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发我国乡村旅游的新思路   总被引:100,自引:0,他引:100  
尹振华 《旅游学刊》2004,19(5):40-44
开发我国乡村旅游资源,要注意农耕文化的灌注.提高其文化品位;进行亦农亦旅、农旅结合的复合性开发;采取“做减法”的开发模式;加强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和谐相融”。我国旅游者消费理念已相对成熟.预示了巨大商机.探索我国都市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邹庆云 《旅游学刊》2006,21(4):12-12
新西兰的旅游人类学专家科林·比姆带领一队外国专家在中国贵州的巴拉河与当地政府进行一个旅游合作项目时说:发展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是自我定位,现在许多外国人都选择来到中国实地了解中国人,如果这些游客只想看几个著名景点,他们会选择去上海、北京、西安等地.但外国游客既然选择到贵州,就是因为这里的乡村之旅可以让他们看到中国的前50年、前100年甚至前500年的景象.此话表明,农耕文化遗存对乡村旅游发展和人类文化传播的深远意义.那些被都市旅游者青睐的封闭、落后农村,由于在旅游业兴起之前缺乏经济能力改善道路交通和住房条件,较好保存了旧村落原貌等物质的农耕文化和传统耕作与习俗等非物质的农耕文化,继续着落后的古老生产方式的同时也传承了今人向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存方式,旅游改变了那里的经济落后,也促进了农耕文化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文化历史悠久,农耕文化极其丰富,再加上现代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乡村旅游的逐渐形成和发展。综合传统的乡村旅游来看,大都采用的是传统的延续好几十年的固有旅游业模式,旅游发展线路千篇一律,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文化内涵缺失、服务跟不上等问题,严重阻碍乡村旅游的稳健发展。本文主要以郑州乡村旅游为例,全面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郑州乡村旅游当前的发展现象,以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创造性规划,旨在提高郑州的乡村旅游开发能够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农耕文化主题公园秉承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发展,能有效提高乡村的经济、文化的更新和发展,缩小城镇发展不平衡,提高农民幸福感和充实度,利于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农耕文化乡镇,进一步推进建设美丽乡村、文化小镇的总思路。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不仅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乡村人居工作环境,实现乡村地区产业布局的优化。乡村文化生态将乡村文化、自然环境相融合,为保持相处社会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来看,乡村文化生态系统固有特性影响,乡村旅游开发理念的错位、乡村旅游开发技术层次不齐等催生了乡村文化生态的失衡问题。本文对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失衡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对策,为促进乡村旅游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敏 《西部旅游》2022,(12):58-60
文章对农业文化遗产地浙江青田龙现村物理、社会等多维空间的生产和认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丽乡村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地传统空间格局发生了现代化转型,推动社会空间中的经济、文化因素发生不同程度的解构和重构;旅游新业态的进入将农业文化遗产地传统农耕文化和地方性特质转化为商业资本,使得乡村劳动力回流,推动了产业结构变化和农户生计转型,实现了乡村土地和空间的资本化;利益相关群体基于不同政治关系与意识形态表现出认同分异,空间生产主导者、村民、游客分别侧重于经济价值导向、文化价值导向和体验价值导向。面对过度旅游商业化带来的传统文化衰微和村民主体性缺失的问题,应该进一步认识到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地方性,凸显并重塑其乡村性内涵,将生态资源转变为生态经济,挖掘内生性发展动力,实现乡村空间的在地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凯 《西部旅游》2023,(24):33-3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与本质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乡村不仅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乡愁文化的承载地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单元。基于历史发展原因,当前乃至今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广泛最深厚的空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必然在乡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符合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时代需求。文章分析共同富裕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时代特征及困境,探讨运营思维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对乡村旅游地农民进行产业教育很有必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乡村旅游若想蓬勃发展,关键在"人才"."买玉"者踊跃(乡村旅游市场已经形成),"璞玉"(乡野大地及农耕文化遗产)也具备,缺少的是"识玉"、"琢玉"、"售玉"之人.人才奇缺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乡村旅游地应超前于产业发展来搞产业教育,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实施"人才工程".加快乡村旅游地农民从体力劳动者向知识型、智力型劳动者转变的速度,是乡村旅游深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马彦琳 《旅游学刊》2005,20(1):63-67
本文紧紧围绕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这个主题,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入手,就乡村旅游的市场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开发贵州省乡村旅游产品进行了分类讨论,指出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是贵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贵州省乡村旅游只有沿着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前进,才有希望把贵州省建设顾国内、乃至国际著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经济基础不断得到强化,人们生活水平增强优化后,更加注重旅游文化。而我国大力开展乡镇建设以来,为了迎合当今经济市场大环境,开展乡村旅游成为全面提升乡镇经济推广的重要策略。