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杨怡 《理论观察》2005,(4):146-147
我国银行与企业在业务经营上过于依赖,在市场经济中,做为市场主体的银行、企业之间关系应该是有选择的合作关系,但由于自身转变不到位,以及周围环境的限制,阻碍了银行与企业向独立市场经济主体转化进程。构筑新型、健康的银企关系是十分迫切的,需要政府、银行、企业、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银企关系的现状 1993年的宏观调控后,十多年的轮回迎来的又是一次宏观紧缩.在金融街论坛第五次会议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和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此次宏观调控所显示的一些新特点会对以后的宏观经济体制,同时对银企关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将重点体现在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将越来越独立化,银企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也将越来越市场化,对外经贸大学的邱兆祥教授也认为构建新型银企关系重信守诺是建立和维护良好银企关系的前提.尽管市场环境已经与以前迥异,但首当其冲还是从市场的"神经中枢"银行开始.  相似文献   

6.
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同属国家所有的经营实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构建和发展新型银企关系,是我国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共同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尤其是目前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企业改制、改组、兼并、租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银行利用其资金、人才、信息优势,银企互动,共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旧体制下银企关系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各家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出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与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银企关系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服务关系,逐步向市场化法人实体之间商业服务关系过渡,但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相比,银企关系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银企市场关系的信用基础脆弱,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不断加大,国有企业依然面临经营困难、社会负担重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银行的支持。因此,应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以强化银行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提供良好金融服务焦松柏专业银行的商业化转变.把银行与企业的利益关系联系的愈加紧密。"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足现代银企关系的恰当比喻。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充分发挥银行的引导与监督作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10.
加入WTO后,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架马车”——银行和企业,如何顺应新的形势,加快合作的步伐,实现银企双赢,更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银企关系困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对当前我国银企关系困境作一深入分析。首先论述了企业对银行过度负债这一反映我国当前银企关系困境的表象特征,具体阐述了企业过度负债的表现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国外两种银企关系模式入手论证我国企业内部人控制、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匹配导致银行对贷款推动应有的监控;同时分析了企业贷款债务约束软化的成因和当前这一约束软化加剧的趋势。文章认为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和企业贷款债务约束软化是当前困扰我国银  相似文献   

12.
13.
14.
企业转制中的银企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在我国,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大量不良债权、债务、既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包袱,也为银行增添了巨大的压力,许多人认为,我国企业这种高负债经营是造成企业亏损和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也是国有企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重大障碍,因此是亟待解决的,围绕如何解决银行企业间债务问题也引出了许多观点和争论,这里,我们不妨研究一下日本企业和银行的关系,也许对我们重新认识关于银企之间的这两个问题会有所启示,即:银企之间的密切关系和企业的高负债经营就真的是造成我们企业亏损的“元凶”吗?解决企业占有的银行不良资产的办法之一-债权转股权,就真的一无用处吗?  相似文献   

18.
银企关系制度不仅关系到银行和企业等微观主体的经营,而且关系到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运用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银企的具体交易出发,将将银企关系制度分为企业性,市场性和半企业半市场性三类,并对其性质和风险性进行了系统的比较,指出并说明市场性银企关系制度孕育着更大的风险笥,但它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因而更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努力构建新型的银企关系,时增进银行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实现银企双赢,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