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个优秀的历史教师要在学生看似无疑处设疑,有疑处释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把问题引入课堂.即以"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主线,作为推动学生对历史知识认识的内驱力,诱发其探索与求知的欲望,调动其历史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的历史教学,必须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大力提倡探究与求异,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和"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勇于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在设疑答难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宗权 《新西部(上)》2010,(2):219-219,215
作为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的历史教学,必须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大力提倡探究与求异,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和“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勇于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在设疑答难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4.
张金彪 《魅力中国》2010,(1X):134-134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来培养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气氛,培养创新意识;质疑,能开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疑是学生思维的棱角,有疑才有思,才有问,才有进步,才有创新。敢于质疑问难,则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思是疑的前提,疑是思的发展。只有疑与思结合,才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多思能破疑,更能拓宽思维,推动学生个体学习的进步和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燕 《中国西部》2012,(36):76-77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朱熹也说:"读书无疑者,先教有疑。"当代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许多教育家都大力倡导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质疑即提出问题,质疑过程就是在学习中不断  相似文献   

6.
<正>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文化特征。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思维引导的前提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  相似文献   

7.
赵洪山 《魅力中国》2010,(22):264-264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因为“疑者。觉悟之始也。”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无疑是问号。”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把“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列为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为此,研究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是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漫不经心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而敢于质疑问难,则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思是疑的前提,疑是思的发展。只有疑与思结合,才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推动学生个体学习的进步和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漫不经心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而敢于质疑问难,则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思是疑的前提,疑是思的发展.只有疑与思结合,才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推动学生个体学习的进步和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进化、文明的提高、国家的强弱、民族的盛衰,都与创造性思维息息相关,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义重大。其具体做法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设计精要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鼓励探疑设疑,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张北京 《魅力中国》2009,(31):212-212
加强学生逆向思维心理训练,通过提问题,创设思维情境,推动思维发展,营造愉悦的氛围,通过知识的迁移与比较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整理知识,通过"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思维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能够促进课堂学习中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整理,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导图在过去20年的探究过程中,取得了巨大成绩."植物学"知识点分散且概念多,传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系列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基于思维导图在教学实践中突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徐文博 《魅力中国》2011,(4):164-164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深入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不应是教师的“独脚戏”。激疑与质疑始终应该相辅相成,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启发每位学生都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教学活动才能得到深入,素质教育才能得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胡平 《魅力中国》2010,(18):105-105
当前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其条件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无疑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下面从多媒体教学、问题设置、热点挖掘、活动开设等几个方面浅谈历史情境创设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一、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对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就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发现、掌握他所尚未知晓的知识,并能运用它们,也就是创造性的学习、劳动. 自古以来,许多有远见的高明的教育家,都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来实践.创造性思维除了具有一般的思维特点外,主要的是它有创造想象的参与,而不完全依赖现成的材料.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寻找答案,由"求同"转到"求异",看重创造性的显现,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适当的答案越多越好.个人的反应不必与别人相同,各自探求的知识境界,提出自己的特殊见解,启发创造才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张慧蓉 《发展》2011,(5):141-141
“问题情境”是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从而创设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正是课堂教学的问题所在。思源于疑,我们应当让课堂存在“问题”,用问题去激活学生的思维,用问题去引领学生探究。新课程理念提倡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至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智敏 《中国西部》2012,(30):92-93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我一直特别重视在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合作解疑中训练学生的思维。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是个教学方法、教学技巧问题,而且是个教学原则、教育观念问题。倡导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和学术探讨气氛,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争论,使学生不但会质疑,敢于质疑,而且善于质疑,习惯于质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陈爱平 《魅力中国》2014,(26):107-108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考"3+x"的改革旨在促进学生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提高综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面对综合科目考试发展的趋势,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改变过去教学的定势思维,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水平这一问题,采取措施,以适应高考改革的要求.本文试从文科综合科目协同教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马学明 《魅力中国》2014,(5):208-208
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无疑是教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金钥匙。历史学法指导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历史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形成历史学习能力的手段。本文就历史学法指导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