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菜非遗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川菜非遗是文创产业的重要文化资源,其文化附加值高,文化再造性强。同时设计、开发非遗文创产品是川菜非遗创新传承的必要手段。本文探讨了川菜非遗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研究了川菜非遗与文化创意旅游业、文化会展业、现代文化传媒业、互联网技术以及教育培训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期推动川菜非遗与文创产业更好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漫话川菜     
中国的烹饪艺术,早已闻名于世。众多的外国旅游者来到中国,无不为美味可口的食品拍手叫绝。在花样繁多的菜肴中,川菜独具特色。说到川菜,还得从四川的地缘说起。 四川号称天府,是谁最早把四川称为天府呢?他就是妇孺皆知的诸葛亮。孔明在《隆中对》的著名文章中说:“益  相似文献   

3.
藏族,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民族,主要生活在中国的西部地区,由于环境艰苦,条件恶劣,藏族同胞们有着坚忍不拔、热情好客的优良品格。几千年以来藏族文化几乎和中原文化没有任何交集,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本民族自己的信仰,以及本民族自己的绘画形式,所以造就了藏族文化的独特性,使得藏族题材中国画一直是国内外画家所钟爱的话题。四川是藏族同胞主要的聚居地,这里生活着大量的藏族同胞,主要分布在四川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是中国的第二大藏区,也是康巴文化的核心区,这里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也是画家们研究藏族同胞的天堂。四川藏族题材中国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其地域性、藏族文化等,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我们藏族题材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黎藜 《西部旅游》2023,(3):43-44
<正>旅游和文化相结合,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有着国家政策的支撑。充分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以文化为中心,在各地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机遇,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钟玲 《西部旅游》2022,(24):18-20
文章以四川民俗旅游文化为研究对象,探索其新形势下数字优化传播有效路径。首先,通过归纳四川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物质载体与文化载体,对四川民俗旅游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分析整理四川民俗旅游文化的相关资料并形成数字材料应用于四川民俗旅游文化的数字优化传播路径研究中,并综合考虑其可实现性和四川民俗旅游文化数字线下传播的技术、方式、平台、服务等,提出四川民俗旅游文化在线下传统领域的数字优化传播方法;再次,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应用和四川民俗旅游文化数字线上传播的技术、方式、平台、服务等,研究四川民俗旅游文化在线上“互联网+”领域的数字优化传播方法;最后,整合四川民俗旅游文化的数字优化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内容,深度考察地域文化特色,推动天府文化创新发展,传承、弘扬四川省成都市饮食文化和茶室文化,扩大“美食之都”的影响力。受疫情影响,为解决入境旅游发展受阻、客流量下降等问题,通过研究塑造四川省成都市专属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路径,为四川省成都市美食文化、川菜文化的传播发展提供借鉴,在保证旅游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本地游客对于本地旅游文化的整体感知。同时,补充现有研究成果中的不足,对四川省成都市向本地游客进行美食宣传、文化传播时遇到的困难进行严谨的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的鲁菜与长江上游的川菜、长江下游的淮扬菜、珠江流域的粤菜,合称中国的四大菜系。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里丰富的资源、发达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给鲁菜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和社会基础,使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  相似文献   

8.
刘天宇  高干 《西部旅游》2023,(24):72-74
<正>乡村旅游小镇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于地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要通过强力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河南力量。文章以河南省郑州市周边的乡村旅游小镇为例,通过走访调研,提取文化元素、探讨多种发展模式,旨在为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小镇的发展建言献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三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三国的遗迹为数众多。四川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三国遗迹十分丰富,如武侯祠、庞统祠、富乐山、万卷楼、剑门关、阆中古城、明月峡古栈道等,加上三国文化是儒家文化与军事文化的紧密结合,既有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又将战争、外交、兵家、权谋等融为一体,因此,以探寻蜀汉遗迹为线索的三国文化游已成为四川一条潜力巨大的主题旅游黄金线。  相似文献   

