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岳萍 《中亚信息》2003,(8):24-24
英国石油公司公布的石油市场状况年度调查报告称,按照目前的开采和勘探水平,俄罗斯的石油仅够开采22年,而世界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将取决于中国。该报告列出了有关世界各产油国的石油开采、消费和探明储量的数据,并且包括有关其它能源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中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非双边能源投资额和贸易额不断增长,非洲石油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价值不断显现;与此同时,石油政治(问题)日趋凸显。石油和能源是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涵之一,是能源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非关系不断发展和"双赢"的结果。在正常的世界石油市场体系中,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利益有其充分和正当的合理性,并不需要刻意掩饰或受西方"石油政治"的影响。石油政治将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常态问题,也是中国对非能源外交面临的主要战略挑战。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中非能源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必须重视和应对非洲的"石油政治"问题,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中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非双边能源投资额和贸易额不断增长,非洲石油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价值不断显现;与此同时,石油政治(问题)日趋凸显。石油和能源是中非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涵之一,是能源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中非关系不断发展和"双赢"的结果。在正常的世界石油市场体系中,中国在非洲的能源利益有其充分和正当的合理性,并不需要刻意掩饰或受西方"石油政治"的影响。石油政治将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常态问题,也是中国对非能源外交面临的主要战略挑战。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中非能源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必须重视和应对非洲的"石油政治"问题,并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有关政策进行必要的调适。  相似文献   

4.
美伊战火危及世界石油市场。中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直至目前,国内1/3石油靠进口,其中56%来自中东地区,那么本次战事对中国市场影响到底有多大?中国会采取哪些缓解国内石油安全问题的政策?西部能源能承担战略转移这一重任吗?  相似文献   

5.
<正> 能源安全形势严峻近来,关于能源的话题牵动着国人的心。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并将在未来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1%,可是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而在过去的一年里,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使得中国石油进口上升了9%,达到1.2亿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国。2003年美国一次能源消费占世界的23.4%。人均能源消费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5倍。但近年来美国的节能取得了很大成效。从1973年到2000年,美国的GDP增长了126%,而相应的能源消费量仅增加30%。按照1996年美元计算,美国2002年生产一个单位GDP所耗能源仅为1970年的46%,节约了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 在过去的20年,我国实现了 GDP翻两番而能源消费仅翻一番的成就,未来20年,能否继续这样的成就,中国能源战略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看看能源问题现状。据《科技日报》2003年12月2日报道:(1)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00年止,人均已探明石油可开采储量只有2.6吨,人均已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1074m~3,人均已探明煤炭可采储量9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2)我国石油产  相似文献   

8.
丑恶的石油     
晋咏 《环球财经》2005,(3):88-90
是中国需求扭曲了石油供求关系,还是石油暴利扭曲了中国的世界形象?英语媒体对中国能源问题频频发表一惊一乍的章,仅仅是出于新闻炒作吗?  相似文献   

9.
2002~2003年,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际能源需求量大增。2003年,世界每天石油需求量较上年增加140万桶,是2000~2002年平均新增水平的两倍以上。而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量每日增加约270万桶。美国能源情报署预测,2005~2006年之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为2.5%,这个速度超出了石油供应增长量的预计,也超出了全球原油炼制能力的预计。  相似文献   

10.
李艳丽 《特区经济》2008,228(1):81-83
美国的石油储备有限,并且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石油安全历来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重大问题。美国为维护和促进石油供应稳定,实施多项战略,其中通过与主要石油供应国签署FTA,并在协定中加入能源条款是卓有成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以NAFTA中的能源条款为例进行分析,并为我国实现石油安全战略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海外建设的第一条跨国石油管道、连接哈萨克斯坦西部和新疆的中哈石油管道“阿塔苏-阿拉山口”段在今年9月底正式破土动工。“这一项目是中国战略能源储备的一个突破。”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这是中俄开展能源合作最可靠的基础。”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这样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指出,国内外石油消费与进口情况的变化对中国的  相似文献   

12.
尽管目前全球处于金融危机,能源仍然起着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杠杆作用。能否获取足够的石油和天然气来源,将决定中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杨建梅 《中亚信息》2006,(10):48-48
2006年9月6日哈萨克斯坦能源与矿产资源部副部长博拉特·阿克丘拉科夫在题为“石油天然气行业与能源”的第1届欧亚能源论坛上宣布,哈萨克斯坦计划于2011年前将石油的年开采量增加到8400万t,以后再逐渐增加到1.5亿t。  相似文献   

14.
汤平 《首都经济》2006,(6):22-23
美国信息能源署发布了2005年版的《国际能源展望》,对直到2025年的世界能源市场(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态势及二氧化碳排放与减排趋势进行了评估,分析与预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世界能源能支持到2025年。在世界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摆在人们面前的是如何更加合理的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在南沙科技论坛上徐建中院士认为,中国面临能源与环境双重巨大压力,在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时,中国人均能耗必须低于传统发达国家水平,才能保证能源长期供应,科学节能成为能源战略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张宝生 《科学决策》2005,(12):53-55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一次能源的主体。当前,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一次能源是石油,天然气是最具新强成长力的能源,而煤炭则作为有清洁使用条件的必要能源成分。中国的能源资源有其特殊性,其资源结构恰恰与这种优势结构及其发展趋势相背离,因而进行中国能源结构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能源安全:莫等为油消得国憔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并不主要是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的矛盾,而是由清洁能源需求刚性上升而供给严重不足所引发的结构性矛盾,这是中国能源安全的主要问题,其中石油安全居于首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它不仅与国内供需矛盾及对外依存度相联系,同时还与该国对富油区的外交、军事影响和控制力密切相关。在世界石油短缺大势逐渐显现、世界石油供需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大国能源博弈与竞争在中东、  相似文献   

17.
规范生物能源开发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测算,未来五年我国原油生产量年均增长2.4%,而消费量年均增长4%,高于产量增长1.6个百分点。到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达到3.75亿吨,而产量仅能达到2.04亿吨,石油的供需差率将达到45.7%。因此,发展生物能源等石油替代能源,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已成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大庆油田在创造了连续27年产量稳定在5000万吨的世界奇迹后,原油产量首次降到这个标准以下,为4840万吨。2010年,产量计划降到3000万吨。以大庆为代表的东部油田逐渐萎缩,中国最重要的陆上石油基地地位的光环将转移到以新疆为主体的西部。目前中国能源布局面临调整,西部正出现新一轮包括煤、电、油、气的全面开发热,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世界能源多样化虽然是大势所趋,但足,石油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能源,在一很长阶段内,仍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不可替代的角色。面对世界在多种力量制约下的国际石油市场变幻莫测的局面,中国必须制定出正确的石油战略,以应付国内外严峻的挑战,确保祖国的安全。一、我国面临的石油现状 1、据国家权威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石油消费达2亿吨,假定今后10-15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斯坦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部长绍阿特·门巴耶夫2008年9月4日在于阿斯塔纳召开的第3届"哈萨克斯坦能源"欧亚能源论坛上发言时说:"2007年哈萨克斯坦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凝析油6 700×10~4 t,比上年增加4%。2008年我们计划开采7 000×10~4 t,将占世界开采量的1.8%。"他同时指出,2015年前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