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并且一直延续至今,丝绸之路的文化和魅力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游客朋友们去到沿线一带的地方参观旅游一揽芳华,由此。,丝绸之路旅游也成为世界旅游的一条精品经典路线。所以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也在进行着丝绸之路旅游的大力开发,同时多层面地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尤其在丝路旅游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曾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作用和影响。它不仅促进了东西方商贸和文化交流,同时也是古代世界文明之间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推动了古典时代各轴心文明的发展与繁荣,遗留下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是国家顶层设计战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的国际交流将日益频繁,明确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方向。许多小语种人才的培养需要跨文化意识的引导,对语言国的文化足够了解才能更好的掌握其语言。在波斯语教学过程中,波斯语的语言文化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波斯语语言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古丝绸之路是横贯欧亚大陆的奇迹之路,它既是历史与未来的桥梁,也是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桥梁。"一带一路"的提出给外国文化与旅游行业都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能推动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也曾联合发布了"愿景与行动",并在其中明确提出:"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路线及产品。这对于旅游行业及外国文化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难得的发展契机。本文先分别阐述了"一带一路"为外国文化与旅游行业带来的发展契机,然后提出了促进外国文化与旅游行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广西北海入手,通过对广西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以及状况进行概述,并且通过对海上丝绸之路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解,进一步提出了广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些建议。以此能够更好地对丝绸之路文化,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作说明,促进广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承接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优先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党中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模式,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旅游的项目和目的决定了其文化含量,兰溪作为一个发源于水的城市,文化内涵与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何将兰溪水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是本次论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迁西县有着悠久的板栗种植历史,是我国有名的板栗产地。近年来迁西通过创建中国板栗博物馆、开发当地乡村游、举办"迁西栗花节"等多种方式提高当地的板栗知名度,发展当地的旅游,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大力发掘旅游目的地文化内涵,将旅游进行文化方面的创新发展。本文结合目前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发展情况,对迁西发展板栗文化旅游的策略进行创新性的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7.
寇凯 《西部旅游》2023,(20):38-40
<正>文旅融合背景下,历史文化符号对于地区提升旅游吸引力和教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探究海南博鳌宋代至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符号对现代旅游体验的影响,并提出有效推广和利用博鳌历史文化符号的策略,以期促进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实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恩施市深耕文化富矿,厚植山水棋局,大力度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打造精品文化旅游品牌,全方位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培育"生态、红色、民俗"文化旅游品牌,走出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县域经济新路。本文在恩施市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试对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一、恩施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特征  相似文献   

9.
泉州,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诸多宗教遗迹构成泉州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宗教文化蕴涵深厚,拥有独特的优势,享有"世界宗教博物馆"和"宗教胜地"的美誉.深入分析宗教文化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对如何充分发挥泉州宗教文化的优势,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泉州宗教文化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化和旅游"十四五"相关规划明确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内容和路径,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推进数字经济格局下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建设一批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还需要在这些纲领性规定基础之上,围绕高质量文旅融合进行学术和实践的再思考、再探索。  相似文献   

11.
川菜是中国四大名菜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川菜文化是巴蜀文化的一块瑰宝,在四川未来可持续发展中,川菜文化是不可多得、不可复制的软实力。川菜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提升川菜文化的内涵,以餐饮文化为核心,以美食享受为吸引,有着独特的人文魅力,对四川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天宇  高干 《西部旅游》2023,(24):72-74
<正>乡村旅游小镇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于地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要通过强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河南力量。文章以河南省郑州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小镇为例,通过走访调研,提取文化元素、探讨多种发展模式,旨在为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小镇的发展建言献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3.
北魏服饰改革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一百多年,终于易胡服为汉装。这一改革历程也展示了胡汉两种文化由冲突走向融合的轨迹。历史证明:在不同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中,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举措是起首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的;同时,发自于民众间的自觉的交流对文化的融合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弘扬和保护黄河文化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每一位中华儿女应肩负起的历史重任。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全市境域横跨黄河南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滋养了滨州市厚重绵长的黄河文化。弘扬黄河文化,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文章分析了滨州市弘扬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的现状,提出了加强跨区合作,整合文旅资源,讲好“黄河故事”;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创新表达形式,开发文旅产品;以黄河文化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做好黄河发展文章;创新产品营销,拓宽传播渠道,打造核心品牌等一系列举措,为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2018年3月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文旅融合成为旅游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文化和旅游如何连接、如何有效融合?本文认为旅游IP之于文旅融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因为IP本身具有文化性,而且具有高附加价值和极强的衍生性,将虚拟IP延伸到旅游载体上会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有效促进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及旅游产品价值提升。本文选取国外经典文化旅游IP迪士尼进行案例分析,在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对其现状、发展历程进行概述,并总结成功经验,探索出文化旅游IP的基本要素和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6.
旅游景区文化景观设计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展现该城市历史、文化和魅力的重要载体。本文以柳宗元柳州诗文为研究对象,对柳州"柳宗元文化"进行分析,归纳柳宗元柳州诗文中富有代表性的山水地物景观,简要分析后人对柳宗元诗文中的柳州山水地物景观的评价,探究柳州开发"柳宗元文化"的衍生效应的优势,以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化+产业融合的视角,总结了美丽乡村文化传承和特色旅游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方法,主要包括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理念与新业态发展"四项原则";公共壁画艺术与特色乡村旅游相链接"三大基础";打造特色乡村旅游艺术文化新业态"二个基地";美丽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的"一个目标"。在实践上指导浙江省美丽乡村文化传承与特色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逐步实现乡村旅游模式的升级。  相似文献   

18.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人类教育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还是我国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所在。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提升高校学生管理水平,加强思政教育非常的有必要,并且这样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核心人才也是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李萍 《西部旅游》2024,(5):56-58
文化和旅游的关系非常密切,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山西省阳泉市的文旅资源十分丰富,文旅融合发展势头强劲。对此,文章先从理论上分析文旅融合的相关概念、现实意义,然后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分析阳泉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最后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出发,从政府引领和企业自主两个方面探究全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0.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闲暇时间进行休闲旅游成为了越来越多群众的选择,大众旅游时代已到来。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深入发展,文化成为了越来越不可或缺的元素,二者逐渐融合,成为了新时代旅游的新气象。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缺不缺"到"精不精"的转变,提升文化和旅游产品品质,真正实现文化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应该成为文旅人必须要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