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广告性别的概念广告的性别即广告主体的性别和广告目标消费者的性别。广告的主体性别,即广告中的主角人物的性别。例如,布拉德皮特为ChanelNo.5拍摄的广告片,整个广告只有他一人在陈述。所以,我们认为,该广告的主体性别是男性。广告的目标消费者的性别,即广告产品所针对的目标消费者的性别。同样是ChanelNo.5,它是一款针对女性的女士香水,这里,广告的目标消费者的性别是女性。大部分学者认为广告中的性别形象体现了一种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思维模式和性别关系。广告中的男性形象通常都是顶天立地充满男子气概或者是职场精英的形象,而女性则通常是花瓶型、贤妻良母型和寄身型。广告中的女性大都年轻靓丽,拥有骄人的身段和出色的外表,这往往给人造成一种思维定势,就是女性除了美丽就没有别的价值和追求了,女人的生活主题就是漂亮。  相似文献   

2.
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是通过制造能够让消费者崇拜的偶像,树立消费社会的形象范例的策略来实施的.广告为消费者塑造了消费社会的"性别范例".这种"性别范例"是性别刻板印象在广告中的表征.广告塑造的"性别范例"有传统的男性范例和女性范例,也有体现现代社会新型两性关系的"性别范例".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社会的"性别范例"越来越丰富,消费者也有了越来越大的认同空间.  相似文献   

3.
美国DDB(恒美)广告公司提出了ROI的广告创意理念,即关联性(Relevance)、原创性(Originality)和震撼力(Impact).其中关联性是指广告创意与广告所传递的信息要与消费者,尤其是目标消费者相关联.从关联形式上讲,广告创意可以从产品的角度,针对目标消费者的诉求实现与目标消费者直接关联,也可以从竞争者、代言人、社会时机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实现与目标消费者间接关联.  相似文献   

4.
伏海 《中国广告》2006,(3):54-54
女人永远和广告有缘。且不说广告受众中到底有多少是女性,女性消费者的比例又占据了多少?仅就广告中著名的黄金准则——“3B”《Beauty Baby Beast)原则而言,撇开宝宝的性别,光就“美人”一项,可就占据了三分江山的一份天下,再问问宝宝的妈妈是谁,这三分之二的光辉便都照耀到了这样一个群体:“女性”。下面,我们要谈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极致的群体中的另一种极致风情——“女广告人”,而我则更愿意称他们为“广告女人”。  相似文献   

5.
胡凯 《中国市场》2014,(34):22-23
广告本是商品生产者为了达到销售的目的而发起的一种产品宣传活动,其核心特征的商业性。然而,随着各种商品广告在媒体上大展拳脚,广告所产生的影响已经不局限于商业领域,而是在文化领域显示出其强大的再生能力。广告除了在向消费者传递最新、最优的产品咨询外,广告中所传达出的文化还潜移默化地引导着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本文以男女化妆品为对象,针对不同性别消费者的心理和审美诉求,对男女化妆品广告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性诉求是广告中重要的诉求手段之一,对性诉求广告的评价受到广告受众的性别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使用含蓄性诉求广告和明显性诉求广告为刺激,发现不同性别的消费者对两个广告的态度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道德观类型的消费者对两者的评价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广告的直接作用者由消费者扩散到多个主体,合作广告应运而生,这既节约了市场资源,又能更好地针对当地市场.本文介绍了纵向合作广告的作用以及国内外纵向合作广告理论的沿革,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湘萍  晓芳 《广告大观》2000,(12):65-65
宝洁公司最近为一种儿童用品打的广告中突出了父亲在照顾孩子方面的作用。过去,广告只表现出女性来照顾他们生病的孩子。于是行政人员说这点反映了品牌的演变改变了消费者的角色。然而,母亲仍然是产品的主要购买者,因此仍旧是广告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很早就听说了“Chanel”这个品牌,隐约记得有两种评名,比起“夏奈尔”,我似乎更钟情“香奈尔”这一称呼,每每念起,总会觉得有一种幽幽的香气飘过,颇有一番活色生香的意味,犹如“Chanel No.5”香水,经由五月玫瑰的浓郁后透出茉莉的芬芳,很女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告》2001,(4):116-116
广告主的产品和服务针对的目标市场是普通消费者。业内人土是否是典型的消费者呢?这一问题时常在广告界引起争论。DDB Needham Worldwide广告公司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广告人与大众消费者在某些方面的确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广告的飞速发展,广告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产业之一.广告的综合作用是通过广告效果来表现的,广告效果是衡量广告质量及成败的重要标尺,也是广告主实施广告策略的重要依据.本文从消费者认知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广告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广告战略提升提供较有效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广告实践过程中应予以注意的问题,即应该注意影响消费者对广告的事实性感觉、注意提高消费者对广告的情感性感觉、注意其广告投放策略、注意广告主自身背景性要素的假设、注意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事实性判断、注意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情感性判断.  相似文献   