10.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弘扬和保护黄河文化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每一位中华儿女应肩负起的历史重任。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全市境域横跨黄河南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滋养了滨州市厚重绵长的黄河文化。弘扬黄河文化,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文章分析了滨州市弘扬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的现状,提出了加强跨区合作,整合文旅资源,讲好“黄河故事”;挖掘黄河文化内涵,创新表达形式,开发文旅产品;以黄河文化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做好黄河发展文章;创新产品营销,拓宽传播渠道,打造核心品牌等一系列举措,为弘扬黄河文化,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长期以来通过生活实践为我们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将民族体育融入到现代化的体育教学当中,是对民族体育的继承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发扬,这对于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本位主要以传统武术为例,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对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四川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和普通话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笔者多年从事汉语言教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实践来看,目前为止,普通话并没有成为师生的校园语言,这无论对教学还是学生的发展都很不利。本文试图从我校师生普通话的习得现状为事实依据,以亲身实践的经验来剖析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正4月27日晚,四川交响乐团新加坡籍艺术总监洪毅全在成都特仑苏音乐厅登台,挥棒完成交响乐序曲《熊猫的摇篮》的全球首演。交响乐序曲《熊猫的摇篮》,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观察中国的国宝,点题四川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让听众在音乐中感受大熊猫故乡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文化之美,采用第三方的视角和交响乐这一世界通用语言,用大熊猫的概念,向世界推介四川,扩大四川文化和旅游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云南泸西阿庐古洞有"云南第一洞"的美称,是国家4A级风景区。景区不仅有着令人惊奇的喀斯特溶洞景观,还有着相伴溶洞孕育了几千年的彝族文化。阿庐古洞的开发一直以来以单一的风景观光活动为主,未能充分发挥其人文旅游资源优势力量。本文将运用SWOT理论,分析景区对于彝族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对泸西彝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源  余燕 《西部旅游》2022,(18):75-77
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文旅融合逐渐受到关注。四川省泸州市是川南地区重要的文化旅游城市,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融合视角下,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外宣翻译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地方非遗特色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对外传播,为泸州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文章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现状及难点,并结合实例探究泸州非遗外宣文本的英译策略,以期扩大川南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助力川南非遗走出四川。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旅游罩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四川九寨沟为例,对旅游罩现象进行实证研究,以期推进国内关于旅游罩现象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论文从3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九寨沟旅游者罩、旅游业罩和旅游目的地罩的形成原因.研究表明,旅游罩现象在九寨沟旅游区是存在的,业已对旅游者体验和目的地社会文化造成了影响.本文的研究将进一步促进对旅游罩现象的认识,为合理制定九寨沟旅游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旅游区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一直以来都是东西方贸易、文化的融合地,给予了人们丰富的文明,同时,因为东西方文化在此进行的碰撞,丝绸之路也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丝绸之路的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有着非常好的发展趋势以及非常大的市场前景,那么如何更好的对于"一带一路"下的文化旅游业进行融合和发展是本文将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对传承大无畏的奋斗精神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文旅融合视角,分析了台儿庄古城旅游发展优势,探究了台儿庄古城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文旅融合视角下台儿庄古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促进台儿庄古城红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提出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语典,始终被其关注和思考。这对一个城市来说可以使市民找回记忆,提升城市品位,展现城市魅力。博物馆作为传播社会公共文化的重要机构,其社会教育功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充斥着人们的视线,如今走进博物馆的观众已不满足于隔着玻璃看文物,是想近距离的去触摸和体验博物馆的老物件,那么如何发挥其教育功能呢?本文以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开展多样展览模式让文物活起来,弘扬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为例,以翔实的数据,阐述了"行走的博物馆"下的互动体验式教育文化活动,对推动地域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MR技术,探索四川羌族乡村旅游虚拟景观增效应用,旨在探讨运用混合现实技术(MR)对四川羌族乡村旅游虚拟景观的增效价值,实现历史文化的展现与文化魅力的表达,丰富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传播形式,摆脱文化传播形式的单一性和刻板性,促进文化的宣扬与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