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旅游景区作为展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重要场所,成为VR技术应用的主要方向之一。VR技术在旅游景区的应用,可以让游客全方位、沉浸式体验四时景观、历史故事、交互娱乐,从而给游客提供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旅游体验。本文通过对拙政园园林文化、历史故事的研究和梳理,提出VR设计构想,为优化拙政园VR体验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乡村旅游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在当下的发展中,通过对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融合发展研究,能够促使这一产业的发展得到创新优化,从而充分满足人们的旅游出行需求,促进社会稳定快速发展。通过乡村旅游能够充分满足当下人们的旅游发展需求,促使人们能够在参与旅游的过程中得到身心全面体验,促进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满足。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当下新常态发展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促进这一产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所形成珍贵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更是社会稳定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VR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可通过对VR技术的运用~([1]),使用户得到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教育意义,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升,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再满足于物质层面,更注重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地质公园作为集科普教育、旅游开发、地质遗迹保护为一体的特殊类型景区,通过多感官体验设计,可以提高其知名度,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五皇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提出基于多感官体验的五皇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对策,以期为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所谓红色文化,可以说是我国当前最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中国共产党通过长期的不断革命才建立了新中国,其传承下来的革命精神和思想值得每一个人学习。而VR技术作为当前市场前景十分广泛的科学技术,具有极为真实的交互性,借助VR技术,能够实现用户在虚拟环境当中展开交互,感受到沉浸式的真实体验~([1])。红色文化和VR技术的高效融合,对于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旅游过程中,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好、玩好的需求,而是越来越关注旅游体验的程度或方式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广西旅游文化饮食体验情况的调查,分析广西旅游文化饮食发展的情况,提出笔者对广西旅游文化饮食体验开发的必要性的观点,以及提出对旅游饮食文化体验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这一行业也应运而生。如何在旅游管理中加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旅游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从而促进旅游管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下亟需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探讨了近几年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希望为中国旅游管理的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吴琼 《当代旅游》2022,(1):53-55
中国与韩国都是世界上的旅游大国,每年两个国家都有大量的人口出国旅游,也会接待大量的入境游旅客。中韩两国在文化上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和差异性,本文对中韩两国文化和旅游市场进行分析,通过两国旅游文化相互学习借鉴,提出好的建议,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意旅游(Creative Tourism)最先是由新西兰学者格雷·理查德与克里斯宾·雷蒙德在2000年提出的。他认为,创意旅游是指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学习旅游目的地国家或社区的文化或技巧,激发自身创意潜能,拉近与当地居民距离,进而深度体验目的地文化氛围的一种旅游产品。2006年,国际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也对创意旅游进行了界定:创意旅游是一种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具有原真生的、可直接参与的旅游活动,主要表现形式为学习当地艺术以及独具特色的象征性文化,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往增加体验。我国学者厉无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出现了新的转型趋势,深度体验游成为旅游产业新的发展方向。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文化特色、传统特色,在新时期中其旅游价值越发突出,是深度体验游的重点发展对象。做好对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规划是促进实现旅游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相协调的重要方式。产权界定是促进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充分发挥及相关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但因为对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产权界定问题的忽视,导致了很多地区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出现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影响这传统文化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时代到来之际,智慧旅游不仅应用了云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等新兴先进技术,而且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此,通过对智慧旅游背景下的旅游亲和力进行概念分析与策略分析,希望可以在促进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同时,能够让人们体验到更加轻松惬意的旅游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顺应“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本文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绍兴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借助5G赋能绍兴,推出集文创产品、文化旅游于一身的智慧旅游平台,充分运用5G技术,整体规划线上旅游项目,定制“云研学”“云演艺”“夜游潮体验”等数字化文旅体验项目,提升游客互动体验感,打造绍兴文旅IP,促进绍兴文化经济发展,引领绍兴数字经济走向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3.
訾鹏  陶义占 《西部旅游》2023,(24):30-32
<正>文章基于人工智能背景,深入探讨如何推动河南考古旅游创新发展,提出通过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将传统的考古旅游体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促使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分析发现,通过全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河南考古旅游有望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成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4.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实现之后,旅游正在逐步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刚性需求。当下,沉浸式旅游“火出圈”,人们更加注重旅游的体验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旅游业的供需矛盾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立足供给侧视域探究河南洛阳沉浸式旅游的发展优势及路径,不仅有利于洛阳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加快新技术应用与技术创新等,可进一步助力洛阳沉浸式旅游发展,打造富有特色的沉浸式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旅游成为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渠道,其中语言和符号的互动在促进文化理解和优化旅游体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海南三亚为案例,探讨旅游体验中的符号与语言互动以及跨文化交流的意义,通过应用旅游符号学、跨文化交际理论及跨文化理论框架,分析三亚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及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探究游客与当地文化的互动模式,同时揭示符号解读的多样性、语言互动的复杂性及跨文化差异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强调有效的语言交流和对文化符号的深层次理解在促进跨文化理解和优化旅游体验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使得人们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不断提升,旅游俨然已经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重要休闲方式。在这过程中,年轻一代作为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如何充分满足年轻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成为旅游部门重点研究的热门话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为旅游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可以大大激发旅游群体的消费积极性。本文针对大数据在现代旅游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陈康 《西部旅游》2023,(20):103-105
<正>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甘肃兰州近几年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其凭借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过程中的一环,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文化意义,还能有效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使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留下深刻的印象,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播。基于此,文章对兰州地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现状与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际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传播交流,促进国家科技发展,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高尔夫旅游的多层分析,明确其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建设措施,促进国际旅游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陆文婷 《当代旅游》2022,(4):110-112+114
科技发展使VR技术可为旅游行业进步注入新活力。本文针对江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部分代表性景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广场纪念塔,将其具体发展得失作为案例进行深度分析,提出积极运用VR技术优势进行服务优化和价值提升。  相似文献   

20.
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无论观光还是休闲,无论览胜还是自乐,一切旅游都当以文化提升为要,以灵魂享受为上。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只是第一步,属于视觉享受;融入风光、体验景观才会有灵魂上的享受。融入文化内涵,绿水青山才能生机勃勃、情趣盎然,游客也会获得更高阶的享受,融入得越深,精神的收获就会越多。有的人用身体去旅行,有的人用心灵去旅行。旅游,说到底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体验,是一种心灵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