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层序地层学是对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以及与旋回岩性序列间有一定关联的一部分地层学学科,通过这门学科可以对地层学系统中的沉积记录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区域构造沉降史和海平面变化是层序地层学大参数中两个很重要的参数,因此对构造沉降史和海平面变化在地质历史区域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建筑是凝固的音符,文化是历史的乐章,摄影是艺术的创作。哈尔滨是黑龙江的省会,四季分明,景色宜人,依山傍水,东北具有特色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地域特色以及历史文化影响,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别具一格。城市建筑,不仅体现了建筑本身的风格与艺术性,还体现了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再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及文化发展历程。本文将从哈尔滨的建筑风格和哈尔滨建筑文化视域下的建筑摄影艺术两方面为着手点进行研究。通过研究,不仅为建筑摄影艺术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促进了哈尔滨的城市建筑的保护、发展、与传承,以及城市旅游业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3.
旅游是传承历史文化的最佳载体,历史文化旅游是旅游活动深化内涵的有力助手。在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中,旅游吸引物对游客的旅游目的地选择产生巨大影响,历史文化旅游中的旅游文化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吸引物。故宫博物院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是历史文化旅游的窗口。故宫从目的地经营管理、资源开发利用、产品设计研发和旅游者需求适应等方面突破,实现了故宫发展的再度辉煌。  相似文献   

4.
旅游文化和历史文化是拥有不同内涵和外延的两个概念,前者是经由旅游活动而产生并整合的文化,后者是人类历史上创造与改造世界累积下来的物质、精神文明。两者之间联系密切又具有一定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致使人们在理解旅游文化和历史文化时产生混淆现象。本文针对旅游文化和历史文化间的联系、区别等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历史文化和旅游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旅游热点居民生活质量感知评价关联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从旅游目的地居民角度出发,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水乡周庄为例,首先研究了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业发展影响的感知评价,其次考察了发展旅游业之后旅游目的地居民对生活质量的感知评价,再次研究了居民生活质量与旅游影响感知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居民对目的地发展旅游业的支持态度,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政府调动旅游目的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积极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事件影响是一个衡量事件社会经济价值的重要内容,通常是从事件举办地居民感知的角度进行研究.鉴于感知是一个动态过程,本文以杭州休闲博览会为例,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通过时间序列纵向比较研究方法来探讨城市居民对重大事件感知的变化.通过面向杭州市居民的两次抽样调查得到基础数据,基于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和配对t检验得出:杭州市居民对休闲博览会积极因子的感知呈弱化趋势,对消极因子的感知呈强化趋势,文化资产在活动中得到策划者的重视,但居民对事件的认识还需要有关部门的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7.
“大博物馆”建设:八达岭长城景区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乔雨 《旅游学刊》2001,16(3):41-43
把八达岭长城建设成为一个综合展示万里长城历史与文化的博物馆式景区,是八达岭长城景区未来发展建设的一个新的思路,对八达岭长城景区的规划布局、环境优化、设施配套、文化挖掘,乃至景区的管理机制、经营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大博物馆”建设思路的核心是加强景区环境建设和文化历史氛围的塑造。把八达岭景区建设成为一个集游览观光、文化展示、学术研究、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博物馆式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8.
消费转向下场景文化价值具备集聚创意人群、促进空间转型发展的功能。识别历史文化街区场景文化价值有利于促进街区空间活力提升、推动城市更新发展。本研究基于场景理论,利用扎根理论研究手段,在实证研究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场景文化价值识别方法,研究结果显示:(1)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场景领袖魅力突出、传统要素凸显,形成迷人的本土化体验性空间;(2)历史文化街区场景文化价值可通过合法性、戏剧性、真实性等3大维度的25个指标进行识别;(3)历史文化街区场景舒适物涵盖自然景观、有形文化和消费娱乐设施等3类,其与环境氛围分别构成场景的“形”与“韵”,经由感知/认知、消费、个人信息加工处理转换为“感”,即个体情感记忆,进而识别场景文化价值。研究通过场景文化价值识别过程丰富场景理论在历史文化街区这一特定空间的应用,也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衡量其场景特征与规划定位之间的差异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回顾其历史演变过程,接着梳理其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助力碳减排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代表着不同地域、国家以及民族的特点、历史形态等,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文化趋同化"日益严重。很多室内设计被国外很多的风格特色所取代,失去了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特色,研究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影响,可以更好将优秀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进行传承,从而促进室内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各界都曾出现过许多伟大的名人,而他们的故居则是中华大地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历史的光辉。通过对现阶段名人故居和文化旅游的研究背景及现状,阐述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与文化旅游的关系,探讨以文化旅游为背景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和普及,如何让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走出去",最大化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区域性文化外宣是首要研究重点。