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储蓄超常增长,与此同时,其消费率不断下降。过低的储蓄率固然不行,过高的储蓄率也绝非好事。就我国而言,过高的储蓄率加重了消费需求不足,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1999-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人口年龄结构、财政影响与高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影响我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因素不是人口年龄结构,而是经济体的转型特征.(2)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其中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3)财政收支比重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税收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支出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上述发现对于中国未来的改革取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界定居民储蓄率概念的基础上,利用国家统计局2012年修订的2000~2009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数据,对中国居民储蓄率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居民储蓄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份额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却不断下降。在此基础上,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对如何降低过高的居民储蓄率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使用2006-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房价增长率与居民整体储蓄率的关系。持续增长的房价可能对个人、家庭储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但实证结果显示其对整个社会居民的总体储蓄率影响微弱且不显著。居民的本期储蓄决策会根据上期储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上期储蓄率过高(低),本期会适当降低(提高)储蓄率。此外,居民储蓄率对利率及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银行储蓄率居高不下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银行储蓄率持续走高主要原因是社会收入增加,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导致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金融市场本身特性,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因素.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银行系统、资本市场三方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应规范居民的储蓄行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居民储蓄欲望,积极改变观念提高消费水平,大力发展基金培育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6.
我国M2/GDP过高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M2/GDP过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市场不完善、总储蓄率高居不下、广义货币流通速度急剧下降以及国家债务负担沉重是我国M2/GDP畸高的主要原因.应从加快金融市场的改革与监管、鼓励金融创新、发展资本市场、维持适度的债务规模以及鼓励公众使用其他投资方式等方面遏制M2/GDP过高所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1999-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人口年龄结构、财政影响与高储蓄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影响我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因素不是人口年龄结构,而是经济体的转型特征。(2)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储蓄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其中少儿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老年抚养比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3)财政收支比重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税收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支出规模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负,而对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为正。上述发现对于中国未来的改革取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发展消费信贷 促进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消费需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从现实情况来看,消费率过低而储蓄率过高,严重制约了我国国内市场需求的发展。通过提升消费理念,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丰富消费信贷品种和方式,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等,可发展消费信贷,带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的关系能检验出经济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增长.新古典模型预言了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率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形式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率却对经济增长率有长期的增长效应,本文利用我国的经济数据分析出了储蓄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具有长期的影响,同时也论证出了我国整体经济具有内生增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中国养老问题的几个特殊性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客观上,应对老龄化趋势需要提高储蓄率,但是中国目前的储蓄率过高,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宏观经济失衡,缓解这种两难局面,需要进行分配体制的改革.通胀上升和资产价格增长降低了人们参加养老保障的意愿,这是推进养老保障建设需要考虑的.城乡之间养老成本差异较大,缓解养老负担也要求中国实行渐进性的城市化.为了降低养老成本,需要放松管制,提高医疗卫生行业的竞争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梳理了收入分配对储蓄率影响的文献并进行了评述。首先,本文回顾以往理论文献中关于收入分配对储蓄率影响的不同观点与理论发展;其次,本文总结以往文献中基于微观与宏观数据的经验研究;再次,本文讨论未来可能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前景;最后,本文从分析我国收入分配不均与高储蓄率并存现象的现实入手,揭示收入分配扭曲可能正是中国储蓄率上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高储蓄率加剧了内需不足。在利用储蓄率这一政策工具来实现增加消费、释放内需时,并不能只是简单的高低调整,调整的最优选择是扩大居民消费。应该用消费这一标准来评判,针对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策略: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在不影响经济增长情况下,一定范围内降低居民储蓄率,从而增加消费;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应该在一定时期内,至少不降低居民储蓄率,进行消费积累。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对居民储蓄率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但以往研究未能有效深化两者的内在机制。尝试从组群视角将居民群体按照收入标准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收入群体,并以三类群体的各自储蓄率结合他们对应的人口权重的计算方法来衡量居民储蓄率,使收入分配内生化,并深化收入分配与居民储蓄率间影响和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历年的经验证据对收入分配和居民储蓄率两者关系加以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出:收入分配差距越大,越易导致居民储蓄率的走高;而收入的增量影响对居民储蓄率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4.
邓鑫 《西部金融》2009,(11):29-30
本文旨在立足现有研究文献,对储蓄率指标的界定、统计和国际比较、储蓄率的决定因素,以及对高储蓄现象的评价与预测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正确认识中国高储蓄之谜及寻找有效应对措施做一些铺垫.  相似文献   

15.
重新认识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过高的国民储蓄率和独特的外资利用模式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鼓励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的优惠政策的实施,证券市场的逐步开放,投资回报率偏高和人民币预期升值背景下国际投机资本通过贸易项目大量流入,以及外资企业利润汇出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6.
广义的储蓄率能够全面反映一国的积累情况,对于宏观经济调控具有广泛的政策意义。本文在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储蓄率变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静态均衡分析和动态实证分析研究我国储蓄率变动的长期影响因素以及短期波动性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经济制度变迁与人口结构是长期影响储蓄率变动的主要因素,而且经济增长对于储蓄率的影响在1995年之后显著增强。短期内,我国储蓄率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期来看,我国储蓄率将进入持续下降阶段,并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7.
周涛 《全国商情》2012,(19):38-4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然而,居民整体的消费率却越来越低,储蓄率越来越高,并且这一现象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从世界范围看,目前我国最终消费率过低,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太高,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已经严重失衡,这成为制约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上世纪末我国开始实施系列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但目前东中西部经济差距仍然较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条件趋同”假说前提下,借鉴Solow-Swan经济增长模型和WRM经济趋同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经济增长p趋同模型.分析发现2000-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β趋同,物质资本储蓄率、人力资本储蓄率和R&D资本储蓄率的提升对我国经济增长条件β趋同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加大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入能有效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基于修正黄金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古典的修正黄金律规则,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估计了我国与修正黄金律相一致的最优储蓄率,在与实际储蓄率比较后发现:(1)我国的实际储蓄率在1978-2003年间平均为38%,低于最优储蓄率的基准值40.3%,因此认为不存在储蓄过度,经济整体是动态有效的;(2)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际储蓄率略微超过最优储蓄率,因此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本过度积累,我国90年代以来的经济有可能是动态无效的。  相似文献   

20.
多项指标表明:流动性过剩已成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突出问题.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我国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包括外汇占款的猛增、居民储蓄率的居高不下等.银行业流动性过剩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会使物价和金融资产上涨.从中短期与长期角度提出了减少贸易双顺差、开展金融创新、降低居民储蓄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