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全域旅游的最新理念,结合广元市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广元发展全域旅游的意义,并从全域旅游制度建设、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服务等方面提出广元市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以期为广元市全域旅游发展及其他地区旅游发展提供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全域旅游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种新的旅游发展观,一种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2017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已成为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主线。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旅游局也将2018年确定为"美丽中国—2018全域旅游年"。一、全域旅游的内涵全域旅游是指在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或主导  相似文献   

3.
全域旅游重塑地方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是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新型旅游发展观,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因而也就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视角审视全域旅游发展的作用。笔者认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有利于重塑地方品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地方品质的改善和提升应该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要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区别于传统"景点旅游",全域旅游是顺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的旅游模式,在此背景下旅游开发理念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本文对全域旅游概念创新进行分析,然后从资源评价、产业融合、规划技术、管理体制、开发模式五个方面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开发理念的创新,并以全域旅游试点之一的甘孜州为例进行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第三产业的社会地位逐步得到提升,全域旅游就是在此环境中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理念,意在通过发展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乡村旅游的建立和提升帮助区域民生经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闭环,不仅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助力,还为全域旅游的完整合提升提供了帮助。本文从全域旅游入手,以广西为例分析乡村旅游产业提升、发展的路径,希望能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加强基础配套,提升公共服务。全域旅游把一个行政区域作为完善目的地来建设,除了景区等核心产品,更需要配套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使游客能自助游,并且也方便旅游地居民休闲生活。黔东南州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现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度、有效供给能力与全域旅游发展思路还不能够完全匹配,旅游公共服务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发展中要打破行业和产业界限,建立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融为一体、与全域旅游相匹配的便捷化、高质量、全覆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全域旅游的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文明旅游发展的现状,探讨了全域旅游中存在的文明现象和不文明现象,最后探讨了全域旅游导向的文明旅游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正式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策略,全国各地区迅速响应,转变旅游业发展观念,推动全域旅游模式在各地发展。广东茂名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滨海开发以及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引入大批资源拓展重点旅游项目和文化产业项目,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新。2018年11月,《茂名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全域旅游正在全面推进并取得一定的效应。在未来,茂名还需要持续拓展全域旅游的发展思路,提升人才战略、统筹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战略等。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研究,分析茂名市目前全域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而指出未来的发展路径和策略,推动旅游业向全域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全域旅游的概念自提出以来,有关全域旅游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掀起了发展全域旅游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热潮。基于全域旅游研究相对滞后于实践的事实,导致全域旅游实践热背后对于其本质理解的不足。笔者在主持编制若干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中,感觉到各地在推进全域旅游实践方面还存在重"牌"轻"路"、重"创"轻"治"、重"行"轻"知"、重"纵"轻"横"等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休闲旅游观念正在从城市向乡村转变,而传统景点旅游模式也逐渐转化为全域旅游模式,这些都凸显了国家旅游产业发展走向的巨大变化。乡村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舞台载体,它的人文地域风格独特,为全域旅游主题化开拓了路径,同时它也满足了部分旅游消费者群体的有针对性旅游需求,为全域旅游实现了产业附加值的极大丰富。本文以湖南湘潭乡村旅游发展为例,探寻了该地方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全域旅游的本意就是全域旅游,意指天上西藏、香格里拉、伊犁河谷、呼伦贝尔、黔东南这样的地方,处处都是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游人可以在全方位差异的环境中自由行走,深度体验,身心感受. 全域旅游的借用含义,其实是说旅游全域,是指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地域,通过旅游全域化建设,实现区域内各类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等)有机整合、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各行业及全社会共同参与,从而实现旅游业引领乃至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因此,全域旅游需要全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进程中的高级阶段,是要素与空间共同作用下的新型旅游发展形态。本文通过对南通全域旅游的发展基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梳理,结合协同理论的特性和全域旅游的价值追求,从思想转变、规划编制、空间布局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力南通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研究北海道旅游模式和市场策略,比对黄冈现有的旅游资源的不足,联系实际对黄冈旅游进行更深层次的全域性开发。在彰显地方特色资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旅游发展策略,为加强黄冈地区的资源融合与整合、强化合作、为使黄冈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全域旅游作为一种以旅游业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全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应运而生。发展全域旅游,既是吉林省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抓手,也将对经济新常态下吉林旅游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突出的促进作用。2016年吉林省举办的"全域旅游高峰论坛"以来,全域旅游发展态势强劲,省内"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由15个增加到19个,成立了吉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联盟,集安、敦化的全域旅游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5.
全域旅游的发展是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实现旅游资源与周边资源的有机融合,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旅游经济收益,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全域旅游视域下乡村旅游发展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通过生态化开发、优化游客体验、多元产品融合等手段,带动乡村旅游的有序转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海鹰  吴宁 《旅游学刊》2016,(12):15-17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的全域旅游应当具备的5个鲜明特征,包括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构建全域大旅游管理体制、全域发挥“旅游+”功能、全民共建共享全域旅游,这5项要能真正落地,都离不开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作用.我国实行的是条块结合的行政管理体制,行政资源都分散在各个行政部门手中,只有通过党委政府的统筹才能调动各个部门的行政资源.在景点旅游时期,政府可以通过集中调动行政资源,在短时间内就能建设起一个或多个旅游景区、旅游酒店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全域旅游的定义入手梳理了全域旅游理论的具体内容,并对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认为发展全域旅游必须依靠县域融媒体中心来扩大宣传,需要整合区域内文化资源、提升文化产业活力、塑造独特的旅游文化,从而保证“旅游+”模式成为区域经济主要特色。同时,应紧抓旅游示范区工作,形成以点带面的引领效果,最终构建起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秋楠 《西部旅游》2022,(20):46-48
广东省汕尾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各类革命遗址多达517处。除红色旅游资源外,汕尾市还拥有丰富的蓝色滨海旅游资源、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古色文化旅游资源和特色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具备发展全域旅游的资源条件。文章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分析汕尾发展全域旅游的资源优势和面临的发展机遇,研究如何借发展全域旅游完善旅游基础建设,推动旅游全要素发展,促进汕尾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充分融合,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等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定位,从景区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还需要不断努力。当前,为全面提升旅游综合实力,乐山正全力打造全域旅游和"慢游乐山"品牌。本文以东方佛都景区为例,先介绍了东方佛都概况,对景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旅游景点合作、打造文化产业链、开展特色旅游项目、改善景区配套设施、加强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创新是全域旅游建设的核心与灵魂,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关键要素。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工作在于以旅游为优势产业的区域,通过改革创新,破除旅游产业发展的障碍,以旅游业引领和促进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旅游业的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全域旅游的新实践,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机制和发展的新模式,既为其他地区旅游发展提供可推广经验,同时通过旅游业的改革创新,带动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