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以混业经营和金融创新为趋势,功能性金融监管因其顺应了这一发展潮流,在传统的金融监管模式基础上,更加侧重金融效率与金融机构的协调.从而成为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我国应强化对金融业的功能性监管,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针对金融创新不断调整功能性金融监管结构,以最大程度地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金融业已表现出渐进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而我国现行金融监管模式却处于“一行三会”完全分业监管法律定位阶段,金融监管模式的法律定位较金融业的发展已有所滞后。我国必须从金融业的经营现状出发,根据稳定性与连续性的要求,对现有金融监管模式法律定位进行渐进式的变革,最终完成从多元监管模式向一元监管模式的法律定位的平稳过渡,以继续维持我国金融业总体秩序的稳定,保障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监管模式有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多元化金融监管模式和以英国、日本及韩国为代表的一元化金融监管模式两种法律定位。借鉴主要金融市场国家金融监管模式的法律定位的发展过程,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趋势下的金融监管模式法律定位,应当顺应一元化金融监管模式潮流、构建监管者之间有效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管的作用、健全对监管者的外部监督机制和学习他国金融监管模式法律定位的成功转型经验。  相似文献   

4.
世界金融业的混经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金融业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完全的混业经营,但是混业经营,统一监管已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大趋势下,我国的金融业如何适应要求并逐渐过渡到混业经营的模式,已成为各金属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全球性金融危机为我国金融界敲响警钟,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市场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发展摆在眼前.目前各国金融业的发展,大都采取以金融控股公司方式实现混业经营,而我国仍采用严格的分业监管模式,其实相应的金融监管体制应顺势而为促进其健康发展,所以在分业监管模式下我们应该如何前进的问题需要解决我国应在立足国情的前提下,研究国外的监管模式,结合国情,找出适合自己的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6.
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的现实选择,其特殊风险将会给金融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制度安排方面应采取多元化监管模式、严格资本充足率监管并加强防火墙建设和管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呈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芳 《全国商情》2007,(9):68-69
在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背景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也得到快速发展,并对现行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本文介绍了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完善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英国经过长期的分业经营阶段后,于20世纪80年代末走向混业经营,其组织形式主要采取的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在金融监管模式上放弃了分业监管模式,实现了统一监管。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与此相适应,中国金融监管也必须逐步从分业监管模式过渡到统一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国际上混业经营已成为趋势,但是,我国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这是与我国的国情相关。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状看,混业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跨业经营和交叉性金融工具的使用等对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遵守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前提下,认识现阶段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讨应对之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金融业快速发展,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与有效性,欧盟国家普遍进行了金融监管结构改革,形成了结构明晰、分工明确、协调合作、适应金融业发展的新型监管结构。从目前的情况看,欧盟的金融监管框架实际上有两个层次上的含义,即成员国一级的金融监管和联盟一级的金融监管。我国现行的分业监管模式所蕴含的问题日益显现,如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并存、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协调性不足、金融创新的发展受到抑制等。借鉴欧盟金融监管的改革经验,我们得到以下启示:实施混业监管还是分业监管要依据一国金融发展的实际水平来决定;同时,我国应加快金融法制建设,并使监管规定尽量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1.
评级机构以高效、专业的信息处理技术,促进了资本市场发展。受美国依赖评级的金融监管(RDRs)影响,其评级业的发展分为5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典型阶段。RDRs视角下评级业发展的研究表明,美国为纠正金融市场失灵而建立的RDRs金融监管体系存在四种典型的无效率。该研究对我国的RDRs监管及国内评级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监管也经历了由萌芽、全面监管,到放松监管,再到重新监管的演变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机构相互博弈、共同改革、共同进步,金融监管理念、监管手段也不断更新。金融监管不再仅仅是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制、保护国家经济安全,更肩负起了引导金融改革、扶持金融机构加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深刻认识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迫切需要在现有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以宏观审慎监管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监管体系。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文章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巴塞尔协议Ⅲ主要内容的梳理,对金融监管机构如何在遵循巴塞尔协议Ⅲ的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充分发挥银行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构的拙劣表现表明,仅靠信用评级业的行业自律是不够的,信用评级机构应当被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我国应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法律法规体系,尽快明确信用评级的监管组织体系,制定信用评级行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执业行为,完善信用评级的认可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15.
从次贷危机谈金融创新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理好创新与监管的关系,是推动金融业稳健发展的重要课题。在金融创新的同时缺乏相应有效的监管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矛盾的统一体,具有统一性和对立性,两者相互影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灵魂和不竭动力,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起着推动作用,监管是金融发展的引导力量和有力保障,金融监管能支持和引导创新,能消除创新的负面效应,科学有效的监管可以促进金融健康发展。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创新和监管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积极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金融监管,才能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多德——弗兰克法案》的颁布拉开了美国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的序幕,本轮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经验对我国证券业监管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包括坚持审慎监管原则、保护证券业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加强金融创新监管力度、加强证券市场秩序的监管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围绕会计管制的内涵界定、影响因素、经济后果、国际趋同以及公司治理与会计欺诈交叉研究等研究成果。在文献梳理中发现:我国的会计管制研究内容分散且观点存在分歧,仍停留在中心问题的边缘地带,对问题实质之处的挖掘还不够深入。西方理论界对会计管制的研究起步早、范围广,为国内学者提供了理论框架、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指导,安然事件后《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更引发了对会计管制的研究热潮。通过对会计管制研究进行脉络梳理和评论,以促进我国会计管制的广角研究。  相似文献   

18.
股权众筹融资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新业态互联网金融模式。处于股权众筹融资产业链核心的股权众筹平台近年来快速发展,并伴随着道德风险、法律风险、投资风险和管理风险4大风险类别。基于回应性监管原理,对金融新业态的回应性监管,在行业发展初期应该采取超罚策略与鼓励强化自我监管策略同时使用的方法,使全行业树立底线思维,防止大规模道德风险的产生。同时应通过监管逐步升级、引入和加强第三方监管、倡导强化自我监管、加强与行业内发展较快企业的沟通等多种方式建立多方共治的"大监管"格局,防止严重的法律风险、投资风险发生,并改善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19.
金融监管的公众认同是社会公众对于金融市场的治理及其效果的认可和接受。公众认同之于金融监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在当下中国,金融监管的公众认同面临监管主客体之间存在信任障碍、威权管制模式不适应金融监管发展趋势、忽视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排斥问题严重等现实障碍。因此,金融监管公众认同的实现路径有赖于社会资本和制度资本的共同作用。一方面,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化解金融监管的理念困境,扩展监管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和设计制度资本以弥补社会资本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2007年美国次债危机引发了世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评级机构和评级业务的监管。目前,我国资信评级业一方面存在立法不完整、监管不明确、恶性竞争现象突出、评级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不够等问题;另一方面,面临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建设需求、双评级制度的实施、行业内资产重组、政府的大力扶持等发展机遇。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立法方面、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评级机构、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促进我国资信评级业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