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杨 《经营者》2011,(3):108-110
1998年归国的陈玉东用了12年时间从工程师成为博世中国的地区最高主管,他的管理经验几乎都是汲取自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主管辅导和管理属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比较正规有效的形式当数二次展会,二次展会是在公司每天的大展会结束后由各小组主管亲自召集的小组例行工作会。它在主管对于团队的管理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老怪 《新前程》2007,(2):134-134
我也见过对工作挑肥拣瘦的主管.工作来了以后只贡献出一张嘴.其他的人忙到热火前天,他却在那里一边凉快。本来他是老板很看重的、如日中天的主管,占着好位子,但强后激起了“民愤”,也不得不走人.我认为.基层主管假装无能推工作,两三次或许可行.但纸终究包不住火,个人绩效总有说实话的一天。  相似文献   

4.
朱雪尘  赵亮 《英才》2003,(4):68-69
曾强是个自负的人,电子商务仅仅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记得第一次采访曾强,他送给我的竟是一套关于国际形势的著述。在曾强看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就如同股市大盘一样,而他自己也只是其中的"长线"玩家。在亚布力的"中国企  相似文献   

5.
杰逊 《英才》2004,(12):58-58
过去三个月里,加特摩尔中国机会基金(Gartmore China Opportunities Fund )增长了14.7%。作为英国加特摩尔投资管理公司的新兴市场主管,菲利普&;#183;厄曼正在大幅增加在物美等中国连锁企业的投资,他相信中国仍然会是2005年全球增长最决的经济体。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信息》2012,(7):74-74
希梅内斯在当上诺华药厂的CEO之前,曾经在别家公司担任过某个部门的主管。那个部门已经连续四年表现不佳.公司派他出任主管,就是要他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天桥是互联网力量在中国商界的一个缩影。他年轻气盛,魄力滔天,似乎在突然之间就以雷霆万钧之势扑面而来。但正因为来得太快太猛,能否持久成为对他最大的担忧。 2004年,陈天桥第一次上榜“25位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企业领袖”就进到第八的位置,急速窜升的势头前所未有。同时上榜的四位互联网领袖当中,其他三位分别是张朝阳、丁磊、和马云,陈  相似文献   

8.
龙永图,这个名字对中国、对世界都不陌生。在国人心中,他就是WTO的代名词,他因此而荣也因此而曝”。2001年11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入世的意义一度被解读为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15年艰难谈判,龙永图经历了这个过程的2/3。  相似文献   

9.
汉文帝是一代明君,西汉“文景之治”就是从他开始的。他也是一个善于用人的皇帝,但是有一次他没有使用一个看来很有才能的人,有点奇怪吧?话说汉文帝平时比较喜欢打猎,有一次他带着大小随从到皇家园林上林苑打猎游玩,来到老虎园的时候,文帝就向那里的主管官员询问上林苑的面积以及动物种类。没想到这随口一问,那主管官员竟然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文帝很生气。旁边的一个管理老虎的人员对各种禽兽的情况非常熟悉,自告奋勇地跑了出来,口齿伶俐地回答了文帝的问题。文帝听了非常高兴,就打算撤掉原先的那个主管官员,改用这个管理老虎的人员。他刚…  相似文献   

10.
振兴中国管理科学是一项长期奋斗的任务。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用三年时间,使大中型国有企业解困。这对振兴中国管理科学的压力也就大了,有很强烈的迫切性和使命感。小平同志对管理科学一向很重视,我们研究邓小平理论,就是要把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管理科学的内容进行很好的整理和研究。小平同志很早就重视管理科学事业的发展。1975年,小平同志一出来工作,就狠抓了企化整顿。那时,他从整顿铁路秩序开始抓起,他讲到整顿铁路要从管理人不。要以整顿企业作为突破日。他针灯“四人帮”提出的“三无”企业和管理就是管、卡、压的荒谬主张,…  相似文献   

