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城乡统筹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力价值是由其成本决定的,并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相比,农村劳动力价格过低。原因在于:一是劳动力市场总量供过于求;二是劳动力市场在结构上处于一种分割状态,从属劳动力市场大量低素质劳动力的存在导致了这部分市场供给严重过剩,劳动力价格难以提升。要打破市场分割,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者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未久,便出现了逆向转移趋势,致使农业劳动力在社会劳动总人口中出现反弹现象,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一、逆向转移趋势 根据部分省份调查,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面临着严峻的局面。1987年,由非农  相似文献   

3.
4.
就业问题的症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熙 《中国改革》2003,(5):30-31
新任总理温家宝在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 曾数次提及就业问题。当谈到本届政府所面临的困难时,他把下岗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的压力非常之大,看作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之一。当谈到五年任期中, 政府将制定什么目标和施政纲领时,温总理又说道:今后的工作之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从根本上影响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影响着国民经济增长的进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已为学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所认可 ,但就如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突破口在哪里 ,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认为 ,只要抓住劳动力培训这一中心环节 ,就能大大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农村劳动力转移 ,既为农村非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 ,又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总规模的不断扩张提供了条件。研究表明 ,农村劳动力中的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越低 ,农村剩余劳动率越低 ,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越高。世界银行估计 ,1 980—1 997年…  相似文献   

6.
7.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农村劳动力就业非农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偏低,造成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转移与就业。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种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降低转移成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抽样调查的数据为依据对1993年度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规模、流动范围、外出打工的滞留时间及外出打工人员的区域间流向等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 一、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状况 根据调查,调查范围内外出打工人数为3603人,占被调查的总人口6.03%;1993年全乡村总人口数为85166万人,若以此比例进行简单外推,则1993年全国农村估计有5139.66万人外出打工。即大约每8.6个农村劳动力中就有1人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农业劳动力经历了改革十年的快速转移后,近年来开始放慢了转移的步伐。与此同时,农村一大批外出劳动力出现了“回流”现象,某些地区发生的“盲流”也尚未完全遏止。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呢? 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个老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二、三产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发展,苏州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的主要劳动时间和劳动收益已经转移到了非农产业,因此,现在苏州农村真正剩余的主要是农业(粮食生产)劳动力。由于受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苏州农村劳动力的“兼农”现象仍相当普遍,他们一旦经营失误或从企业下岗,就会重新转变为农业劳动力。农业劳动力的显著特点是:年龄跨度大、劳作时间少、收益虽低但尚能糊口,因此从单个农民的角度来看,他们是相对剩余劳动力,但从现有的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来看,其中绝大多数人属于绝对制作劳动力。为此,首先要通过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创新,让“超龄农民”退休,将“兼业农民”分流出去;同时要积极鼓励农民通过自谋职业、合股经营等方式,实现从兼业到专业、从就业到创业、从单纯是生产者到既是生产者又是投资者的转变,使他们彻底实现农化转移。  相似文献   

11.
“民工潮”形成原因的社会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工潮”形成原因的社会结构分析吴鹏森大规模“民工潮”的突然出现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术界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推力”与“拉力”理论上。所谓“推力”是指由于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大批剩余农业劳动力的存在在客观上需要寻找出路,形成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13.
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一个农户劳动力模型及有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一个农户劳动力模型及有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实证研究刘建进中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各专家学者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不同的看法和估算方法,估算的数值也从4000多万[1]到2亿多[2],相差甚远。然而对农业剩余劳动力与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5.
(一) 我国农村的基本特点是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耕地等生产资料相对贫乏。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人口政策的失误,地少人多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 建国初期,1952年我国的农村人口为  相似文献   

16.
农民增收的核心是农民就业问题。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规律,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新世纪初,山东省济宁市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对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18.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1988年12月15—18自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了全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利用及转移理论讨论会。讨论会结合农村十年改革的经验及教训,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对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论外地劳动力分类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