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正逐步兴起,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响亮提出"旅游立县"战略,发动"全民兴旅",促进"全业融合",打造"全景梅山",把文化旅游与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开发、农民就业增收等有机结合起来,基于此,本文把视角聚焦于文化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创新路径研究将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价值和实践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省市领导非常重视宁武旅游业的发展,副省长宋北杉同志曾19次到宁武调研指导旅游工作。近十多年来,在宁武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旅游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然而近几年,火爆一时的宁武旅游热急速降温,发展速度减慢.作为全省十大景区的宁武芦芽山风景区已失去了昔日的光环。于是,关心它的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在问:“宁武旅游,究竟怎么了?是什么延缓了它的发展,它的出路又在何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多次深入宁武进行调研,与该县有关领导、旅游界同行和有识之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的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在国家提倡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背景下,宿迁市利用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本文就旅游景区开发现状,结合宿迁三台山旅游开发经验,探索新形势下旅游景区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4.
农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以珠三角边缘乡村龙门县莲塘村为例,确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定位为集聚提升类村庄,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剖析了莲塘村农旅融合发展的条件。探索了农旅融合下的产业发展路径为"一轴三园"的产业空间结构,延长莲藕种植的产业链,打造集农事体验、农业观光、农产购买为一体的高附加值农特产品生态村;旅游发展路径为"一核"、"二廊道"、"三板块"的空间结构,打造"荷塘月色生态旅游-农事体验-康养民宿-历史文化探密旅游"的精品项目;提出了农旅融合下的生态观光农业、田园民宿康养产业和历史文化教育旅游业等重点产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定位,从景区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还需要不断努力。当前,为全面提升旅游综合实力,乐山正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和"慢游乐山"品牌。本文以东方佛都景区为例,先介绍了东方佛都概况,对景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旅游景点合作、打造文化产业链、开展特色旅游项目、改善景区配套设施、加强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旅游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它是一项综合效益极佳的阳光产业。习近平总书记说:"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在重庆提出打造旅游业发展升级版的背景之下,南川旅游发展应乘势而上,实现旅游业的升级发展,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一、旅游产业升级发展意义重大(一)产业地位提升,新时代赋予旅游新使命,迫切需要旅游升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价值、动力和路径,以促进民俗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契机,推动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能够优化地方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兴旺,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旅游品牌打造。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在于政策引领、市场消费需求、文化传承、旅游资源禀赋,因此可以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挖掘民俗文化特色、丰富民俗文化旅游形式。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四大支柱之一,也获得了迅速发展。旅游景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同时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其开发十分关键。在现如今的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影响到了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为此,文章将对此展开研究,提出一些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旅游发展对我国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的拉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念认为,旅游业能有力拉动国民消费需求。其实,旅游业发展也会引致多方面的投资需求,如景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因此,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综合性的拉动作用。文章依据宏观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对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分析的理论框架,并利用1982~2010年相关数据,分析了旅游"两大部门"对中国经济增长"三大驱动力"的影响。研究发现:(1)发展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因景区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扩大投资有一定的正效应;(2)作为综合消费和最终消费,旅游业对扩大消费有着显著的正效应,其中,国内旅游的作用远高于入境旅游;(3)比较而言,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而国内旅游对出口的拉动效应则不明显。因此,积极贯彻实施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是中国当前保增长、扩内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始得到重视。而除了基于贸易通商为主要商业模式之外,具有一定消费潜力的旅游业,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发展。不过,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存思维,导致了旅游业一致化的倾向,例如出现"快、频、低"的旅游氛围,该形式与传统旅游意识形成了明显的对立。对此,本文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背景,深刻探讨根据旅游价值和体验性的游轮旅游模式,希望能够为相关旅游线路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景区与景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合作,到推出长三角、环渤海等旅游区域整体形象,到跨区域合作发展,再到跨国跨境合作,我国旅游业从"各据一方"到"联线成片",区域旅游合作方兴未艾,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往前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旅游产业被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列为重要新兴产业,旅游业将会被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往后是奥运会“,北京欢迎您”的热忱邀请已经发向世界各地,北京周边地区纷纷制定了以奥运拉动旅游的行动计划,离得远一点的省市也已经编制好旅游线路,期待以奥运为契机,打造旅游市场的新格局。人人都在预测2007年旅游业将会发生什么,我们的预报里呈现的是那些与旅游市场、经营者、研究者游客都会有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13.
