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六大行业为产能过剩行业,萍乡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钢铁、水泥及平板玻璃为其传统支柱产业,煤化工和多晶硅也是其重点发展的城市转型接续产业,本文调查了萍乡市重点调控产业现有产能及信贷资金投入情况,对如何在产能调整与城市转型的博弈中,实现信贷资金风险控制,确保金融链的连续性等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我国银行贷款传导渠道的典型事实出发,通过建立SVAR模型考察了紧缩性政策影响下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业配置行为。研究表明,当人民银行上调政策利率之后,银行会根据不同借款主体的可抵押品价值高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违约风险预期,并将信贷资金配置到抵押品价值较高的工业和商业贷款,同时减少了抵押品价值较低的农业贷款。这也就意味着,紧缩性政策的操作会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影响银行信贷资金行业配置行为,并可能影响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3.
损益     
浮出水面——发改委严控水泥产能受损主体——水泥行业水下冰山——产能过剩加快重组近几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了水泥行业落后产能淘汰的力度,且在2012年将基本完成淘汰落后任务,但面对"十二五"期间全国性水泥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国家发改委还是在最近又重申产能严控的政策,并加大对兼并重组融资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桑瑜 《财政研究》2015,(8):14-20
关于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学术界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直接诱因是地方政府投资冲动,而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是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标准造成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将证明,除了政绩考核标准之外,推动产能过剩更主要的还是政策因素,即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政策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形成了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价格管制政策扭曲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信号,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产业支持政策往往对产能过剩推波助澜,而产业抑制政策对化解产能过剩却力不从心。据此本文从税收、价格、产业政策等三个方面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奚霞 《时代金融》2013,(23):251-252
当前,产能过剩已成为部门和经济学公认的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2012年12月份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浓墨重笔强调,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工作重点。回首2012年,全国除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产能大量过剩外,氮肥、电石、氯碱、甲醇、塑料等一度热销的化工产品也因为产大于需而销售困难;铜、铝、铅锌冶炼等有色行业生产形势低迷,产能过剩问题凸现。甚至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产品也  相似文献   

