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校作为我国陪样人才的主要途径,国家以及社会都是给予了厚望的。所以高校的学生在言行举止上都是要着重培养的,这也是培养素质人才需要具备的因素。学校优良的学风能够让学校的学习环境形成和谐、积极心理的建设,来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建设学校优良的校风时,还是会存在一些构建优良校风形成的阻碍。本文主要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违纪学生思想教育研究,对其进向了简要的分析与概述,还望能够起到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实证主义范式的研究无法解决地方依恋形成心理机制这一理论问题。在当前旅游领域研究中,有关实证研究在地方依恋已经形成的理论预设前提下,通过编制相关量表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来探讨目的地社区居民和游客地方依恋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后果行为。至于这两种依恋有何区别、如何形成以及如何指导相应的依恋行为等相关理论问题却鲜有涉及。该研究回溯到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构建了旅游情境下的内隐-外显地方依恋模型,并得出以下结论:(1)内部工作模式(依恋表征)原理可用以解释地方依恋形成的心理机制;(2)内部工作模式是由一般依恋表征和特殊依恋表征组成的层级结构,前者指导社区居民依恋的形成,后者指导游客依恋的形成;(3)地方依恋存在内隐和外显两种状态。社区居民依恋由内隐状态激发为外显状态去指导其依恋行为,游客依恋从外显状态内化为内隐状态去指导其依恋行为。 相似文献
5.
旅游演艺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方式之一。本文基于心理学游戏理论、心流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结合旅游期望与旅游体验满足之间的关系,从观演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构建观演者生成旅游演艺体验框架,从客户经营、演艺内容、演艺形式三方面,对旅游演艺提出发展建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它关注人类的积极品质,探索人类的美德,主张用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积极心理学不仅契合社会发展背景,而且迎合民众追求幸福的心理,因此其在学术研究和普通民众中的影响力日渐增加。在澳大利亚旅游心理学家菲利普·皮尔斯等(Philip Pearce,et al.)的引荐下,旅游学,一门致力于提升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幸福指数的学科,也开始关注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文章首先阐述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注重条理化归纳,然后对积极心理学与旅游学的融合研究做重点述评,注重客观的应用性拓展研究介绍,最后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国内实情,认为积极心理学在旅游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提升空间,创新的核心是融合中国传统与当代文化,做有深度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章提出三个创新提升方向:关注旅游社区的居民福祉,聚焦旅游与游客个人发展、社会和谐的关系,关注日益庞大的老年旅游群体。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是不同于传统心理学,创立于20世纪末的一门新兴科学,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它主张从积极的方面出发,关注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幸福与自身发展,从积极的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旅游学是一门综合学科,它不只由人们熟悉的地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还有经济学、文化及心理学科等。旅游作为一项社会活动,主要以带给人心理愉悦与积极的影响为出发点,这一点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不谋而合,研究积极心理学在旅游学中的应用,也对这两个学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高职院校已成为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职学生队伍的不断扩充和壮大,很多大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尤为明显,比如依赖性大不独立,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卑、缺乏自信心,社交能力差,心理诉求和实际生活相差较悬殊等;同时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忽略学生心理状态,过于注重理论。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念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青石板上慢生活,幽幽小巷故事多。在孤寂中等待了千年的恩阳古镇,终于赶上了旅游开发的浪潮。本文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对恩阳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其旅游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形象和目的地形象因其对消费者行为和决策的重要影响,分别发展成为国际商务领域和旅游营销领域的重要概念和研究热点,虽然两者具有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但学界对它们的研究却相对独立,缺少交叉研究.该研究在对两个领域的文献和理论模型进行整理后,将目的地形象放置到国家尺度下重新审视,试图揭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家形象与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之间的互动机制,并尝试引入“熟悉度”等概念建立整合模型.最后以中国大陆为案例地,以来华国际游客为调查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修正.结论指出:(1)熟悉度对目的地形象有正向影响;(2)国家形象与目的地形象之间具有双向且正向的影响;(3)国家形象通过目的地形象对游客的忠诚度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视角下的乡村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后现代主义不仅是一种哲学理论,还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关于这一点,人们似乎已达成共识。作为后工业化时代出现的反思思潮,后现代主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泛出现在西方的建筑、文学、电影、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强调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强调多样化、人性化、非理性、叛逆性等。 相似文献
16.
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①.全域旅游不是简单的旅游发展空间的扩展,而是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发展,是区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创新.其核心是全行业中全要素的整合,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产品的供给以及全方位的游客体验. 相似文献
17.
<正>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迁都应将提升人类福祉作为重要目标,因而有关幸福感以及如何提升幸福感很早就引发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幸福感的研究迅速在多学科领域展开,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推动着幸福感在研究层面与多元学科渗透,逐渐形成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综合发展的交叉学科体系,并呈现出交融并济的良好发展态势。不同学科领域对幸福感的探索和论证为旅游领域的幸福感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研究积累,特别是为旅游者幸福感的基础理论、理论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理基础和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视角下的旅游产业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产业涉及面很广,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产生新的产业要素和产业形态的过程。旅游业在内部推力和外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产业融合的持续性发生机制,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20.
社会学视角下的旅游文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文章从社会学角度,观察旅游文化现象,介绍了旅游社会学形成的渊源和研究的问题,探讨了旅游行为和社会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认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社会成员的收入和闲暇时间,使多数社会成员把旅游消费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旅游者、旅游机构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互动也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社会结构,引起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