老是说起赛车公司,他说要不是被赛车公司淘汰掉,他现在已经被英国一家大公司聘为总裁助理并负责开发国内市场了,我继续莫名其妙,他只好把故事完整地讲给我听。朋友在英国伦敦大学进修工商管理专业期间,曾经参与过伦敦大学的专业论文评选。当时朋友的论文很被英  相似文献   

6.
前一段时间,朋友托我为他的孩子在外企找份秘书工作,“我女儿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成绩优秀、聪明能干、活泼大方,是块做秘书的好材料。”朋友这样说道。 由于工作便利,很快我找到一位在美国公司做合伙人的朋友,他回答说“我们最希望找的秘书是30岁以上,比较成熟的女性,工作踏实也肯干。太年轻的留不住,麻烦的事情反而会很多。我最近刚找到一个36岁的女秘书,用起来很顺手。” 常有外语专业毕业的年轻女孩希望我在外长为她们找份工作。“你想做什么,又能做什么?”我问。“先当个秘书凑合着干,有合适的位置再跳。”这些自信心很…  相似文献   

7.
未雨绸缪     
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职业变身",从一名销售变身成为一名实习律师. 说起这次变身还真有些传奇.话还要从几年前说起,记得那时这个朋友和我唠叨过,他不愿意做销售,这个工作天天扛着业绩,好像每天起来就欠着人家的帐,他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袁岳 《中国企业家》2009,349(20):124-124
20年前我在机关工作,回家的火车上遇到同在机关工作的唐庆国兄,后来我们各自在不同单位工作,但是直到今天虽然他在深圳工作,我在北京工作,但还是紧密的朋友。其实我们的交往的源头就在我们坐车到山东德州的时候,我请他吃扒鸡,他回请我喝啤酒,结果发现我们其实也还是老乡。  相似文献   

9.
女人的幸福     
这天,很不善于交际的我与老公去参加他一个朋友的婚礼,朋友的富有在圈子里是人人皆知的,我本不想去,怎奈老公耍起了无赖,他说,如果我不陪他去,他就去找个小蜜相陪。  相似文献   

10.
飞机上,邻座的波兰小伙儿刚刚参加完湖南卫视“汉语桥”比赛,要飞到石家庄看望他在德国结识的朋友。
  这个波兰小伙儿在德国学习、工作了很多年,这次他代表德国参赛,比赛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正好可以借机来中国和朋友一起旅行。波兰小伙儿说这次可以在中国待90天,我很好奇:“你不用工作吗?”他说他还没有固定工作,在德国打工挣点钱,然后就去周游世界;他去过许多国家,认识了很多人,旅行改变了他的人生。我问他多大了,他说已经28岁了,不过还可以再尽情晃荡几年,然后再把生活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1.
退路与出路     
我有一位朋友,无论做什么事,总是先想到为自己找退路。他在一个单位工作多年,可在职位上还是原地踏步,一些比他晚来的年轻人,都做了他的上司。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朋友在某部外事部门工作,一次闲谈中,他告诉了我最近发生在他们部门的一件小事:  相似文献   

13.
苦涩的初恋     
我和他相识在98年底,他通过电话与我相识,之前我们一直没有见过面,更不了解彼此真正的身份、生活、背景和工作。其次,他来到我们公司门口也没有勇气上楼来看我一眼,从电话里面我的直觉告诉我,他是个可交的朋友。99年初,在我的鼓励下他来看我了,出现在我眼前的他又高又瘦,穿着又非常朴素,但是感觉之中象那种谆厚木讷而又幽默风趣的人。在我们交往之中,我慢慢地了解到他的性格和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谈工作、谈生活、谈感情、谈人生,真  相似文献   

14.
周末常收到我的朋友、国务院参事、经济学家汤敏发来的他自己写的或他喜欢的文章,读后既受启迪又很享受。前个周末。他转发了来自网上的题为《马云的冲击》一文,给我很大震撼,我转发给了一些朋友,并下载到电脑桌面,反复研读。十分受益。  相似文献   

15.
2006年的11月份,一位朋友突然做出了买房的决定,因为我在房地产代理公司工作,也就义不容辞地成了他的买房顾问。  相似文献   

16.
《巴蜀质量跟踪》2001,(25):46-47
当我在办公桌前埋头苦干时.有人敲了敲我的隔板.抬头一看原来是我的一位做建筑设计的朋友.它得意洋洋地告诉我.他找到一份兼职工作——去海底世界喂鱼。”喂鱼?”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在慢条斯理地做了一番解释之后.因为要赶着和他的哥们儿去潜水.他便晃着粗布中式上衣潇洒地离去。  相似文献   

17.
忠诚是用真诚换来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从一家公司辞职了。当他要离开单位到财务室结账时,却被公司以莫须有的理由扣掉了半个月的薪水。本来那位朋友对原来的工作还有些留恋,对辞职一事一直很犹豫,这下彻底让他失望了,他庆幸,他离开那家公司是明智之举。很多人都曾有过类似我的朋友那样的遭遇,当提出辞职时,原单位会找出各种“理由”刁难,或缓发、扣发工资,或不顾以前的承诺,扣住人事档案,强行让辞职人交出住房等等。总之,就是不让你痛痛快快离开单位。如此作法,既损害了单位的形象,又对在职员工造成了心理压力。这使我想起了沃尔玛的用人政策…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要想运势好,他的性格首先要好。前些日子,这个朋友开车去上班,突然马路上冲出一个醉汉,拦住他的车,说撞了他,非要朋友下车给他道歉。用朋友的话说,这在以前,他会上去给他两拳的。这一次,他没有这么做。他想了想,就下了车,然后和颜悦色地对那个醉汉说:“对不起,请你原谅我。”那个人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哥们儿,冲你这句话,走人。”朋友回到车上,一点儿也没觉得是受了委屈,反而有一种战胜自我的愉悦感。所以,他总结出:其实,人是一条鱼,社会是一缸水,如果我们是一条热带鱼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要降低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前一阵子,一位从事保险的朋友征询我的意见.他已经晋升主任,下面也带了几位销售,因为工作关系他非常的忙,但是无论怎么努力,却发现业绩一直上不去.  相似文献   

20.
咎慧昉 《中国企业家》2013,(20):124-124
“要不是你是某某的朋友,我是不会接受采访的。”麦家一上来,就让我的采访背上了人情债。 在人情上,麦家比我更受累。因为他很难对朋友说出拒绝二字。家乡的父老、亲戚朋友、同学的朋友……一堆堆人情涌向麦家跟前,他有时候硬着头皮,也不想让朋友脸上挂着失望走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