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控股权,然后以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的有关业务及资产,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目的。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大量企业谋求低成本、易成功的上市筹资方式。但是,由于拟上市的公司数量众多,而我国目前证券市场的资金供?..  相似文献   

2.
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壳公司,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之后,再由被收购的上市公司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优良资产,达到母公司间接上市的行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大大加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连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都要公开上市了,PE行业要么达到了高峰,要么这波投资热潮接近了尾声钱太多了,十多年前KKR以310亿美元收购纳贝斯克的纪录一再被改写。今年2月初,黑石(Blackstone)以390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商用物业信托公司EOP;2月底,KKR和TPG以450亿美元收购德州最大电力公司TXU,成为历史上  相似文献   

4.
中石化集团正展开对在英国伦敦上市的帝国能源公司要约收购.预计金额将超过25亿美元。此举有可能打乱这家伦敦上市的油气勘探公司与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之间的收购谈判。中石化与帝国能源公司开始正式接洽.并正就一份正式收购邀约进行尽职调查。由于帝国能源公司的资产大部分在俄罗斯.中石化已就收购的可行性征询过俄罗斯官方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陈威  曹丽萍 《财会通讯》2009,(2):141-142
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壳公司,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之后,再由被收购的上市公司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优良资产,达到母公司间接上市的行为。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大大加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这场跨国收购就是一场赌博,但值得冒险,华大需要借此结束中国没有基因测序技术的历史一家规模10多亿元人民币、利润2亿的公司,要花掉10亿元,去收购一家每年亏损3亿多元人民币的美国上市公司。这事靠谱吗?2012年底,这场收购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时,26岁的李英睿就对收购提出了反对意见。收购方是深圳华大集团,其前身是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机构——华大基因研究院,2012年这家民间研究机构才成立了一系列公司;被收购方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Complete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凭什么走出去?走出去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还是为了提升竞争力?我认为,首先这是企业生存的需要。当企业从一个工厂走向提供商时,必须有设计、营销、产品开发资源,这个时候不仅仅是为了走出去收购一家公司,而是在收购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人才优势。我们集团在收购美国的一家公司后,把公司搬到美国的高点,是家具的硅谷。  相似文献   

8.
王静 《企业活力》2007,(7):74-75
<正>在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上,企业兼并和收购的惊人速度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但是纵观历史上的企业并购重组,往往以失败者居多。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国际上大的企业并购案例中,65%没有获得预期的协同效应和财务回报。被并购公司往往成为包袱,将并购公司原有优良经营业绩拖垮,甚至被并购公司重新从母公司中分离出去,例如索尼公司最终将哥伦比亚影业公司从公司剥离。美国默瑟管理咨询公司对300多次企业并购进行了调查,结论是大约2/3的公司并购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9.
域外传真     
中国企业在英美上市呈上升趋势,花旗向环境项目投资500亿美元,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五大消费市场,丰田营业利润意外下滑,美国铝业欲收购加拿大铝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只要谈论到IT服务和外包,印孚瑟斯(Infosys)的名字就会浮现出来。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被誉为印度的“硅谷”。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城市里有一个IT外包公司——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它是印度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相似文献   

11.
所谓“买壳上市”,就是指非上市公司收购并控股某家上市公司,以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资产重组行为。这种方法不仅省去了企业直接上市的困难,而且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强竞争,提高企业知名度,因而已成为资产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严格的额度管理体制和两  相似文献   

12.
葛鑫 《英才》2008,(12):106-107
国际上,数家知名在线调查公司都已在纳斯达克上市。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的著名在线调查网站Greenfield Online,已于近日被微软以4.86亿美元收购。  相似文献   

13.
目标明确,准备充分 号称“捡破烂能手”的印度米塔尔集团,其“下手”的对象经常是别人不屑一顾盯垃圾企业”。该公司收购的要诀是,首先看“目标”有没有本公司不具备的资源,其次看“目标”的短处是否能以本公司的长处进行弥补,最后衡量做到这一切的成本是否超出自己的可接受范围。通用汽车曾试图兜售悍马品牌给塔塔集团却被拒绝,因为塔塔集团在调研中发现,悍马品牌不仅和高油耗、大噪音密切联系,还一直以“美国爱国车”为促销卖点,并购后很难消化。  相似文献   

