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传统的大众旅游逐步转变成有个性的特色旅游,旅游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城镇化进程使工业遗产的保护面临困境,工业遗产旅游为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提供了机会,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展开,城市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又进入了新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近年来,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和工人运动的发祥地,位于普陀区的苏州河则是上海百年工业发展脉络的缩影,沿岸保留着大量工业遗产,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更是被确定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上海市政府通过博物馆模式、文化创意园模式、综合开发模式对苏州河沿岸的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使得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具备了一定的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科学价值与区位价值。笔者通过对苏河水岸工业旅游基地旅游资源保护与再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应深入挖掘遗产的文化内涵,宣传遗产的保护价值,做好遗产旅游的开发规划,使得该基地的工业遗产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老工业城市是在特殊的历史和条件下形成的,有着独特的中国特色。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生产技术落后和大量下岗工人安置的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通过对陕西工业遗产资源的分布和特征分析,认为对工业遗产文化资源整合、利用信息时代的跨媒体营销手段和发挥区位优势,进行工业遗产全域旅游不仅能够为老工业城市成功转型提供新的发展途径,而且加强了对城市文脉的保护和宣传。  相似文献   

4.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应用 根据国际工业遗产联合会2003年在《下塔吉尔宪章》中的定义,工业遗产由工业文化的遗留物组成③.英国是最早开始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开发的国家.保护的范围不仅包括蒸汽机、核电站,工矿地、农产品加工工厂、各种商业性建筑、工人的住房、工厂主的管理和办公建筑等都被涵盖进工业遗产的范畴④.在国外老工业区改造成功的案例中,德国鲁尔(Ruhr)工业区一直被视为经典案例.它用10年的时间将一个落后、陈旧的老工业区改造成为一个工业遗产旅游(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胜地.  相似文献   

5.
随着《阜新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正式通过评审,也确立了阜新通过发展以海州露天矿旅游为核心的工业遗产旅游带动城市转型的基本方略,因此将阜新打造成工业遗产城市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京沈高铁的开通,将给阜新带来巨大的城市发展机遇,本文研究的重点即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京沈高铁这一因素,研究分析政府怎样利用这一交通可达性的便利对这片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具有绿色生态旅游文化的全新阜新。  相似文献   

6.
遗产责任:概念、特征与研究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枝 《旅游学刊》2014,29(11):45-51
为回应学术界关于旅游研究范式转型中提出的旅游研究应更关注的公平与权利、道德与责任问题,根据遗产旅游的现实发展需要,研究以国际宪章与法规关于遗产责任的表述为出发点,根据遗产与遗产旅游的本质属性特征,借鉴企业社会责任和负责任旅游的概念界定方式,提出"遗产责任"的学术概念,并根据遗产与遗产旅游的内涵对遗产责任的特征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根据遗产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提出了遗产责任研究的"什么是遗产责任""谁的遗产责任""不同的遗产责任行动对遗产价值再现和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产生什么影响"3大核心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7.
工业文化是柳州独特的旅游资源之一,在实地调查,深度挖掘柳州工业旅游资源过程中,通过SWOT模型分析了柳州工业旅游发展中具有的地理区位、交通便利、工业遗产资源丰富、客源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同时存在开发意识不够、缺乏推动因素、工业遗产逐渐"消亡"的劣势;有政策及资金支持的良好机会,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及产品间竞争、游客需求提高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江西瑞昌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历经了60年代的小三线建设、70年代的企事业单位政治性破产、80年代的改革开放新生以及如今传统工业的衰败。当下众多工业城市选择了以产业"退二进三"的城市更新与升级,但是盲目地发展旅游导致全国工业城市旅游项目千篇一律、工业遗产得不到充分继承与利用,不能成为城市产业更新升级的助推石。本文旨在从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的角度出发,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瑞昌的工业旅游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四姑娘山作为自然遗产旅游地之一,发展山地户外探险旅游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不断快速成长的市场优势,既能产生可观的综合效益,又有助于对传统观光型旅游的转型。本文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四姑娘山山地户外探险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提升景区山地户外探险旅游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推动四姑娘山山地户外探险旅游持续健康高效发展,使遗产旅游地生命力更旺,从而实现自然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10.
张世满 《旅游学刊》2012,27(4):9-10
旅游资源的主体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纵观旅游发展史,游客大都是奔着名胜去旅游的,所谓名胜大都是优质遗产资源经过一定开发形成的自然与文化景区景点,古往今来,遗产旅游一直是旅游的主流.随着现代旅游规模越来越大,遗产资源的旅游利用强度越来越高,加上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遗产安全所造成的威胁,遗产保护问题便提上重要日程.  相似文献   