(国妤)2006年1月17日,由山西省旅游局、晋中市外事旅游局主办,绵山风景名胜区协办的"中国山西晋商文化旅游洽淡会暨旅游业经营发展高峰论坛"在绵山召开。本届峰会将在第六届晋商社火节暨首届绵山文化庙会开幕式期间举办,届时我省各重点景区(点)将面向全国旅行社发布 2006年接待优惠政策;山西精品旅游线路采风活动;同业间业务交流。并且邀请国内旅游行业重量级人物出席"旅游业经  相似文献   

14.
回顾与展望:2000-2004年的《旅游学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对2000-2004年《旅游学刊》刊登的481篇论文进行了分类统计,并着重介绍了旅游业产业地位和作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景区保护与管理、饭店和旅行社、旅游规划、旅游经济分析、区域旅游业发展、旅游市场与旅游者行为、研究综述等9个主题的重要文献,以此追踪近年中国旅游研究的动态,并反映《旅游学刊》为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和旅游研究进步而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我省旅游行业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十一五"时期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重大决策,坚持"规划为纲、市场为先、线路为形、文化为魂"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抓了"三个转变"和"六项调整",以大规划统领发展全局,大促销开发客源市场,大调整优化产业要素,大整顿治理市场秩序,大招商增生产业活力,旅游市场持续增长,旅游消费稳步扩大,产业带动功能更加拓展,在培育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方面迈出了新步伐。据统计,我省2006年共接待海外游客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对乡村旅游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势头迅猛。但制约和影响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日渐突显。对于起步较晚、基础较差、经营主体以农民为主的乡村旅游景区如何突破瓶颈,优质发展,是各个乡村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本文基于企业文化管理的理念,针对乡村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破坏资源、一哄而上、同质发展、GDP导向等共性问题,构建了景区"文化树"管理理论模型,并从微观角度提出了模型构建落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旅游业四大支柱之一的旅游景区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必须既为游客提供舒畅的旅游体验,又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忽视游客体验与缺乏可持续性发展观念是造成旅游景区发展的两大问题的根源。忽视游客体验,产品就没有市场,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旅游开发就牺牲了未来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在我国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农村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提升。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不仅煤矿资源丰富,而且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旅游景点。近年来,为了推动山西旅游业快速发展,山西省政府采用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力争打造“乐水、尚城、崇山”旅游品牌体系,开启了山西省旅游发展的新时代。基于此,文章立足于乡村振兴视角,以山西偏关县老牛湾景区建设为例,对山西地区文化旅游建设路径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旅游产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在整个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农村旅游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继"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主题之后,国家旅游局在2007年又正式启动了乡村旅游的"百千万工程"。即在中国推出100个特色县、1000个特色乡、10000个特色村。据统计,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兴产业。山西不仅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胜遍布乡里名镇,而且自然风光优美独特具有田园特色,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序幕的开启,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产业不仅可以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而且可以使有价值的古民居,古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自然景观得到有效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因此山西应把农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发和推进。  相似文献   

20.
正乡村旅游,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新热点,是最具潜力与活力的旅游产业方向。为避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同质化,各个村镇可实行"一户一业态"的差异化策略。挖掘乡村潜力,打造产业精品,使乡村旅游进入蓬勃发展的高速路。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开发,已经形成了不少有代表性的景区。一休闲生态度假村的典范:北京蟹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