14.
MBO为什么——管理者收购的五大理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 言MBO就是管理者收购。国外规范的MBO一般收购目标公司90%以上的股权。说到MBO,我们有必要追溯MBO的起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支撑好的创意并促进知识技术产业化,在美国中小企业局的支持下,风险投资渐成规模,而风险投资达到目的以后,必然会考虑退出问题。作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一种,管理者收购70年代由美国KKR公司发明,并在很多公司得到了实施。风险投资要变现投资收益无非几条出路:第一是上市,这是最好的出路,但比较困难。所有风险投资中,真正能够上市的是少数,所以风险投资者必须设计其它退出机制,包括卖给…  相似文献   

15.
市场低迷或IPO暂停时期,为数不少的公司通过借壳方式实现间接上市。迄今为止,借壳上市仍是一个内涵外延不甚明确的概念。我们认为:广义的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借助上市的“壳”资源通过收购与兼并方式实现上市的一种产权交易行为,包括买壳上市和整体上市等诸多类型。狭义的借壳上市仅指非上市公司通过反向购买方式(即由上市的壳公司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交易股权方式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拟借壳公司)实现上市的一种产权交易行为。之所以称其为反向购买,是因为合并后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权由借壳公司股东控制。本文研究的只是反向购买交易下的借壳上市,不包括买壳上市和整体上市。它以控制权会发生变更区别于整体上市,以非上市公司资产注入与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同时完成区别于买壳上市。  相似文献   

16.
MBO融资实务     
马钧 《企业活力》2005,(1):19-21
<正>一、美国MBO的融资实践 在美国,MBO从一开始就是一种LBO(LeverageBuyout),作为杠杆收购的一种形式而存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市场上掀起一股"退市"(与上市相对)的风潮:金融投资者利用高负债购下公司,撤换高层管理者(非MBO的情况下),然后新的管理者(或者MBO之后对公司  相似文献   

17.
京西重工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3):2+89-F0002,F0003
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23日,公司注册资本8亿人民币。2009年3月30日,京西重工与美国德尔福公司正式签署收购其全球减震和制动业务的主协议;同年11月2日正式签署交割协议。至此,收购工作全部完成,京西重工也一举进入到世界级汽车零部件领先企业行列。目前,京西重工在全球拥有6个工厂(墨西哥、波兰、英国、印度、中国上海、中国北京),5个技术研发中心(美国2个、法国、波兰、中国  相似文献   

18.
在现阶段我国的上市公司不宜实施MB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MBO(Management Buy—outs)在中文中译成“管理层收购”、“管理者收购”、“经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等,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的美国,之后流行于欧美国家。近来,MBO在我国正悄然升温,一些上市公司在想方设法尝试MBO,许多财经媒体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各种有关MBO的培训、研讨会的广告更如雪片一样满天飞。在现阶段,上市公司实施MBO究竟是为了调动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盘活国有存量资产,还是公司管理层乘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之机侵害国有资产、损害流通股东的利益,这些都是值得深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既提供资本,又提供市场,对方贡献股权和全球经营管理经验与成果,似能一拍即合,皆大欢喜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已经完成股改上市的中国银行业者,开始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自己的资本实力,一系列的收购行动让人目不暇接。从2006年8月份建设银行以12.4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银行的亚洲业务,到最近中信证券用10亿美元收购美国贝尔斯登银行6.6%左右的股权,以及工行成为了南非标  相似文献   

20.
不断提高智能制造的硬件实力,探索生产场景中人与机器之间的最佳协作,使员工摆脱繁琐的工作流程。美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成立于1968年,2007年在越南建成投产第一个海外基地,2013年在深交所整体上市,2016年分别收购东芝家电与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Clivet 80%的股权,2017年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94.55%的股份和以色列高创公司79.37%的股份,正式进入机器人与自动化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