本文从汉中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外宣入手,分析其现状,结合互联网技术提出了历史文化遗产多元化外宣策略,以期树立国民的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进而实现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地标,也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由此成为新时期文旅融合的重要实践载体。本研究基于符号学视角,选取黄山市屯溪区毗邻的屯溪老街和黎阳in巷分别作为传统与复建历史文化街区代表,基于扎根理论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的符号学理论框架。实证分析表明:传统与复建两类历史文化街区均形成了主题定位、文旅功能、空间布局、物质载体、业态产品、旅游服务六方面的文化和旅游符号,前者以传统文化符号居多,后者以现代旅游符号居多;两类街区文化和旅游符号融合的独特性、凸显性、融合性和适应性等特征差异明显,前者偏向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后者偏向旅游介入的适应性。据此提出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趋向”和复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趋向”的文旅融合路径,两类街区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中应加强文化资源符号化、资源功能多元化、符号空间整合化、文化符号全景化,促进文化产品价值化、旅游服务品质化,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长期以来通过生活实践为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将民族体育融入到现代化的体育教学当中,是对民族体育的继承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发扬,这对于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本位主要以传统武术为例,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层文物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与集中物质体现,在我国各地区基层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针对基层文物保护的强化工作对地方文化建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的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发展情况出发,结合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的发展过程,具体分析了各地区基层文物的保护工作对当地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名城街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就景德镇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城市的发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局规划。总结提出了景德镇陶瓷特色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应以创意文化为传承方向;以城市旅游为发展亮点;以商业街区为转型基础。将景德镇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打造成具有自身文化底蕴的文化型都市。集旅游发展、文化展览、商业街区为一体的系统城市发展体系。把景德镇浓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打造出景德镇历史文化城市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新的定义与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古镇类旅游地的居住空间在旅游商业化的影响下发生变迁,居住空间的相关研究是社会空间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镇居住空间变迁的研究是理解旅游驱动旅游地社会空间变迁作用机制的重要切入点.研究以周庄古镇历史镇区为案例地,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周庄居住空间变迁进行调查,并展开分析,发现周庄历史镇区的居住空间形成了使用者多元化、空间功能多样化、空间分布破碎化的变迁特征,认为产生变迁的根源是旅游发展后新主体大量涌入,其基于各自的立场而对旅游商业化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评价标准,而这种源于利益考量的理解与评价的差异与变化产生了对古镆旅游商业开发的不同行为,本地社会关系在这种频繁的实践与互动过程中不断复杂化,出现新的空间,居住空间发生变迁.游客是居住空间变迁的主要依据,其好恶的变化引导了市场变化,旅游市场供给方积极响应变化,满足游客的需求;政府是变迁的主导力量;开发商通过资本优势影响政府,强化了政府在变迁中的作用;本地世居居民是旅游发展前居住空间的建构者,旅游发展后发生分化;外来旅游从业者涌入,置换本地居民,传统社区共同体瓦解,推动了变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西安曲江唐文化主题景区形象为实证研究对象,从景区共生形象角度选取了曲江唐文化主题景区内大雁塔和大唐芙蓉园为景区形象生成基础,关联研究了共生景区形象对游客重游意愿及口碑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主要受景区内共生景点中历史遗存类景点旅游形象的影响,新建同一主题文化公园对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也有明显影响,但不如历史遗存类景点旅游形象对主题景区旅游形象生成的影响大;旅游景区共生形象和游客后续行为意图中的重游意愿和口碑效应之间有着正向关系;景区内同一主题共生景点旅游形象对游客重游意愿存在正向的关系,和游客口碑效应(WOM)没有明显的关系。该结果说明了主题景区整体旅游形象是导致游客重返景区和口碑宣传景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游客体验及其体验价值是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小红书App分享的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照片为研究数据,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提取照片隐含的价值要素,并基于凝视心理活动分析框架构建游客体验价值的增值路径。研究表明:(1)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的体验价值体现在功能价值、享乐价值和符号价值3个层级;(2)历史文化街区可以通过游览体验和视觉选择两条路径实现享乐价值和符号价值的增值,进而间接提升其功能价值;(3)节庆活动、文化演艺活动和娱乐体验活动的参与程度与享乐价值直接相关,符号价值则主要通过打卡和探店等行为提升社会声望价值,游客视觉选择的网红符号形象强于历史文化符号。基于此,研究从功能价值、享乐价值和符号价值三方面为历史文化街区提出具有普适性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旅游发展背景下政治不信任的形成因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品宇  刘俊 《旅游学刊》2020,35(2):93-107
信任或者不信任的动态关系变化对于理解现代社会、社会关系和发展过程是十分重要的。信任可以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成功或者失败,但是旅游学者很少关注到信任话题。文章以广东汕尾红海湾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分析旅游发展背景下政治不信任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进一步通过空间实践影响旅游发展的过程。研究发现,政治不信任受到权力关系、收益成本感知、政治经济绩效、人际信任和文化导向5个因素的影响,是在特定的制度环境、社会互动和历史文化的复杂关系中交织形成的。政治不信任的存在,使得地方政府与地方社区之间拒绝社会交换以及社会资本的断裂,增加了旅游政策运行成本,延缓了旅游发展进程。研究一方面把政治信任理论视角引入国内旅游研究,另一方面修订和补充了旅游发展与政治信任的理论框架,并提出对政治信任研究的批判性思考。研究有助于推动从旅游管理"过程"的关注向旅游开发"起点"的关注,即政治信任问题一定程度上先天奠定了旅游发展的成功或失败,这为当下旅游开发中的善治问题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