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琼  宋谨 《当代经济》2006,(17):65-66
在金融市场上,广大存户、投资者与银行之间所具有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会引发相应的委托代理问题.由于金融产品服务的虚拟性,使得顾客不能正确认识银行的服务成本与服务质量,而代理人在信息占优的情势下会出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与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最终削弱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并进一步严重损害金融机构的整体运行效率、金融安全等.  相似文献   

2.
道德风险是经济人双方订立委托代理合同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一方从个人私利出发,采取不利于对方的行为的可能性。由于在经营方面基金投资者与墓金管理人之间、基金督理人与托管人之间、基金管理人与中介机构之间、基金管理人与基金零售商之间都有委托代理关系;监管上监管个人与证监会之间也有委托代理关系.而且证监会在监管力度选择上又陷入“囚徒”困境。因此.道德风险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3.
风险投资是一个融资和投资相结合的过程,风险投资家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再分散投入到各风险企业中去,形成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的利益要靠代理人去实现,投资者一般不参与风险资本的投资、运作、管理和决策,而风险投资家虽然参与了风险资本的管理,但也不可能像风险企业家那样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这就给了代理人向委托人隐瞒信息的机会。当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时,代理人就可能利用这种不对称信息做出对委托人不利的行为选择,道德风险由此产生。在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风险企业家在获得投资后隐瞒企业实际信息、消极怠工、投资次优化和在职消费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剖析了独立审计关系中的两重委托代理关系——基于财产受托管理而产生的财产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审计监督的委托代理关系,进一步指出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并对如何抑止监督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上市公司审计的关系人中,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接受股东的委托经营管理公司,注册会计师接受股东的委托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即公司管理当局、注册会计师与股东之间都是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制度存在着固有的缺陷:委托代理双方效用函数不一致以及委托人难以对代理人实施有效监督与约束,容易导致受托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样,公司管理当局就有舞弊的动机,注册会计师就有舞弊的倾向,导致近年来中国屡屡发生审计舞弊案件。  相似文献   

6.
孙丽芝  陈志华  齐鑫 《经济师》2005,(12):53-54
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由于企业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代理人出现道德风险的情况时有发生。文章通过对山西票号成功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提出建立集体惩罚机制在成功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必要性,建议我国尽快建立个人诚信体系和相应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期货市场是风险分解与风险转移的市场。期货市场频繁发生的违规事件和较大的风险积聚可以用交易所道德风险行为来说明。在期货市场监管的层级结构中,交易所相对于中央监管当局拥有信息优势,交易所既有发挥监管职能,促进期货市场良性运行的动机,又有通过吸引更多业务从而达到收取更高手续费的动机。本文建立了中央监管当局与交易所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揭示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交易所收取更高手续费的动机促成交易所在监管活动中的道德风险行为,这种行为引发了期货市场风险形成。最后,本文提出了化解交易所道德风险、完善期货市场监管体系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双才 《经济论坛》2000,(24):19-2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进一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董事由股东选举产生,经理由查事会聘任,股东与经理之间(通过董事会)会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按照委托代理理论,在委托人(股东)与代理人(经理)都有行为能力的前提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效用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原因,可能出现代理人员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即委托代理问题。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减少委托代理成本,应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管理者进行激励应贯彻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浅析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一夫  杨经福 《经济师》2001,(6):24-24,26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企业的委托———代理结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会使代理人在自身利益与委托人利益不一致时 ,采取败德行为 (即道德风险 )。这就要求委托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使代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实现一致 ,从而避免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实现其资产增值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三位一体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涉及双重的委托代理关系:即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链的加长使得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代理风险尤为突出,如何设计健全、有效的风险投资契约机制以约束代理人行为成为风险投资运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信息不对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两种显著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解决问题的理论框架包括信息经济学中信号传递、委托代理激励和声誉模型三个理论。我们认为完善信息披露、设计最优的委托代理合同(特别要优化股权结构)和建立声誉机制是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道德风险,需要依赖股权激励和强化监管两大机制。文章将建立一个新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股权激励和强化监管两种机制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1)股权激励对提升代理人工作积极性有较好作用,但在消除道德风险上收效甚微;(2)强化监管虽然能够较好地降低上市公司的道德风险,但是容易打击管理层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带来新的问题;(3)如果企业希望在保障代理人积极性的前提下,消除部分道德风险,可以使用股权激励;(4)强化监管一般是在企业的道德风险比较严重,需要大幅降低的时候使用;(5)股权激励和强化监管应该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金融监管制度与机会主义行为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辉  李健 《当代经济科学》2012,(3):81-90,127
由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难以根本消除,致使机会主义行为难以避免。金融监管制度的演变即是保障存款人利益、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的过程,也是对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及相关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规避和治理的过程。本文以委托代理模型为起点,分析金融机构经营信息已知和未知两种状态下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各自的效用函数,通过引入监管制度和代理人风险偏好变量分析其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信息状态转变会引起监管契约从强制型契约向合作关系型契约转变,机会主义表现形式也随之变化;不对称信息下绩效挂钩的监管收入激励模式会同时增加监管者和金融机构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信息结构变化要求监管制度也应发生变化才能适应监管有效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银行保险中委托代理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银行保险是保险公司通过银行代理销售保单的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保险公司是委托人,银行是代理人,由于双方的利益冲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各种委托代理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委托代理理论研究表明:一方面委托人通过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模型,按风险共担(risk—sharing)原则激励代理人,使双方的目标尽量一致;另一方面尽量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代理效率。  相似文献   