又因为在开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一直是保障该旅游线路顺利运营发展的核心因素,可以说如今旅游文化内核就是乡村旅游持续进步的最佳经营手段,不但为乡村旅游业提供助力,还拓展了旅游行业的实际内容,丰富乡村旅游,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本篇文章将从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进行具体阐述,详细分析该文化创新内涵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及意义,并列举二者结合发展的未来前景规划,力在全方位研究出乡村旅游同文化创意结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正>全域旅游视角下,湖北宜昌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不仅为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人们提供了“微度假”的好去处,还大幅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文章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分析宜昌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宜昌市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策略,以期满足游客的多元化旅游需求,推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融入乡村旅游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还能够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一一解决。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希望对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正>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乡村旅游这一新的产业形态越来越受重视。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产业本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故而可以推进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掘乡村地区的文化资源,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对此,文章从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的概念出发,对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展开探讨,而后给出促进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希望可以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质量,充分发挥乡村的文化资源优势,实现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开发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但就目前来看,乡村旅游内在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乡村旅游资源的供给结构、供给质量与旅游消费诉求不匹配,迫切需要通过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来化解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难题。文章以“记得住乡愁”为主题,立足河南乡村旅游建设实际,分析现存问题,着重从供需视角探讨乡愁文化元素体系的构建策略,细分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明确乡愁文化定位,完善乡愁文化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了山东省乡村旅游的类型、山东省乡村旅游取得的成绩,从整个乡村旅游全局出发,分析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打造体验式的乡村旅游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发展与群众文化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群众文化体系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群众文化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推动力。本文运用调查法、文献法等对乡村旅游发展与群众文化体系建设的关系做简要分析,其次就乡村旅游背景下如何推进群众文化体系高质量建设做重点探究。希望能为相关工作带来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7.
张昌亚 《西部旅游》2023,(19):55-57
<正>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推进乡村文化传承发展,还需要对乡村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开发,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从而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对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商丘的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建设进行研究,分析当前商丘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文章分析非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的价值,并结合非遗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深入探讨文旅融合下非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包括加强非遗保护、强化当地民众和游客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构建文旅融合长效机制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化绘图:文化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及实践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绘图作为国外文化资源管理和旅游规划的重要工具和方法论,在我国的应用和研究明显不足.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文化绘图的研究和实践,将其应用于文化乡村旅游产品规划和管理及社区文化资源管理,并从人类学和管理学等角度分析了必要性、可能性及关键问题.通过“乡村空间模型”在乡村旅游语境下的解读及对文化绘图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文章认为,乡村文化空间是乡村生活、乡村表述及乡村地方性的三位一体,中国文化乡村旅游规划和管理中各利益相关者相互协作并进行资源整合,才能完整、真实地解读当地文化资源,并将其向旅游业转化.因此,文化绘图有利于组织整合嵌入乡村社区的文化资源,可有效解决社区参与中社区本位的缺失问题,并激发旅游业发展的社区内动力,强化合作网络,促进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20.
夏倩 《西部旅游》2023,(24):1-3
<正>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得以快速发展,同时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性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文章首先系统地阐述了乡村旅游的概念、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关键要素,然后基于环境承载力定义及指标体系总结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和乡村旅游可持续评估指标,最后提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包括乡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社区参与的管理模式、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以及基础设施完善和服务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