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少数民族文化在地域旅游文化中占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固有传统文化带来很大冲击。怎么在旅游开发中既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保护传承好少数民族几千年的特色文化,这是当前旅游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一个研究方面。我国一部分地区旅游业发展较早,地域特色文化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这些地区原有传统文化的改变在得不到传承中慢慢失去特色,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下降,旅游文化也慢慢衰落。我们要避免少数民族文化在旅游浪潮中的衰落,保护好少数民族珍贵的文化资源,使旅游业得到健康发展,这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不仅可以带给当地居民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带动当地的其它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在众多游客旅游的过程中,可以深刻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对其继承并复兴,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自信的形成。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国家十分重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基于此应该加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但不能盲目进行,要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并且突出旅游特色,全面发展。现今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正处于白热化阶段,本文对其的开发和保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旅游工艺品是旅游业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商业产品之一,它不仅能够有效地传承当地本土民族文化,而且还可以有效地传播当地本土民族文化。随着旅游业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许多旅游者所追求的是文化的娱乐性,而对民族文化的原形要求并不十分严格,这就使得文化商品在过度片面化发展之中可能会导致本土民族文化真实性的逐渐消失。要进一步处理好本土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旅游工艺品对本土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的问题。因此,在对旅游工艺品进行开发探究的同时,就要将文化保护作为重要原则贯穿于旅游工艺品开发和研究的整个过程。要在保护本土民族文化的视角下使得传统文化能够与现代商品充分地融合,并使二者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而是更愿意为民族风情之体验买单。而酒泉少数民族历史悠久,居住民族较多,民族地区地貌多样,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可以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还有助于保护与传承传统民族文化。本文简要分析了酒泉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目前所存在问题以及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5.
郭颖 《旅游学刊》2001,16(3):68-71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是我国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但同时也可能给少数民族接待地区的社会文化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以泸沽湖地区为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方式和开发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6.
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带动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同时对促进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和推动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也将以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为例,探讨民俗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并让民俗旅游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黔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种新业态。黔南州是少数民族先民居住的区域、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本文通过分析黔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的具体方式、发展的驱动机制,提出发展的提升路径。需要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构建特色民族文化旅游线路,推进民族文化旅游资本生态正常化,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全力促进黔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对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营造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亚欣 《旅游学刊》2006,21(4):27-31
在对台湾原住民①部落②观光营造理念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营造的目的、规划和管理的方法以及部落旅游特色的形成等方面,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有值得借鉴之处.结合大陆民族社区旅游发展的实际,笔者提出:保护和传播民族文化是民族社区旅游的根本目的,培养少数民族旅游人才是民族社区旅游发展的关键,民族社区居民应该成为旅游开发的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9.
民族认同感是族群意识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认同呈现出多维度和不同方向的发展轨迹。文章通过对一位土家族青年女性个人生活史的记录,分析了在旅游发展进程中族群个体的民族认同感的演化过程,发现旅游对民族认同的影响在于:旅游引致的经济增长提高了民族文化的"势位";旅游产品创造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景观;文化旅游的发展使民族认同的层次不断深化;民族旅游的盲目开发和过度开发将误导民族认同的方向。研究将为民族旅游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红色文化的传承是现代进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红色文化的精髓部分,能够彰显我国的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现今我国各个区域展开了红色旅游的规划和开发,利用红色文化精神促进旅游经济产业发展,相反,在旅游产业的升级过程中对红色文化进一步传承,开辟了中国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与经济产业共同前进的新方向。而红色戏剧作为红色传承中的重要元素,对于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红色文化传承中的红色戏剧与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特点,其属于我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大家的保护。但是随着民族旅游的快速发展,给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造成了不容忽视的直接影响,现在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使得我国很多领域为其担忧。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下有关"浅谈中国民族旅游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详细内容。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   总被引:85,自引:2,他引:83  
马晓京 《旅游学刊》2000,15(5):50-54
随着西部旅游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民族旅游开发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民族旅游资源开发给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不可避免地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作用。本文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的消极影响,探讨了西部民族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3.
姚英 《西部旅游》2022,(24):94-96
黄河文化的传承发展,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精髓。河南的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品质高、数量多、底蕴深厚,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优势所在。旅游业是黄河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河南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可以开创河南旅游产业发展新局面,实现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与经济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14.
<正>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发展旅游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拥有许多历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浓厚、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开发价值高特色村寨。诸多村寨进行了旅游开发,以旅游促进村寨。文章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村寨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这些特色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民族地区特色村寨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5.
路幸福  陆林 《旅游学刊》2007,22(2):38-42
云南民族众多、人文和自然景观富饶,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发展起步较早,发展较成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明显的舞台化特征.在考察了大理古城、周城,丽江束河古镇,香格里拉霞给村,西双版纳傣族园等较为典型的旅游村镇的基础上,归纳认为少数民族社区旅游的舞台化特征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社区旅游圈、东道主行为前台化和民俗节事舞台化.这种舞台化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村镇在空间特质和精神特质上的分区保护;有利于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旅游发展的参与意识和传统文化意识;有利于游客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体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6.
刘晖 《旅游学刊》2001,16(5):27-30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泸沽湖摩梭人文化保护区“的提法进行了反驳,并阐述了少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联系与区别,就旅游在民族社区社会文化变迁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土家族是世居于湘鄂渝川黔边区武陵山脉的南方少数民族。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土家族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土家族人民创造了本民族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为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其民俗风情的研究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四川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较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特色化标识不够突出,很多民族文化旅游模式大同小异,没有明显的特色;管理缺失文化性,与其他旅游如出一辙,没有突出民族文化的特征;旅游产品单一,开发产品没有新意,缺少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质量令人堪忧,还有个别的宰客现象出现,有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旅游管理专业性不强,缺乏旅游管理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运用社会学互动仪式链理论及文化旅游形态机制,分析生存、生境、文化互建共生的网状互动模型结构,研究具有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首滇池特色的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生存发展的交互牵制机理,构造滇池湖泊流域文化旅游品牌,生态保护机制,文化传承模式;以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域发展为一体的互建共生、交互发展机制为核心,以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为实际,结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规律,体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研究高原湖泊特色鲜明的滇池流域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生态多样性和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20.
笔者针对民族旅游发展中出现的同质化问题,提出用文化多样性的理念来改变这种倾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民族旅游业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迅速兴起,民族古镇、民族村寨、民族节庆、民族歌舞、民族工艺、民族饮食等纷纷登上旅游的舞台,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发展经济、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