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培育新型农民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彻底改变农民现状的重要途径;是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
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和造就当代新型农民,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条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新农村的长远发展,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研究和探索提高农民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研究和探索提高农民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参与式扶贫开发模式是贫困地区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文章从新型农民的内涵出发,总结了新农村建设对农民能力方面的新要求,并从能力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参与式扶贫对于培育新型农民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参与式扶贫开发模式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最后提出了以参与式扶贫开发模式作为路径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型农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兴校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9,3(2):38-40,46
我国农民的素质总体偏低,培养新型农民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途径是开展农民培训工程,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安长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2):9-1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探讨如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雅静 《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1(1):84-8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而培养和造就大批新型农民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一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基本文化素质;二是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经营素质;三是通过积极开展农村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的现代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抛弃了过去偏重于大中城市和城市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文章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应遵从农民意愿,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伟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5-9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顺职业教育的内外关系,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整个执教体系的一部分。面对农业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的严峻问题,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培养大量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是农业职业类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农民现代法律意识的培育是农村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对目前我国农民法律意识落后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育农民现代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论建立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选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它可以弥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缺陷,同时具有传统合作经济组织无法比拟的优势,此为其建立的必要性;通过对国外农业合作社实践经验的研究发现:我国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此为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绩效评价,科学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体系,对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典型省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绩效实地调研数据和深度访谈素材,以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结构方程模型为研究工具,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了收入预期及环境感知等关键要素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绩效的作用机制,探讨了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不同的新型职业农民组群的异质性影响效应,揭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深层原因。研究发现:新型职业农民环境感知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所带来收入预期与培育政策绩效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特征因素呈现显著的异质性影响,这些因素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带来收入预期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绩效之间的关系强度起调节作用。因此,科学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体系,进一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和水平,亟须创新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需求为导向的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政策模式,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 相似文献
15.
康琼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5):35-37
新农村建设生态目标的实现,呼唤生态农民的培育;生态农民的培育,又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而政府则是生态农民培育的主要责任人和承担者。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责任,构建多元、有序、立体的生态农民培育的政府责任网络,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同时,实现农民的人格完善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天娥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19-21
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够有效引导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不仅能够改善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可以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经济结构改革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应深入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暴露出的供求总量、供求质量不均衡等问题,结合乡村振兴宏观背景以及供给侧改革总体思路,积极探索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供给结构、明确供给目标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路径,为全面提升农民劳动素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升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新型农民。新农民,必须有文化,有知识,教育便是造就新农民的必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但农村的教育仍然很落后,文化生活、文化产品相当贫乏,农民素质仍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民培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以江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文章以实际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江西省农民对培训需求情况,剖析了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现状、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提出改善农民培训工作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翠萍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7,(2):28-32
农民消费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扩大农民消费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就是培育农民消费的新热点。根据对全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10多个省市农户的调查和部分省市农调队调查的资料显示,目前农村消费结构正全面升级,农村新的消费热点已经出现。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的住房消费、教育消费、文化消费和通讯消费这些消费热点,论述了如何加以培育促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谁来种田、怎样种好田”,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现有职业农民培育却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统筹城乡实验区崇州市锦江乡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样本的动态剖析,发现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的组织载体建设和适应不同阶段的动态培育机制,是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有益的体制机制创新,并基于此进一步提出了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