11.
我第一次见到沃麦克博士是二十年前在我任职的公司组织的一次演讲会上。那时他刚出版了《精益思想》一书,公司请他到工厂参观并给予改进的建议。让我惊讶的是,沃麦克博士送给公司领导的评语是如果工厂继续当时的营运与管理方式的话,他建议关闭所有的工厂,另找投资机会。2003年我再次见到沃麦克博士是在一家旅馆的电梯里。那时我刚从中国任职六年后奉调回美。短暂的一分钟里,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开展活动,而中国的企业对精益的理念与方法有迫切的需求。再次令我意外的是,他当即表示同意,并邀我过后详谈。原来沃麦克博士早就认识到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一位长者,言语充满睿智,具有返朴归真后的真知灼见;他是《经济日报》1999年评出的五个“中国通”之一。16年来,往返中国300多次,讲一口京味汉语,参加中韩的各种会议从不带翻译。他是一位外交人物,中韩商贸往来的使者。1992年中韩建交,就有他幕后的默默努力;今天,他还在帮助中国从韩国引进更多的高端技术;并担任中国多个省市的顾问,为中国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3.
郭芳  吴晓燕  宋晓璞  宋煜 《经营者》2006,(19):34-35
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汪潮涌,把自己看做中国帆船运动的“拓荒者”,他创立“中国之队”,使有着155年历史的美洲杯帆船赛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他说:“航海跟做企业的精神是吻合的,在享受海洋波澜壮阔的同时,你必须随时警惕,面对一切突如其来的事故和变化。”  相似文献   

14.
房煜 《中国企业家》2013,(10):68-69
中国市场暴增的奶粉需求让大洋彼岸的新西兰应接不暇"并不是你在这里种下一颗种子,它就可以长成我们新西兰(产品)的模样。"坐在新西兰最大食品检测机构Asure Ouality的办公室里,远道而来的中国参观者渐渐流露出失望神色。"听他们的介绍,监管也并不比我们严格啊。"一位参观者低声对同伴说。这样的声音被反馈到负责讲解的质量主管Barney耳中,他停下来转身说道:"要知道,在新西兰,我的亲人在这里,我的社区认识我,如果我弄虚作假,只能卷铺盖卷滚蛋了,得去澳大利亚找工作了。但是,"这位皮肤黝黑的印度裔主管对着参观者微微  相似文献   

15.
一位美国著名豪华商场的采购总监是位华人。作为一个离开家乡多年的海外游子,他一直想找机会为祖国的发展尽一点心力。近年来中国低成本”世界工厂“的美誉,让身为企业买手(buyer)的他,在自豪之余,也似乎找到了报国的途径:只要产品的品质、规格和其它供应商差距不大,就尽量从中国采购,这样既不会损害自己的公司,又能为祖国企业增加销售额。  相似文献   

16.
2011年7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的位置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面孔,他就是朱民。让央行和IMF先后为他破例增设职位,只有朱民—人。一贯行事低调、不常表态的他,却永远是舆论追随的焦点。年近六旬,饱经风霜的他,也依然带着中式的谦恭,西式的幽默,优雅地赢得了世界的赞赏。但他说,我只是一个小人物。他曾经在给一位朋友的短信中引用赵朴初的诗一句:“安得心如大海,能风能浪空灵。”他做到了。  相似文献   

17.
比起更富有的李嘉诚,王永庆对中国企业做出的贡献却更大。因为,他通过50年的企业实践不仅缔造了一个石化王国,更真正总结出了一套对所有中国企业都有益的管理思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赫雨凡 《广东质量》2003,(10):69-69
中国原子弹的研制,一度成为肯尼迪的主要担忧。他认为,中国一旦获得原子弹,将比苏联更为可怕。为此,他积极促使美苏签署限制核试验的条约,希望在限制中国核武器发展上“有所作为”并能得到赫鲁晓夫的支持。1963年,肯尼迪曾几次向赫鲁晓夫暗示,希望美苏能够联手,对中共的原子弹研制场地进行一次“外科手术式”的轰炸,  相似文献   

19.
蔡钰 《中国企业家》2009,332(2):21-21
奥巴马的成功激励了很多中国人,他家庭的中国元素更让人感到几分亲切:奥巴马的弟弟马克在中国深圳生活了六年,他教孤儿弹钢琴,还学习中国书法,并且与一位中国女子订了婚;奥巴马的妹夫是加拿大籍华人。  相似文献   

20.
罗月儿  清敏 《新前程》2007,(10):30-33
与精英同行,未必你就是精英了。有时候,大池子里的小鱼并不好当。 鱼跃龙门以后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是代军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他成功地完成了一次飞跃!大学毕业仅仅三年,就从一家小型IT企业的客户主管(别看是个主管却管着公司一半的客户)一跃成为一家著名跨国企业的客户经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