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世界农业区域市场均衡模型(CWARMEM)是一个多市场多区域的以中国粮食问题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全球农业市场政策分析模型.本文描述了CWARMEM模型的结构、特征以及建模过程,并应用该模型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变化趋势进行情景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口、资源、经济等因素变动对我国未来十年粮食安全局势的...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收益、成本与均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安全收益具有一个不被人们重视的保健因素特性,它与粮食安全成本构成粮食不安全经济、粮食既安全又经济与粮食安全但不经济三种状态。粮食既安全又经济的类型充分体现了现代经济学中的均衡思想,其基本要求是以合理成本保障粮食安全。它意味着一个国家有能力解决粮食安全,且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粮食过剩的情况下,更应从经济节约的角度来考虑粮食安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4.
《粮食经济》2001,(3):1-1
  相似文献   

5.
6.
气候变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可以为农业生产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文章以玉米、小麦、稻谷和大豆4种作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对近年来我国4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变动进行预测,并基于降水量、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气候主要因素与粮食作物的产量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通过相关分析探讨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平均模型可以很好地对粮食产量进行预测;温度、降水量、二氧化碳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可以通过Cubic线性回归模型予以解释。总体而言,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复杂多变,需要综合考虑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崔辉  刘宝安 《齐鲁粮食》2001,(12):16-19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为粮为源。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重要商品,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一、目前我国粮食供求的态势从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4年减产,各年度的总产量小于总需求量,产不足销,需动用库存。由于国家粮食库存充裕,所以粮食总供给量还是大于需求量。据计算,从1999年到2002年全国粮食总需求量从47068万吨增长到48821万吨,粮食总需求量增长了1737万吨。同期,粮食总产量减少5079万吨,人均粮食占有量从387.3公斤下降到357公斤。目前在学术界以及实际工作部门,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看法见仁见智,大相径庭:有的认为,中国粮食问题已经过关了,现在主要矛盾是挣钱,有钱就有粮,说什么“中国吃粮不用怕,外国有个加拿大”。在这…  相似文献   

9.
1 客观认识和正确判断中国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1.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虽然显著提高,但并不稳定 在近20年间,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有了显著提高。粮食总产由1978年的3 048亿kg增加到1998年的5 130亿kg,并连续几年保持全国总产在5000亿kg左右。但是,2000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13亿公顷调减到1.07亿公顷,比上年锐减600万公顷,粮食总产骤减到4 625亿kg。1年内粮食面积、产量减幅之大都是超常的,可见当前中国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性。1.2 近年出现的粮食总量供大于求,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世界粮食供求形势急剧变化。保障粮食安全已经成为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日益关注的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生产与粮食消费大国,密切注视世界粮食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把握世界粮食安全的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对策,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是实现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一、世界粮食安全状况1995年以来,世界粮食形势十分严峻。虽然还没有明显的迹象表明近期会出现类似1972—1974年的世界性粮食危机,但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粮食产量不会有太多的增长,因而世…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安全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为六大经济任务中的首要一项。该文着重探究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动态影响,以稻谷、小麦、玉米3种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作为研究因变量,从气候变化与要素投入两方面选取指标作为自变量。以1978~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基于卡尔曼滤波理论的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之后发现:气候变化、物质要素投入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一种随时间不断变化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即变参数关系。气温方面,我国主要粮食产区气温普遍升高,气温上升对玉米的负面影响尤其明显;降水方面,稻谷主产区降水减少、玉米主产区降水则呈现增加的情况,结合水利设施考虑,稻谷主产区应注重预防干旱灾害,玉米主产区则要注意预防洪涝的影响;日照方面,全国粮食主产区日照时数减少,给粮食产量带来一定积极影响。气候变化对各种作物的影响不同,总体来看,稻谷、小麦的适应性好于玉米。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该文提出以下参考措施:包括构建气象监测分析预测一体化的决策系统、调整农作物布局和结构、调整激励体系、建立气象灾害保险。  相似文献   

