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2008~2009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使国际贸易遭受了始料不及的严重打击。对很多国家来说,这次爆发的不仅是金融危机,更是一场贸易危机。其特点主要有强度大、速度快、范围广。一些学者将这种贸易的过度反应称为贸易超调。那么贸易在经济衰退期间出现超调属于正常现象吗?造成这次贸易超调的主要原因又如何?文章通过对1982年以来的历史数据分析发现,在经济出现衰退期间,贸易出现超调表现是正常的不正常。而造成此次贸易超调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下降、垂直化生产模式、融资紧缩、商业模式创新和库存变化等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下,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受产业结构限制,浙江省主要出口商品具有高能耗、高碳排放等特点,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贸易伙伴国的碳关税壁垒。因此,从对外贸易角度来看,浙江迈向低碳贸易成为必然趋势。文章从发展低碳贸易的必要性切入,分别分析了浙江低碳贸易现状及低碳贸易限制因素,最后提出浙江发展低碳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致使其在一国经济中的贡献和地位大幅上升,并有赶超货物贸易的趋势。也因此服务贸易受到广泛关注。那么作为我国经济强省的浙江省的服务贸易情况如何,是否和其经济强省的地位相称,其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又是怎样的呢?本文试图从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来分析、探讨这个问题,并分析影响浙江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2015,(19)
本文选取服务贸易发展较快的江苏、上海、浙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服务贸易发展规模、服务贸易结构、服务业利用外资以及服务贸易单项竞争力指标五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上海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要远超江苏、浙江。具体而言,江苏在服务贸易基础、服务贸易规模、服务贸易结构上尚存在不足,但在服务业利用外资以及发展服务外包上却有一定的优势;而浙江的服务贸易各指标虽然目前处于劣势,但从趋势上来看,其发展后劲较足。因此,江苏、上海、浙江在服务贸易发展上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力争发挥长三角的服务贸易优势,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张成亮 《消费导刊》2011,(5):29-30,51
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差异促进了战后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日益取代产业问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推动因素。浙江作为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经济大省,发展加工贸易是浙江抓住外部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浙江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与政策措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各国服务业的不断发展 ,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浙江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低 ,处于竞争弱势 ,这与浙江货物贸易和总体经济发展状况极不相称。从战略意义上看 ,提高浙江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对于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 ,提高浙江的国际经济地位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浙江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筑浙江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五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浙江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旅游服务贸易,是浙江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条必由之路。本文首先介绍了浙江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对浙江发展旅游服务贸易进行了SWOT分析;再次,通过分析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指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国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已成为时代趋势,浙江省作为我国的外贸大省,实现经济向国际服务贸易方向的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本文从研究浙江省的多级服务贸易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对外贸易指数和全省GDP指数的实证分析来说明两者的正相关关系,并对目前浙江经济存在的主要缺陷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浙江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浙江一般贸易出口为主的特点、成效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贸易出口,一直是浙江外贸的主要贸易形式,也是浙江外贸有别于全国及沿海主要省市的典型特征。没有一般贸易,就没有浙江外贸。深入分析浙江一般贸易出口的特点、原因和成效,继续发挥浙江一般贸易的优势,对保持浙江外贸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浙江省为例,选取浙江省2009年~2020年对RCEP成员国的出口贸易额作为面板数据,利用贸易引力模型计算浙江省对RCEP成员国的出口贸易潜力。结果表明:成员国的经济规模与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浙江与RCEP国家间经贸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出口贸易效率类型属于潜力再造型的有新西兰等2个国家,日本等8个国家属于贸易潜力开拓型,属于贸易潜力巨大型的有韩国等3个国家,说明浙江省对大部分RCEP成员国的出口贸易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最后,为推动浙江对RCEP成员国的出口贸易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流通经济》2015,(12):91-9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内涵、效应、驱动因素、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文化贸易进行了研究,但文化贸易学科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对文化贸易的内涵理解和统计范畴也不尽相同;从单一学科出发研究较多,综合性研究不足;从文化贸易部门出发研究较多,对文化贸易空间研究较少。今后文化贸易研究需要加强基础理论、多学科综合研究及贸易空间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要定性定量相结合,建立更完善的文化贸易理论体系。从地理学视角研究文化贸易的地理格局、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等,对于深入研究文化贸易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数字贸易是新型贸易活动,是浙江数字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浙江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着力打造数字新型贸易中心。本文基于调查研究,概况分析浙江数字贸易发展的现状,提出浙江已经具备数字贸易发展的优越产业优势,但是人才瓶颈日益凸显。经过调查分析,浙江数字贸易的人才瓶颈主要体现在产业转型急需高层次人才、企业发展急需复合型人才、"一带一路"拓展紧缺沿线贸易人才这三大方面。为此,建议政府、产业、高校等数字贸易生态主体协同发力,政府持续优化区域人才环境,产业与企业合作集群投资数字贸易人才,高校则产教融合共同培育数字贸易人才,并且在政府主导下共同国际化培育"一带一路"市场拓展所需的数字贸易人才。  相似文献   

13.
金晔 《商场现代化》2008,(15):12-13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反倾销已脱离倾销成为独立的经济行为。同时,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反倾销的主要使用者。本文从贸易全球化与贸易保护、宏观经济压力、报复因素三个角度论述了新时代发展中国家发起反倾销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对苏、浙、粤三省贸易模式以及碳排放水平进行差异统计发现,苏、粤两省贸易模式具有典型的"产品内分工"和"外资驱动"特征,且江苏出口商品结构层次最高,浙江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较高。而基于VECM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的进一步研究显示:江苏的贸易模式比广东的贸易模式更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浙江"内源型"的贸易模式对碳减排的作用甚微。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金融风暴下,如何转"危"为"机"、如何提升企业在供应链中的竞争地位,本文将结合浙江经济和商品贸易的特点,从信息划分、标准建立、统一平台、由点到面这四个方面入手,提出通过信息资源整合发展浙江物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态经济理论的视角,对贸易与环境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采用超循环理论对贸易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因素进行了描述,想借此为贸易与环境问题的量化研究提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从生产率、创新、汇率和贸易政策等四个方面归纳了关于企业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针对大量实证研究进行了述评,指出中国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对中国经济贸易政策制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增长。但是,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良因素。本文在研究全球经济贸易和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等多个方面出发,提出相关对策来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创新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战后贸易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理论假设逼近现实;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阐释贸易的动因和结构;承认贸易受损的可能性,指出贸易利益不仅来源于比较优势,还来源于规模经济;将贸易、技术与经济增长纳入同一分析框架考察动态贸易利益的来源;论证了政府干预、实施积极的贸易政策的原因和战略步骤;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趋于融合,产生了统一解释贸易与投资的一体化国际生产理论: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内核等。  相似文献   

20.
贸易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护正常的国际贸易交易顺利进行,使国际贸易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调整器,还能有效防范因别国经济波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本文从国际生产参与程度、国际经济关系和贸易政策方面对中国国家贸易安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国际市场对中国主要产业的影响和经济转轨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国际贸易安全的潜在不安定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