11.
由于工业旅游能带来额外的效益,工业旅游项目呈现从省会城市和工业发达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势头.在缺少著名工业企业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工业旅游项目?如何将工业旅游产品与目的地原有产品结合起来,增强目的地的整体吸引力?本文以广东中山为例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传统旅游城市工业旅游的开发原则,开发思路以及开发模式,以期为众多的中小型传统旅游城市提供可参照范本.  相似文献   

12.
陈刚 《旅游学刊》2017,(2):11-12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许多省市县政府已把发展旅游作为很多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不二选择,通过各种方式招商引资,大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取得了不少成绩.发展旅游在保护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收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面临着自然衰退、空心化、文化断裂、价值观失落等棘手问题.此外,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如何使当地村民真正成为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主体,从而保证人人公平享有旅游发展带来的成果?这些已经成为旅游研究人员和从业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我将从发展人类学的视角来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朱敏 《西部旅游》2023,(19):58-60
<正>当前,旅游形式日益多样化,工业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湖南省株洲市见证了我国工业的兴盛与变迁,积累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如今,这些遗产不再只是静默的历史见证,而逐渐转变成了宝贵的旅游资源。基于此,文章对株洲的工业旅游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供相关发展策略,以期促进株洲工业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旅游发展价值取向转移的旅游规制创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的视角探究旅游发展价值转移的历程与趋势发现,全球基本形成了双轨化的旅游价值取向:对于遗产类资源的旅游开发实行严格的政府管制,以资源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对于普通、非垄断性的旅游资源推行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以经济收益为根本取向.而且旅游业中政府作为的聚焦点逐渐从大众旅游目的地和一般景区的营利目标向遗产类景区的公益性服务转移.受国情影响,我国较长时间更多地关注旅游业的经济问题,选择性地忽视了西方国家更加关注的社会与生态问题,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延伸到遗产类景区.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试点计划的推出,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发展价值取向转移的开始和对世界国家公园运动的响应.值此之际,需要通过严格的政府规制来保证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间的共促协调,以实现国家公园及相关保护区对全民共享国家遗产、维持遗产资源的永续性和培育国家精神的深远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旅游研究中,遗产旅游是一个重要的分支,而且近几年来也呈现出比较快的增长趋势。遗产旅游是将一些历史文物古迹作为吸引旅客的主要资源,它也是推动世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目前遗产旅游的发展问题是旅游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以西安遗产旅游发展的现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发展的理论,对遗产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满族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典型,在满族文化资源的传承过程中,保护与开发的双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齐齐哈尔市水师营满族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问题,从遗产保护角度,对水师营满族旅游开发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爱平 《旅游学刊》2020,35(4):51-63
农户生计多样化与维持传统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问题,旅游发展被认为是弥合二者关系的有效路径。遗产旅游地农户生计与农地利用问题的研究,可从实践层面揭示旅游发展环境下农户生计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文章基于元阳县12个村寨401家农户的研究表明:(1)劳动力就业呈现非农化转移,农户生计由此分化形成务农主导、务工主导、均衡兼营、旅游参与、旅游主导5种发展类型;(2)非农化发展总体上对农地保护与利用形成负面影响,对旱地的利用变化主要表现在种植结构上,对水梯田的利用变化则表现在弃耕撂荒、农地流转、劳动力投入等多个方面;(3)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利用行为改变存在差异,生计旅游化转型的农户其传统农业生产维持不及留守务农农户,劳动力投入与省工性的物质要素投入行为改变明显,但在农地保有与劳动力投入方面优于外出务工农户;(4)旅游的弥合效应与遗产保护学界的理论构想存在差异,研究区弥合效应仅在旅游从业农户群体中有所体现,这类农户根据旅游从业特点、遗产保护要求形成了旅游化兼业模式,生计压力之下对家庭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促成了农户兼顾传统农业生产。遗产保护须多方审视旅游的正反向效应,在遗产保护基础和前提下,维持适度旅游发展规模以保持农户多产兼业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解说: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遗产保护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引发了众多问题,如何降低和消除旅游业对遗产资源的负面影响成为当今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解说,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解说能够通过影响游客的知识重组和行为意图,帮助达到旅游可持续发展和遗产资源有效保护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旅游产业的纵深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也迎来了发展新阶段。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陕西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推动陕西旅游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充当着经济促动力角色,也成为陕西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国内对陕西民俗文化旅游的研究多呈现出细化研究的特点,如对陕西某一民俗文化及其旅游价值的研究、对民俗景观设计的研究、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等,这些以某一  相似文献   

20.
张维亚 《旅游学刊》2008,23(3):63-67
城市历史地段既是城市旅游的一部分,又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协调城市历史地段的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个难题.本文以吸引力-承载力矩阵为研究工具,结合实地调查,剖析南京内秦淮河历史地段的市场吸引力和遗产承载力,为城市历史地段的遗产旅游开发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