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学旅行是带着教学目的的旅行,其主旨是研学。研学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研学旅行教育价值的发挥。教育部等11部门和安徽省先后出台实施意见,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研学旅行在综合实践课程当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安徽省研学旅行发展的问题出发,提出研学旅行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从而为提高安徽省的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可指导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秦雯  姚付龙 《西部旅游》2022,(20):82-84
新一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提出要继续深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可将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研学旅行不仅是各个学段课程方案中的必修课程,还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为了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实践力,文章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祖国的首都——北京》一课为基础,选取四川省阆中市为研学地点进行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沧 《西部旅游》2022,(21):60-62
研学旅行是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一部分,是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我国基础教育从知识传授向素质教育转型的创新之举。随着2021年“双减”政策的落地,研学旅行市场也迎来了重大变化。文章在分析“双减”政策给研学旅行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研学旅行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希望能够对研学旅行的高质量、规范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金丽娇 《西部旅游》2022,(21):69-71
研学旅行是以旅行为载体、以教育为核心的新型教育形式。文章以参与过研学旅行的小学、初中及高中学生所撰写的60篇心得体会为数据来源,以扎根理论为研究路径,构建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成效机制理论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文章得出普及研学旅行知识、构建协作机制、加强研学课程设计、重视研学总结等结论,以期为研学旅行的运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郑安琪 《西部旅游》2022,(20):49-51
研学旅行是学生在旅游与教育融合的情境当中,获得实践知识与独有体验的一个过程,各类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领悟和内化知识。基于情境感知视域的研学旅行课程可以通过物理、社会及历史文化等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研学旅行的作用。文章将山东青岛即墨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情境感知视域下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希望能够为研学旅行这一业态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6.
研学旅行是“旅游+”概念下的文旅融合新模式,革命历史纪念馆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特定的教育价值和历史意义。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革命历史纪念馆与小学研学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丰富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载体,为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支撑。文章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以陕西榆林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小学研学旅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小学研学旅行的难点,并从打造体验式研学旅行产品、打造优质研学旅行品牌项目、树立多业态跨界融合意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小学研学旅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过去人们把旅行活动简单地归纳为六个基本要素,即食、住、行、游、购、娱。而如今,激发人们去旅行的动机越来越多,基于现阶段实践的总结: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提出新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其中"学"是指研学旅行。使得国内研学旅行发展带动相关研究逐渐兴起,但整体而言,我国研学旅行的研究成果较少,跟不上时代发展变化,导致许多研学旅行问题不断出现。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目前国内研学旅行的背景出发,分析国内2013年以来对于研学旅行的相关关注热点,背景、方向、政策等入手,以期找出今后研学旅游的重点,为今后的研学旅游相关研究辨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徐蔼积  陆亦农  刘涛 《西部旅游》2022,(22):102-105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丝绸之路的要道,在华夏文明及东方文化交流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为了丰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红色丝路研学旅行线路,促进当地研学旅行发展,文章选取铁门关、马兰红山军博园、博斯腾湖、罗布人村寨和达西村五个景点作为主要研学基地,以PBL为导向,以“红色丝绸路,华夏第一州”为主题,设计为期五天的适合初中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以期结合地理知识和历史文化深化研学意义,让学生真切地领略当地的旅游资源特色,提升学生的学科认知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黎玲 《西部旅游》2022,(18):94-96
研学旅行作为教育和旅游跨界融合的产物,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研学旅行衔接校内外教育的特征和旅游体验的审美属性,使研学旅行和中小学美育的融合具有可行性和实践性。文章梳理中小学研学旅行与美育的内在机理和互动关系,以建设研学旅行基地与美育实践基地为融合基础,以开发研学美育融合性课程为核心,以打造校地联合跨界性师资队伍为机制保障,构建中小学研学旅行与美育的融合创新路径,助推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侯建楠  王子迪 《当代旅游》2022,(14):82-83+96+113
研学旅行作为我国旅游及教育业交叉的新兴业态,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为社会培养具备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优秀人才。本文基于文献梳理,在分析研学旅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梳理国内研学旅行教育及活动开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内研学旅行的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1.
游客感知价值的研究作为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研究的一部分,得到了旅游学者的广泛关注。研学旅行在全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地质公园作为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最佳实践地,其作为研学旅行目的地的吸引力不断的增强。文章分析了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旅行感知价值的影响,认为科普价值、观赏价值、成本价值、服务价值构成了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旅行感知价值模型构建的组成部分,并以三清山为例,通过问卷调研,对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旅行的感知价值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研学旅行的兴起,景区成为研学旅行的重要目的地和资源供给方,并在研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景区研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自行开发的研学课程质量不高、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开发研学课程意识较弱、有效的景区研学课程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如何开发具备科学性、教育性和实践性的研学课程,成为景区研学产品开发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江苏宜兴善卷洞风景区为案例地,采用PBL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明确课程目标、分组合作探究、多样化教学评价等方式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期为正在开发研学课程的风景区及相关旅游企业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研学旅行是一种跨地区和跨文化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旅行"和"学习"的深度融合来巩固自己的文化基础,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关怀他人,建立克服挑战的信心,并在团队活动中与他人合作。本文根据核心素养的培训要求和案例研究,对研学课程开发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倡导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旅游+教育"的模式逐渐兴起,在教育与实践理念和旅行深度体验的倡导下,研学旅行正逐渐普及。本文在明确研学旅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目前研学旅行的现状,提出基于文化旅游资源的研学旅行发展策略,就如何以旅游资源带动研学旅行发展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提高研学旅行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研学旅行课程呈现出目标不明确、内容深度不够、实施较为随意、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基于情境感知理论,为陶瓷文化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提供新的视角。通过设计不同情境的课程内容,对研学课程开发进行创新探索,从而提升景德镇陶瓷文化研学旅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学旅行作为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活动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对于旅行社而言,针对研学旅行产品目前在缺乏支持、游学失衡,人才短缺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争取各方支持,制定有效可行的游学方案、培养研学导师、宣传普及研学的必要性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研学旅行的兴起与发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旨在探讨研学旅行视域下,如何有效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首先,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师资培养等方面探讨了研学旅行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整合方式,以期有效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龙珠 《西部旅游》2022,(12):100-102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效地促进了许多新兴业态的发展,研学旅行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孕育而生的,目前已经成为了各中小学校开展社会实践课程的重要手段之一。研学旅行这种教育和旅游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增长他们的见识,而且可以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可谓一举两得,深受人们的喜爱。但这种教育加旅游的新模式目前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存在很多不足。文章分析了研学旅行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对于目前研学旅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同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助力研学旅行未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方文化是中华传统文明的载体,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重要基因库。研学旅行作为一种行走的动态课程、跨学科的生成课程,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地方文化资源,探究研学旅行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方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地方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文化核心素养,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天眼"景区即将正式投入使用,景区附近的学生来说,正是研学观摩的最佳机会。经过笔者调研,有近80%的中小学生没有去过"中国天眼"景区,因此,笔者认为将校内教育与研学旅行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会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模式。学校是德育和技能培养的地方,学校教育在加强师资建设和硬件配套的基础上,加强天文科普课程的开发相结合,在开展毅力课程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恒久毅力,和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校内教育和研学旅行、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更增强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爱家乡的优越感和自豪感,自觉担负起"中国天眼"的小小宣传员和天文知识普及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