6.
资讯     
《金融博览》2010,(1):14-15
“一行三会”发布指导意见 要求做好金融服务支持产业调整抑制产能过剩 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2009年12月23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新厘清了产能过剩的内涵,发现从经济学角度理解产能过剩更为合理且产能过剩程度也相对较轻;理论上企业出于对潜在竞争对手的威胁会保持适度的产能过剩。理解中国的产能过剩需结合政府、市场和行业特征综合分析,产能过剩行业既受到政府管制、又允许市场竞争的行业特征,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在化解产能过剩政策执行方面激励不相容的特点是理解中国长期产能过剩的关键;最后本文从产能过剩的统计、理解、产业政策方面提出了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毛其淋  杨晓冬 《金融研究》2022,505(7):38-56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深层次难题,本文以中国2002年外资管制放松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系统研究外资开放政策对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外资开放有效提升了同行业内资企业的产能利用率,生产效率、出口扩张和对外直接投资是外资开放影响内资企业产能利用率的重要渠道。外资开放对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吸收能力强的企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更大,并且地区制度环境增强了外资开放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效应。此外,内资企业除了获得行业内外资进入的水平溢出效应之外,还分别从上游和下游行业的外资进入中获得正向的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效应,进而显著提升了自身的产能利用率。最后,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外资开放政策对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发现外资开放通过资源再配置渠道显著促进了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的增长,进一步检验显示,外资开放一方面促进了市场份额从落后产能企业向相对优势产能企业的再配置,另一方面促进了落后产能企业的淘汰,进而提高了资源再配置效率并促进制造业总体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本文从外资开放政策视角探究了产能过剩问题,对新常态下破解产能过剩困境、实现“去产能”政策目标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湖南株洲是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基础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煤炭等老工业基础产业特征明显,过剩产能较为严重。2014年,国务院把株洲列为"全国21个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城市",随后株洲市政府全面启动治理工程,计划于2020年前完成全市过剩产能化解任务。本文重点分析了株洲市在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经济策略、金融策略及政策配套等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青海金融》2014,(8):18-20
产能过剩行业是目前国家调控重点,但同时又是推动青海省经济增长的支柱行业.本文通过对青海产能过剩行业融资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银行业应关注的风险以及如何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升级调整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Bootstrap-DEA模型对山东省2000—2015年产能利用率进行测算,对不同行业进行比较,并探讨了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Bootstrap-DEA方法测算下山东省工业产能利用率普遍呈现先增后减"倒U形"变化趋势。分行业来看,轻工业产能利用率与重工业具有相近的变化趋势,但在2012年以前重工业产能利用率值高于轻工业,2012年以后则轻工业利用率值高于重工业,且差距不断拉大;高耗能行业产能利用率自2011年以来持续较快下降,与轻重工业差距不断拉大。在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周期对产能利用率具有正向影响,金融发展程度对产能利用率虽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但总体具有正向作用,国企比重过高及政府投资过度对产能利用率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事件     
《证券导刊》2011,(17):7-7
工信部下发通知严格要求电力资源合理配置 工信部日前下发《关于做好当前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抑制高电耗产业过快增长,限制产能过剩行业的用电需求。并要求,充分发挥差别电价政策在淘汰落后产能中的作用,促进电力资源向国家鼓励类产业和企业配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泰州市化工行业信贷资金配置效率问题为例,借鉴JeffreyWurgler研究方法,从泰州市信贷资金与企业生产规模的动态变化方面进行分析,计算行业的产值能力是否与投入的信贷量相匹配,分析金融机构投放的信贷资金量与行业产值之间的动态关系。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与行业产值总体上呈现出较高相关性,证明我市投放的信贷资金与行业资金需求基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资讯     
《首席财务官》2012,(10):18-19
宏观Macro工信部:制造业潜在增长率下降大势所趋工信部与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上半年报告》称,中国制造业产值已居世界第一,潜在增长率下降是大势所趋。该报告警告,中国多数工业品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但在外需萎缩冲击下,多个行业出现产能过剩,连新兴产业也未能幸免。目前产能过剩对传统行业的冲击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产能过剩的治理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信贷配给的视角考察了产能过剩企业对信贷资源的挤占及其经济后果。论文研究发现,产能过剩企业的信贷获取显著降低了非产能过剩企业的信贷资金,即存在挤占效应。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产能过剩企业对非产能过剩企业信贷资源的挤占在政府干预越强、金融市场化程度越低地区及货币政策紧缩时期表现得更明显。最后,就经济后果而言,由于产能过剩企业的低效益,其对非产能过剩企业信贷资金的挤占,降低了非产能过剩企业的经营业绩,并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阻碍。  相似文献   

16.
李钢 《国际金融》2014,(1):42-44
低水平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影响了经济效率的发挥。产能过剩问题在国内某些行业普遍存在。据有关部门调查,2013年上半年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9%,与2009年四季度接近,仍处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末,有关部门强调,根据对重点行业的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钢铁和电解铝行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 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有潜在产能过剩的问题。随后,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设想和举措。  相似文献   

18.
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是,行业产能总量供求失衡的产能过剩、工业产能总量区域差异大的区域产业布局失衡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行业产能)缺失等产业内部行业产能总量结构失衡问题困扰着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后更显明显。一方面行业产能过剩或“瓶颈”。引起大起大落,造成经济周期性波动和社会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技术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缺失,区域经济失衡,会导致经济增长活力匮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10~2017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基于固定效应及泊松模型在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框架下考察了商业信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产能过剩行业的商业信用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创新,这一效应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而实现。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动因是在产能过剩治理的政策框架下,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受限于银行信贷与其他融资的可得性,转而寻求商业信用作为替代性融资方案。基于企业创新质量的纵深检验发现,商业信用主要促进产能过剩企业的实用型和外观专利型创新,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亟需通过策略性创新获得规制政策支持和消除信贷市场歧视。本文验证了商业信用的替代性融资假说,也为我国推动产能过剩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及其效果评价提供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产能过剩行业基本情况(一)五大行业产能过剩总体情况。欧美国家对产能过剩的评判标准是:产能利用率在79%~83%区间为正常值,85%左右为产能得到充分利用,超过90%为产能不足,明显低于79%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从全国来看,钢材、汽车、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4.47%、76.96%、77.78%,参照上述标准都存在产能过剩;纺织、电力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