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企业国际化历程与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日益开放的经济环境和持续增长的经济态势,以及企业自身成长的要求,促使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加快海外发展的步伐,尤其是近年来频繁的跨国并购引起世人瞩目。我国企业国际化至今已经经历了窗口贸易、初涉国际化和加速国际化3个阶段。企业国际化的历程,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得到深化的历史轨迹。总结走出去战略已经取得的成绩,可以得出5个始终坚持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前研究银行海外扩张驱动因素和银行机构效率的文献比较丰富,但是将两者相结合的国内研究比较少。银行进行海外扩张一般基于利润、成本考虑,但是扩张绩效往往和预期有较大差异,而且需要较长时间才会显现出来。中资银行由于近年的快速发展,纷纷布局海外业务。对扩张绩效的考察必须结合扩张目的、背景和战略进行考虑。文章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绩效评估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4.
企业运用华商网络"走出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迅猛发展,海外华商的特殊作用功不可没。他们以往更多的是在“引进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后将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充当把中国企业推向世界的中介和桥梁作用。因此,本文从我国对外投资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出发,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华商网络的这两个紧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冯洁 《发展研究》2006,(8):25-26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企业国际性地利用生产要素和管理技能,从事跨越国界的工商活动。是企业从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的过程,是当代世界各国在开放经济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日益国际化的结果。包括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技术授权、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工程承包、管理合同、合作生产、国际劳务输出等。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自身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参与国际性的竞争。这里的“跨越国界”中的“国界”并不单纯是地理上的概念。因此,国际化经营的形式既可以是“走出去”,也可以是“请进来”,即有外向型和内向型之分。  相似文献   

6.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农业不可避免地会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和国际分工体系之中。中国农业如何"走出去"也就成了当前中国农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分析和借鉴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等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走出去"战略下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存在替代与促进的关系。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两者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我国是对外贸易大国,也是潜在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不可避免地对对外贸易产生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对外投资与贸易实践,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汪群 《技术经济》2004,23(8):32-33
<正> “走出去”战略是政府倡导、鼓励的一种企业行为,但是“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自身的情况才是决定“该不该走”、“该怎样走”等问题的关键。在我国现有的“走出去”企业中,不乏有影响的企业,但是“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于众多企业而言,当“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既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压力,也使部分企业在对自身缺乏必要了解的前提下,以为“走出去”一定海阔天空,风光无限,从而造成盲目投资的情况;另一些企业想走出去却又顾虑重重,害怕国外的投资风险,认为我们凭什么“走出去”和人家竞争,比这不行比那不够。可是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主动走出去,直接参与全球化竞争是完全可能的。就我国而言,实践活动正走在理论的前头,也在呼唤理论的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年初,我国政府提出中国经济要大步“走出去”战略,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类)显示:截止到2005年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总投资净额572.06亿美元,仅2005年度对外直接投资净额122.61亿美元(其中新增股本投资38亿美元)。这不仅是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引起了我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问题,即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的思考.论文首先通过对"走出去"的背景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中国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 "走出去"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接着在如何.走出去"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外,还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最后对于"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克服障碍和困难,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壮大成世界级跨国公司,从理论走向实际.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对外投资存在的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缺乏技术优势和品牌意识薄弱等问题,提出企业应该从加强与大型跨国公司的合作,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促进企业研发的本土化,实施品牌战略和充分发挥商会的作用,合理避税等6个方面着手,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历史看,最初动因都是为了获取自然资源,都经历了从依附于"贸易立国"到独立发展的过程,国内的金融、信息、人才等给予对外直接投资系统的支持,投资主体可以是大企业、大集团,也可以是中小企业.但部分国家的对外投资脱离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走得太快,脱离了主业,带来不良后果.政府在扶持对外投资方面,部分国家产生了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4.
徐昂 《经济研究导刊》2014,(23):264-266
跨国公司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载体,其数量、规模和实力已逐渐被看成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象征。随着我国逐渐从"引进来"为主导的发展战略向积极"走出去"的战略决策转变,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全球跨国公司以及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预测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前景,并针对当前我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不足之处提出有利于其"走出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了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市场模型、FF3FM模型和事件研究的基本方法评估1994—2009年中国157个企业海外并购事件的短期和中长期绩效。结果显示,尽管外界对海外并购绩效看法各异,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事件公告日的市场绩效明显为正,反映了市场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正面评价。从中长期的角度上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整体上取得了非负的超常回报率(Abnormal return),体现了政府"走出去"战略的胜利开局。考虑到行业绩效差异,本文运用Fix-to-fix控制组的方法对并购中长期绩效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海外并购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国有企业的并购绩效明显差于民营企业,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绩效优于内地上市的公司。  相似文献   

16.
宋维佳 《现代财经》2005,25(11):58-62
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既是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内在要求,又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正确地选择投资区位,是我国企业“走出去”能否成功的关键。根据邓宁的生产折衷理论,区位优势是实现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本文旨在通过FDI的流量分析,提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合理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赵苏生 《经济》2006,(11):I0002-I0004
投资海外的中国企业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劳资纠纷。很明显,极少有中国企业对此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核心问题 ,而有效对外直接投资的形成涉及诸多问题 ,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在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 ,对企业和政府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赵萍 《时代经贸》2010,(17):24-30
一、我国流通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与特点 1、流通企业海外投资快速增长 2003年以来,我国对海外直接投资增速高达40%以上,2008年全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418.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8.5%。其中,批发和零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65.14亿美元,占当年全部非金融类投资的11.6%,尽管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对外投资额低于2007年,  相似文献   

20.
杜荣 《经济论坛》2005,(19):46-47
在中央“走出去”战略指导下,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已迈出可喜步伐并初见成效。据商务部统计,截止2004年11月底,我国累计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非金融类企业7649家,对外直接投资35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110.38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02.2亿美元,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09.2万人。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