15.
风险企业的代理人行为扭曲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1]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与方法论导向的博弈论相比,信息经济学更偏重于问题导向。由于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是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交易理论,故又称为契约理论或机制设计理论。按照非对称发生的时间和非对称信息的内容,契约理论可以大致划分为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等种类。尽管可以用“委托-代理模型”来概括以上所有的五种模型,然而一般意义上的委托-代理理论只是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的特指。  相似文献   

16.
国有银行双重目标约束下的代理人风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银行经营中涉及两类委托-代理关系,在金融支持政策下,国有银行被赋予了利润最大化与金融支持双重职能。在双重委托目标约束下,不仅两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代理以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加严重,而且使用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更为困难,代理人风险因此增大。双重目标约束的根源在于国家一方面是自利的,另一方面也是面临竞争的,需要尽量“利他”以赢得信任。国家目标的双重性决定了国有金融机构目标函数的二元性,这是我  相似文献   

17.
对于本次危机的根源,国内外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创新过度、监管不足,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创新不足、监管过度.本文首先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然后总结了激励相客理论的主要思想,并着重分析了银行监管领域中的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金融创新和银行监管问题置于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内,从监管者激励约束、资本监管、监督检查、信息披露、存款保险等五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系统分析了银行金融创新监管机制的激励相容问题,这对于中国银行业在全面开放创新的背景下,如何借鉴危机前后国外银行业创新与监管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银行业创新与监管的激励相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立勇  张秋生 《技术经济》2003,22(11):37-38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是一张由各利益相关人组成的契约网 ,是由一系列的委托—代理关系组成。按照委托—代理理论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不一致以及信息的非对称状态必然发生代理问题 ,如“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代理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①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的拟合 ;②信息不对称状况的改善。前者的解决主要应从如何使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统一入手 ,目前理论界对此已做过大量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期权激励 ;业绩股等 ,这不是本文研究的内容。而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减少利益相关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就必…  相似文献   

19.
德国银行的监管机制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华 《经济管理》2001,(17):71-74
德国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强劲发展,银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德国严格而有效的监管确保了银行的职能得以实现,与其他行业不同,银行在德国受到严格的监管,这是由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银行体系在支付系统和储蓄调动与分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银行业与其他各行业的联系十分密切,银行体系的疲弱将会威胁本国和国际金融的稳定,在信息不对称的银行信贷市场中,借贷行为的道德风险和塑向选择是难以避免的现象,道德风险弱化了银行的风险控制,塑向选择加大了银行不良资产并削弱了资产的流动性,此外,银行破产的社会成本远远高于私人成本,为了保证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和金融稳定,管理当局对银行进行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不对称下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不对称是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在金融衍生工具公司内部、交易者、经纪机构、监管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通过分析衍生工具公司内部所有者与交易员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说明了收益比率和风险选择是造成交易员过度承担风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