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语“管理体系”一词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第1.4款注1中说明:“在本准则中指控制实验室运作的质量、行政和技术体系。”第4.10“改进”一条中要求:“实验室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就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建立和运行管理体系提出了“如何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有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全国已有5000多家实验室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这些实验室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使基础设施、检测手段、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增强了实验室的市场竞争能力,赢得政府部门、社  相似文献   

3.
近日,浙江玉环县质量技术监督检测中心正式通过中国国家实验室认可委(CNAL)认可,被列入《国家认可实验室名录》。该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已达到国际认可准则要求的检测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具备了按国际认可准则进行校准和检测服务的技术能力,可参与国际间实验室认可双边、多边合作,在认可业务范围内可使用“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标志。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国家认可,是实验室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对实验室从事检测工作能力的正式承认.本文从开展实验室认可的目的以及保持有效运行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推销员职业的优势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国家认可,是实验室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对实验室从事检测工作能力的正式承认.本文从开展实验室认可的目的以及保持有效运行方面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按照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或ISO/IEC17025实验室认可准则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对实验室设备管理有严格的要求。只有高度重视实验室量值的溯源性,保证所有检测结果的量值都能溯源到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才能真正确立实验室出具公正数据的技术权威和合法地位,确保其为国民经济和执法监督提供公正、准确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CNAL/AC01:2005(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中,47条款对“服务客户”进行了陈述,较之CNAL/AC01:2003,该条款有了显著变化,对客户服务的要求意识和行为方式增强,这与9000标准的管理要求类似,说明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正朝着9000标准体系过渡。笔者从所管理的检测实验室的运行情况看,并结合旧版准则的要求,谈谈新旧准则的差异与自己对“服务客户”的新认识,也希望能借此平台同大家进行交流,有助于提高各自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CNAL/AC01:2003(ISO/IEC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中。4.5条款对。检测和校准的分包”进行了解释。笔者从所管理的检测实验室的运行情况看,想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也希望能借此平台与大家进行交流,有助于提高各自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燕丽 《大众标准化》2006,(10):57-58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检测结果的科学准确。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是依据一系列的标准、规范和文件及相关的人力、物力来实现的。在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该准则针对文件和资料的控制提出的具体内容是“凡作为管理体系组成部分发给实验室人员的所有文件,在发布之前应由授权人员审查并批准使用。应建立识别管理体系中文件当前的修订状态和分发的控制清单或等效的文件控制程序并使之易于获得,以防止使用无效和/或作废的文件。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合格评定如果从产品认证开始算起,已经走过了27个年头,尽管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很快,特别是2001年我国成立国家认监委、2003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后,我国的合格评定工作得到了快速、稳步的发展。截至2006年底,我国认可工作已经覆盖了认证机构、实验室、检查机构等国际通行的三大门类,共15个认可领域,居国际同行前列。累计认可国内认证机构120个,认可的国内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证书累计398557张,累计认可实验室2771个,累计认可检查机构71个。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和实验室数量已经居世界第一位。从数量来看,我们国家已经是一个认证大国。  相似文献   

11.
实验室认可是国际通行的先进质量管理手段,能够建立普适的信任和沟通社会各方的信息,消除或减低社会运行中的信息不对称,使社会经济发展健康,提高社会发展的速度。建立的信任,可以大大减少买卖双方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重复检测,减少了双方在交易活动中的时间、资金、人力、物力,降低社会资源的浪费与内耗,对客户、对实验室的自我发展、对商品的流通、对社会活动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一致性成为许多检测实验室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控制检测结果质量,持续保持检测活动的有效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检测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5.9.1以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5.7.1均规定,实验室应监控检测的有效性,这种监控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相似文献   

13.
按照GB/T 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要求,纤检系统已有大量的实验室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在实验室认可或日常的管理中,纤纺实验室如何满足准则5.9“检测和校准结果的质量保证”的要求,是考核实验室工作及其检测质量的必备条件。那么,实验室如何考核检测结果的质量呢甲在准则5.9中列举了5种方法,下面笔者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介绍一下工作中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西兰国际认可机构(IANZ)是西兰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认可的组织。1月1日成立。在此之前,新西兰的实验查机构的认可工作由新西兰检测实验理事会(Telare)承担。Telare成立于197标志着新西兰的实验室认可工作的Telare成立之初,只从事检测实验室作,依据国际标准和良好实验室管理可私立政府所有类型的实验室。1983年兰政府又赋予Telare开展了ISO900ISO14001认证活动。随着国际合格评审活动的发展,国普遍认为,认可与认证是属两个层次合二为一。因此,成立了IANZ,并将T实验室的检查机构的认可转由IANZ承担。IA…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实验室要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本单位实际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并做好各项工作。为了保证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确保检验数据的及时准确,逐步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本文从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检验人员培训、准确性验证等方面对实验室管理工作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欣平 《质量春秋》2007,(10):50-50
本文主要表述了对设备运行检查/期间核查的理解 一、对期间核查/运行检查的粗浅释义 中国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的CNACL/AC:2005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准则中都采用了期间核查/运行检查一词,虽无具体定义,但含义明确:即实验室对用于检测、校准和抽样的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应使用合适的校准方法.以相应的核查标准进行核查或校准,以确保设备在使用期间一直维持良好的状态并获得最佳的检测能力。它是对设备校准状态可信度的一种检查。以较低的成本保证了量值的准确、可靠。其目的是检查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所谓稳定性是指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内部审核是实验室自我审核、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一种系统性的活动,是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保证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同采用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对实验室内部审核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实验室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地对其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确保其运作持续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贯彻实施《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结合我国实验室的实际状况、国内外实验室管理经验和我国实验室评审工作的经验。国家认监委组织制订了《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此评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实验室应于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转版工作。届时,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废止。为使读者及时了解新的评审准则,督促相关实验室及时进行转版,现将评审准则的主要内容刊登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霞  王平 《大众标准化》2008,(11):66-66
近日,长治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所被授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确认正式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天一正认证中心(简称BTCC)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认证机构图家认可委员会评定.是具备国家认可资格的、独立公正的第三方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和认证培训机构.认可业务范围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及相关内审员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