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农家乐”旅游开发的动力机制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农家乐"旅游的开发是在资源环境保护、社区经济发展和旅游市场需求构成的推动下,在旅游产品吸引力的拉动下,以及在中介系统的引导和支持系统的辅助下进行的。"保护"是浙江"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生命线。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浙江"农家乐"旅游发展动力结构模型,分析了系统构成与驱动机制,探讨了各系统实施主体应承担的作用和不同发展时期的变化。以期为浙江"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为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农家乐"旅游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市场消费日趋丰富和多样,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玩农家乐" 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特色休闲旅游项目在山西已经兴起,并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重视和关注。合理引导、开发、扶持、规范"农家乐"休闲旅游成为摆在山西旅游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农家乐"休闲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农家乐"休闲旅游在我省一兴起就受到了游客的普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在满足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质需求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的享受,于是旅游事业飞速发展,其中以"欣赏田园风光,品尝天然美食"为主的农家乐旅游事业更是得到人们的青睐,获得蓬勃发展。本文将基于此,以大连市为例,对农家乐旅游行业进行具体介绍,具体分析农家乐旅游发展问题及趋势,并提出可促进大连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对成都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小英 《旅游学刊》2006,21(5):9-11
一、成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成都农家乐,经过近20年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成都的旅游品牌和亮点.农家乐作为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雏形,从产生到发展、从一家一户经营到规模整体开发,经历了自然发展、竞争发展和规范发展3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乡村旅游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产生动因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正面临着组织转型,规范的"农家乐"协会和"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将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主要的组织形态,后者最终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6.
在十九大要求的背景下,宿迁市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农家乐旅游模式得到进一步转型。宿迁市推进"两聚一高"发展模式,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此实际背景下,研究农家乐发展问题和模式变得尤为重要,符合打造"江苏后花园"的定位和响应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笔者就宿迁市农家乐经营过程中经营模式单一、宣传品牌力度不够、区位布局不清等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合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承德生态资源良好、农业旅游资源丰富。伴随着承德市旅游业的发展,承德市"农家乐"乡村旅游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农家乐是农民向城里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新兴休闲旅游方式,是一种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俗习俗为资源,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而作为农家乐重要组成要素的餐饮,其营养搭配的合理性和经营服务质量的高低,对消费者感知评价的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传统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对传统农家乐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成都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连续四年对成都市所有星级农家乐跟踪调查,通过对比分析,针对传统农家乐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服务管理执行不到位、主体间两极分化趋势明显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其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竞合模式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同样适用攀枝花市康养型农家乐发展。本文从竞合模式和攀枝花市康养型农家乐发展现状分析入手,论述了攀枝花市康养型农家乐竞合发展模式具体内涵,并提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崇明"农家乐"现行旅游运营模式弊端及创新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旅游运营模式是影响"农家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崇明"农家乐"目前所采用的让"农家乐"经营户挂靠村镇旅游服务公司的做法,其最大的弊端是旅游经营中各方权责关系不顺.而从产业化培育目标考虑,让崇明"农家乐"走股份公司制运营模式将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这可有利于扩大"农家乐"经营规模,提高服务水准,增加农业、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直接推动崇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乐"发展中政府的"缺位"与"越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何景明 《旅游学刊》2006,21(3):11-11
在我国城市郊区,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产品增长很快.但从调查结果看,发展情况却并不令人乐观.在"农家乐"盛行的成都,一些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的农家旅游地,在经历了数年的高速发展后,从2000年起就出现客源减少、效益下降的局面,衰败迹象日益显现;其他城市也相继出现类似情况,如广州大部分旅游农庄,在2005年国庆黄金周也遭遇游客寥落、效益不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农家乐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青睐,它已成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都市人假日、周末休闲娱乐的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六安市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论文通过对六安市农家乐发展情况的实地调查,以及发展现状和空间分布位置的分析,总结出六安市农家乐的空间分布规律,指出六安市农家乐空间分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为六安市农家乐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也可以说是农家乐旅游的同名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从城市走向乡村,从平原走向高原,感受淳朴简单的乡村生活。这几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开发,家庭组队或家庭自驾游的形式越来越普遍。作为"天然氧吧、颐年康养"的阿坝州羌族地区必然成了人们梦寐以求的旅游圣地。  相似文献   

14.
何景明 《旅游学刊》2005,20(6):71-74
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农家乐”经营模式、经济效益以厦对农村社会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的演变轨迹的勾勒,分析了我国城市郊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发现,成都“农家乐”已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娱乐服务设施逐渐与度假村趋同;与此同时。在外来投资者的竞争下,本地农户经营者的效益普遍下降,“农家乐”经营的“飞地化”特征日渐突出。创新开发模式。加强政府对“农家乐”的引导和规制。成了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活动的意愿及从业角色选择是农户基于利益最大化做出的理性经济决策行为,了解脱贫地区农户的乡村旅游从业角色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是新时期巩固旅游扶贫成果,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精准助力乡村振兴分类推进的重要议题。以贵州省茶园村为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农户微观视角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81.98%的农户希望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活动,村域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能人带动和家庭经济实力是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关键因素。(2)农户从业角色选择意愿强烈程度依次为农家乐经营者(41.75%)>被雇佣者(35.71%)>其他配套产业生产者(20.88%)>经营投资者(4.95%);(3)各从业角色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差异显著,其中,资源禀赋是农家乐经营和其他配套产业从业角色选择的先决条件;家庭经济实力是农家乐经营和景区投资等经营角色选择的重要驱动力;乡村旅游服务岗位从业选择存在明显的就业路径依赖特性;而能人带动的作用出现分化,一方面对带动农户选择旅游服务就业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因竞争关系,对农户开展农家乐经营意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融入到现代服务业中。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承德地区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机遇。隆化县委县政府围绕全县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整体规划、精准定位,致力于打造"一线三区"的旅游线路和品牌,建设"红色旅游基地、历史文化名城、森林温泉之都",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举措,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现已经形成了以董存瑞烈士陵园、苔山公园为主的城内景区;以温泉、森林公园、草莓公社、农家乐相结合打造的休闲生态景区及古御道沿线皇家满蒙风情旅游线路景区。同时,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度招商力度,多个亿元以上旅游产业项目签约落地,县域旅游业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7.
民俗风情: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永志 《旅游学刊》2006,21(3):10-10
自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相继以开发民族文化村寨、民族农家乐、民族风情园,以及与国际有关组织联合进行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示范和建设生态博物馆等形式,逐步开展起民族村寨旅游活动,走出了一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旅游发展道路,从而勇立潮头,成为新时期我国开展乡村旅游及其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地域单元群.  相似文献   

18.
县域旅游作为我国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旅游发展潜力。为了对县域旅游发展质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汇总了国内关于县域旅游发展综述的理论研究,对目前我国在"县域旅游"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县域旅游发展侧重点为角度,从县域旅游经济、产业结构、旅游规划、旅游开发、发展模式、文化六个方面对县域旅游发展研究进行阐述[1]。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现代乡村旅游活动已经有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过去乡村旅游发展以"农家乐"经营为主,零敲碎打,缺乏整体性,外向型扩张个辐射,很难大规模拓展外地客源。传统的乡村观和乡村产业制约乡村的发展。加之近几年城市空气污染严重,人们在城市生活除了工作的压力,还要面对污染的环境,人们心中渴望去乡村体验自在舒适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技术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旅游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造成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的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旅游发展水平得分差异较大,空间分布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规律,其中发展水平最高的是苏州市,发展水平最低的是宿迁市;江苏省旅游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强的影响因素为旅游资源因素,任意影响因子进行交互探测后的影响力均大于单一因子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