12.
该文是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对发展福建生物质能这一新兴产业做出的思考.从生物质能源发展引发的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的平衡思索切入,通过运用蛛网模型分析,并借助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ECM模型对玉米价格与乙醇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通过实证研究,从而对生物质能源发展是如何影响粮食安全的内在机理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影响的研究前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背景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主要农区(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光温水热等气候资源条件时空分布格局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也相应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气候变化也导致我国粮食主产区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促进农业生物灾害与农业气象灾害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国粮食生产方式、栽培管理、经营方式、种植制度、结构布局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分析研究了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揭示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和适应机制,定量模拟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和适应能力,研究提出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从国家需求和学术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提出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研究领域的许多有待解决的前沿性重大科学问题,阐明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影响下东北花生业发展潜力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东北农牧交错区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简要综述,对干旱和土壤沙化趋势影响下东北农牧交错区花生发展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该区域形成的花生优势种植区进行了初步总结。在此基础上,对东北农牧交错区花生发展潜力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农产品国际贸易谈我国粮食安全的现状及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紧张的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突出。虽然多年来政府通过政策手段保障了粮食生产的连续性,但是相较于不断提升的粮食消费,我国仍面临着较大的粮食缺口。此外,虽然多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然而随着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占用越来越多,自然资源的荷载能力已经不足于在更长时间内提供充足的粮食增长空间。因此,通过国际贸易的相关手段,来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目前应对粮食增产乏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长期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国内生产是基础,应当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完善种粮补贴制度,保障主粮的自给自足;国际贸易是补充,通过加大进口,丰富进口渠道与品种,降低对单一粮食进口市场的依赖度,来保障我国整体的粮食安全;加大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是战略高地,中资企业或机构应该利用资金与不断提升的技术优势在海外建立粮食基地,并通过政府间及民间合作来扩大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参与国际粮食贸易的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16.
基于系统科学的中国粮食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发展,也影响着世界粮食市场。该文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将粮食安全系统分解为自然系统、支撑系统和调配系统3个子系统,以存在性、自由性、有效性、稳定性、适应性作为基础指示器,分析评价粮食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安全脆弱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并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粮食安全系统安全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单位,建立中国区域粮食安全评估基本方法体系,确定了中国粮食安全的脆弱环节和脆弱因子,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不稳定、农业投入和基础建设不足、粮食调配效率低等方面,并呈现比较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退耕还林试点市延安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对延安市1997~2009年间耕地变化动态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3年延安市耕地压力指数、最小耕地面积呈上升态势,2003年后则趋于下降;近些年耕地压力指数略高于1,区内耕地压力、粮食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的效用,探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举措。[方法]在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分析法分别对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的利用展开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结果](1)农业资源要素:耕地资源利用率较低、农业资源浪费严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2)农业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利用效率不高、农业投资不合理。[结论]由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两大因素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基于此应发展"紧凑型"城市化模式、坚持内涵式耕地开发,在减少农业资源浪费的同时提高现有耕地的整体质量;应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市场准入制度、提升流通效率,以提高粮食市场竞争力;应综合考虑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两大因素,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状况及时空演变,为提升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及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文章以粮食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相关数据,构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的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分析了二者的综合评价值、耦合协调水平及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结果 (1)2009—2018年粮食主产区土地生态安全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从0.369增至0.433,呈“缓慢上升”态势,协调类型由轻度失调跃升至濒临失调,空间布局呈现“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2)各省区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为3类:低度磨合土地生态滞后、高度磨合同步发展及低度磨和粮食安全滞后。结论 针对土地生态与粮食安全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采取差异化措施,实现粮食安全与土地生态安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陕北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包括榆林市和延安市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陕北地区1996~2006年耕地动态变化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选择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压力指数模型法,在分析陕北地区1996~2006年间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的变化特点:陕北地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平均值是0.219hm2,耕地压力指数的平均值K是1.389。K值远大于1,因此耕地压力较大。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保障陕北地区耕地动态平衡与粮食安全生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