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宁波要事     
正2017年12月5日中国科协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宁波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这是继深圳、上海、武汉、苏州、成都之后,中国科协"海智计划"领导小组批准设立的又一国家级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为宁波招才引智提供了国际新平台。据了解,浙江省此次获批的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共2个,除宁波外,另一个为杭州。2017年12月7日"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相似文献   

2.
《宁波经济》2006,(5):33-34
人才竞争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宁波人才为宁波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起了核心的支撑作用。本文在分析现有城市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突出企业家、高技能人才对经济社会贡献,优化设计了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对宁波和相关城市的人才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并进行综合排名。18个相关城市人才竞争力排名根据评估体系,在18个相关城市中宁波人才竞争力综合排名为第5位,其中资源排名为第10位,人才效能排名为第2位,人才环境排名为第3位。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3.
<正>谷雨至,万物生。在4月20日举行的2023宁波人才日活动启动仪式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汤飞帆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海内外英才发出“谷雨之约”:与滨海宁波携手扬帆,与一流城市双向成就。2019年4月,宁波通过设立人才的专属节日——宁波人才日,以一座城市的最高礼遇和最大诚意向人才致敬。  相似文献   

4.
2006年我市将紧紧围绕开创宁波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新局面的目标,努力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著名旅游度假胜地和宁波最佳休闲人居胜地上迈出新步伐。  相似文献   

5.
《宁波经济》2009,(5):12-13
宁波国家高新区紧邻宁波中心城区,是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科技创新基地。高新区通过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兵器科学院、浙江大学等大院大所的合作,引进共建了兵科院宁波分院、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微软宁波技术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技研发机构。  相似文献   

6.
宁波要事     
正4月9日设计高度409米的宁波中心大厦在项目基址上举行动工活动。据悉,宁波中心大厦地处东部新城,为在建的浙江第一高楼,规划为国际甲级写字楼、超五星级酒店等业态,预计工期5年。作为展示城市地位与国际化形象的地标,这一世界超高层建筑将标出宁波新时代的高度。未来,这里将吸引世界五百强区域总部基地入驻,加速全球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向东部新城汇聚。  相似文献   

7.
目前,宁波正在发展成为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航运中心枢纽和对外贸易口岸之一。不少经济学家在总结宁波经济发展模式时,将宁波经济概括为“草根经济”。正是这些“草根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不断壮大,不但造就了宁波现在的繁荣局面,同时也赋予了宁波持续发展的不竭活力和动力。宁波的实践,生动地证明了产业是一个城市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宁波综合竞争力在全国200个城市中排名第六位。但人才、资本、科技、基础设施、文化、开放等的核心竞争力,宁波却没有进入前十,其中,文化竞争力倒数第四。我市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匮乏,科技创新明显滞后,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十分薄弱,严重制约着宁波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目标的提前实现。“十一五”时期宁波现代化建设要实现新跨越,实现由粗放式、外延式发展模式向集约式、内涵式发展模式的转变,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自主创新的推动和技术人才的保障。因此,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宁波提高技术研发能力、构筑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4月20日,恰逢生机勃发的谷雨,宁波迎来了首个"宁波人才日"——以一座城市的最高礼遇,打造人才的专属节日,让更多人才认知宁波、读懂宁波、选择宁波、扎根宁波。该系列活动包括青年人才政策发布、国际青年人才社区及青年人才驿站启用、"一带一路"青年学者论坛等,在突出精准实效的基础上,展现青年人才的蓬勃朝气。据悉,以此次"宁波人才日"为契机,宁波将借着"雨润百谷生万物"的美好寓意,推出"与宁波·共成长"人才工作品牌,让人才同宁波的发展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0.
吴小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教授,注册会计师,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政府采购特邀监督员、浙江省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带头人、宁波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宁波城市学院首批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吴小蕾教授学而不辍,1996年9月就读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师从投资风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创新是宁波人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纵观古今,从历史上"敢创业,不守摊"的"宁波帮",到而今迈进中国城市创新指数前十,创新一直是城市精神的一抹底色。时至今日,当加快创新发展成为时代的呼唤,宁波如何在全球化进程中进一步优化创新要素配置,进入全国创新型城市和人才强市行列?宁波以人才科技周为载体,以"会"聚才、以"会"引才、以"会"纳才,成为"宁波特色"创新之路上的重要地标。  相似文献   

12.
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宁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高效发展,提出要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宁波,始于港口、兴于开放、荣于贸易、盛于实体,已成为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东部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宁波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涉海先进制造业是支撑、是支柱。  相似文献   

13.
黄辉 《宁波通讯》2007,(9):58-59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宁波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全国重要对外贸易口岸和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进一步确立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地位。这是宁波城市全新的战略定位。从宁波新的城市定位看,港口发展以国际范围为参考坐标,对外贸易发展以全国范围为参考坐标,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发展以华东范围为参考坐标,  相似文献   

14.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宁波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描绘宁波未来宏伟蓝图的大手笔,对引领宁波发展升级和社会转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就奉化而言,这既是一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更是一个推进奉化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我们必须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宁波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这个大局,全面接轨、加快融入、全方位服务宁波,积极发挥优势,发展特色,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著名旅游度假胜地和宁波最佳休闲人居胜地建设,加快建设宁波南郊现代化生态城市,走具有奉化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努力使奉化成为宁波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正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宁波要加快建设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关键在于确立人才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中的优先发展地位,促进人才发展与制造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系统谋划、扬长补短、精准施策、全面保障,以制造业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集聚支撑服务"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一、夯实"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人才队伍基础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目标,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制造业人才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以来,宁波新接收大学毕业生6.82万人,同比增长42.5%;去年以来,全市人才净流入率持续居全国城市第2位,其中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稳居全国首位。"在9月19日召开的2019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新闻发布会上,宁波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金彦用这样一组数据反映了宁波人才集聚的速度。在人才加速向宁波流动的同时,宁波人才引育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宁波新引进顶尖人才数同比增长26.9%;宁波工程学院杨为佑研  相似文献   

17.
正9月24日至28日,由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宁波市委、宁波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顺利举行。据初步统计,本届人才科技周共达成项目合作、技术服务、人才引进等意向2900余项(人次),正式签约科技合作、平台共建和投资项目等45项,签约(投资)额18.5亿元,为宁波人才和科技工作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人才兴则城市兴,人才强则城市强。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近年来,宁波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在政策、平台、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人才综合竞  相似文献   

18.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重要的优势。放大人才优势,才能增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最终赢得发展胜势。2021年12月24日,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暨2021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以下简称"2021年宁波人才科技周")综合启动仪式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在大会上指出,宁波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渴求人才,都更需要把人才这个关键力量做大做强。这已是宁波第16年举办人才科技周,"爱才、重才"已逐渐成为宁波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19.
正8月18日,在工信部、中国工程院、新华社和宁波市政府联合召开的"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宣布宁波正式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近年来,宁波先后拿到了不少高含金量的荣誉,包括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城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和中国十大智慧城市……此次,宁波有幸成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标志着宁波又向"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制造强市"的目标昂首挺进了一大步。那么,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经济区是以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区内紧密的商品联系和地域分工为基础,开放式、网络型的区域经济联合体。就宁波城市经济区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密切的方面,即区内大中城市是依托和核心,商品经济的联系和分工是基础和前提,中小城镇是联系城乡的桥梁和纽带,广阔的海洋和农村是基地。(一)发展海洋经济是宁波迎接21世纪,实现区域经济新跨越的重要任务宁波拥有全球意义的港湾航道资源,其中北仑港是中国沿海不可多得的深水大港,它不仅推动着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发展,还将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