12.
在消费个性化的今天,广告策划应瞄准消费者的心理,即创作能够满足消费者购买心态、调动消费者心情,适应消费者心律的广告作品,才能打动消费者的心,促进购买.  相似文献   

13.
<广告法>中没有将代言虚假广告的自然人作为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体,新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较之<广告法>丰富了责任承担的主体范围,将个人也纳入到责任主体的范围中来,普通人与名人在代言虚假广告方面存在各种不同,承担责任的程度也应不同.对于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规定严格的民事责任,既有利于引导名人合法代言虚假广告行为,又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理信赖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广告中女性形象定位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告画面中创造一个鲜明生动的广告人物形象,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广告的记忆和识别效果,这是现代广告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纵观各种媒体广告中的人物形象,其中塑造的最多的莫过于女性形象。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不可忽视的促销和审美价值。但我们看到,大多数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定位极不恰当,普遍存在着下述几种误区。  相似文献   

15.
广告即直邮广告,是指向目标客户通过邮寄、直投等方式将宣传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家里或公司所在地。文章比较祥细地分析了DM广告的特性、存在的缺点及广西直邮广告市场存在的优劣势,同时对如何发展广西直邮广告市场也提出了较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可从品牌管理语境审视社会学、文化学领域关于时尚与性别关系的规范性价值判断,引入消费者性别和品牌类别两个调节变量,借鉴荣格原型梦验证方法,利用多行业、多类别品牌调查数据考查时尚品牌性别气质。结果发现,时尚在所有品牌特征变量中表现最为鲜明,具有原型特征和意义;品牌女性和中性气质对品牌时尚性的正向影响远高于品牌男性气质的影响,消费者生理性别对此无调节效应,消费者气质性别仅对品牌女性和男性气质有较弱调节效应,对品牌中性气质无调节效应,显示了品牌性别对品牌时尚作用模式的稳定性;品牌类别调节效应显著,与新品牌相比,老字号时尚性较弱,且受品牌女性和男性气质影响较大,品牌中性气质同样不受调节,因此老字号提升时尚感宜弱化其传统、严肃的男性历史印象,增加品牌女性和中性气质。性别气质的复杂性、生物进化的雌性选择理论可以解释这一商业现象的生物和社会学基础,即为何品牌女性和中性气质对品牌时尚性的影响高于品牌男性气质。这为品牌时尚管理提供了一个性别视角,即营造时尚不仅要在品牌图形、字体、发音、代言人等可见层面进行性别调整,更要全面发挥和协同女性智慧,而这不仅需要女性管理者更多参与,而且需要男性管理者借鉴吸收女性智慧和思维。  相似文献   

17.
商业广告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客观带有片面性,即放大、夸张商品和服务的优点。近年来,从医疗服务、药品、保健食品到致富信息、出国留学服务,虚假广告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引起百姓强烈不满。国家虽多次开展打击虚假广告活动,但虚假广告仍屡禁不止,原因很多,笔者试从完善广告法律、法规着手,谈几点看法。一、建立以消费者为主体界定虚假广告的体系在已经查处和未查处的违法广告中,虚假广告历来问题最多。虽然广告管理部门一直将监管重点放在打击虚假广告上,但是虚假广告仍是对消费者利益的最大威胁。之所以如此,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对虚假广告…  相似文献   

18.
创意是广告传播活动中最核心的环节.业界很多广告人喜欢标榜个性,将创意奉为圭臬.广告的最终目标是销售,离开销售这一根本目的,广告创意就是无意义的作秀.广告创意和消费者的有效沟通,必须在遵守营销策划的整体思路的前提下,从目标受众、广告主题、广告媒介、广告时机,广告表现五个方面进行创新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三个实验检验了品牌拟人形象性别与目标消费者性别一致性的积极效应以及品牌热情能力定位对其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出于社会认同动机,当性别刻板印象未被激活时,消费者对于拟人形象和自身性别一致的品牌态度更加积极。而当性别热情能力刻板印象被激活时,性别一致性的积极效应被品牌热情能力定位调节。具体而言,对于男性消费者,相对于能力型品牌,热情型品牌由于和男性高能力低热情刻板印象不同,男性消费者对男性拟人形象的社会认同降低,品牌拟人形象与消费者性别一致性对社会认同和品牌态度的积极效应消失;而对于女性消费者,与传统刻板印象相反的高能力低热情的女性拟人形象并未对她们的社会认同及品牌态度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镭 《国际广告》2010,(3):104-105
有人说,把握女性消费者,就等于把握百分之七十的市场;还有人说,广告只要能吸引女性就足够了,这样说未免有些臆断。但是,作为市场主流消费群体,女性消费者确已成为各商家重点宣传和争夺的对象。市场总是随着消费者的变化而变化,而女性消费者正主导着这一变化。其实通过广告就不难发现,女性用品,尤其是快销品产品的诉求,已经从几年前的“美丽、迷人”逐渐转变为“自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