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定位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国产业发展中的优先次序,在中国产业界、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角度出发,认为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资金和技术相对匮乏,因此,中国应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依靠比较优势占领国际市场,获取最大利润,从而积累资金,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创造条件;而另一种观点则从动态比较利益和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入手,主张将产业政策的重点定位于扶植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此提升产业结构,培养产业竞争力。两种观点都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笔认为,第二种观点更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高敬峰 《山东经济》2009,25(2):155-160
山东制造业各行业在1997--2006年期间的进出口贸易及其比较优势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出口结构和生产结构的相关程度在逐渐提高,以资本自主积累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内生变化机制在山东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山东制造业应继续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注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主动加入跨国公司全球产品内分工价值链,在竞争中积累经验、资本和技术,提升自己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对目前我国外资工业产业结构的基本特点及其作用以及外资产业投向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比较优势与资本产出规模效应是外商产业投资取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外资提升产业结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本身的技术优势,结构因素的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和面临的几大问题,介绍了政府近年出台的三大政策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起的作用,并由此引申出其余促进升级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以珠江三角洲为代表的华南地区创造了连续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而奇迹的原因之一正是以进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的华人资本使得华南地区形成了富有竞争力的、合乎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方位进行,华南地区原有的政策优势正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以及土地等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挑战。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挑战,华南地区必须以新的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发展新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华人资本的大量输入在继续巩固华南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增强华南地区在资本方面初步形成的禀赋优势,创造华南地区未来在高新技术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实现华南地区的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方向转移。  相似文献   

6.
杨波 《北方经济》2012,(7):70-72
正一、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内涵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界定要明确两个问题,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首先,区域产业结构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也是地域分工的产物。各个地区资源禀赋不同,形成不同的比较优势,产生了地域分工,也就产生了区域的产业差异。在区域层次上,地域分工表现为以专  相似文献   

7.
开放条件下,我国的产业升级战略应由以下几个核心内容组成:第一,有为政府;第二,创造动态比较优势;第三,扶持本国的跨国公司 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全球产业转移也正蕴含着深刻的变化。准确把握全球化的新机遇,在开放条件下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战略”的推行损害了国家的知识技术力,使中国主动滑向国际分工的底端,产业结构趋于低级化。尽管片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也积累了一些货币资本,但由于知识技术力的缺失,这种单纯的货币资本积累难以转化为产业升级,中国企业被锁定在了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因而中国应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致力于知识技术力量的培育与成长。  相似文献   

9.
李建中 《浙江经济》2007,(13):18-19
加快推进浙江产业结构升级,在基本目标上,要实现产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在产业发展上,要特别关注发展服务业和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在基本路径上,要坚持自主创新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并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11.
本认为应遵循国家产业政策和生产力总体布局,着眼于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形成有长期支持力的产业增长点和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群,逐步建立起规模经营、技术先进、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的具有侨乡物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一、由内向型经济转变为外向型经济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转换沿海地区应该如何实现由内向型经济转变为外向型经济?现在国内学术界众说不一。笔者赞成由内向型经济转变为外向型经济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转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利 《首都经济》2000,(12):25-26
  相似文献   

14.
按照国际贸易一般规律和多数发展中国家经验,一国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应沿着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路径不断向上升级。从我国静态和动态比较优势看,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完成了由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即实现了比较优势由资源密集产业向劳动密集产业的转变。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在劳动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下降后,并没有按照上述规律率先在资本密集产业获得国际比较优势,反而在部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产业获得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升级过程呈现"跳跃"特征。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既与我国要素禀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对于浙江产业结构的变化,浙江省经济学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中国拥有几乎是无限供给的剩余劳动力,因此浙江省的产业结构也将长期定位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面。改革开放20年,浙江省依靠生产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依靠不断扩张市场的营销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浙江省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工业技术发展水平等在总体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中期以前,德清县工业经济的高增长主要依赖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总量上的扩展,工业经济的结构性、体制性和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1994年全县乡镇企业中纺织、建材两行业占70%以上,特别是长线的丝绸行业在低水平基础上一再扩张,全县大小丝厂最多时达到117家,丝绸行业占全县经济总量一度达到41.5%,而电子、机械、生化等产业成长缓慢。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高能耗的粗放式经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5%,产品成本中原材料占75%。  相似文献   

17.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竞争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技术进步、政府管制放松、运输、通讯及仓储成本降低等条件的推动下,产业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显,产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某些产业虽然在规模和成本上有一定优势,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但总体仍处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环节。因此,我国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企业战略以及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以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位置,进一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国家谋取更大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0—2019年的相关数据构建PVAR模型研究了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广东省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双向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亦存在相互的正向影响;金融发展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但后者对前者的促进作用不明显.针对结论,文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彭金娥 《广西经济》2005,(10):30-31
在工业化过程中,广西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资本、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向及其替代选择等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广西实际情况调整产业结构。目前,广西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要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广西较长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如果人为超越这一阶段,片面和过分追求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就可能出现高科技产业竞争力尚未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又过早丧失的被动局面,欲速则不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广西立足地区优势寻求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通过改造和优化具有一定优势的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提升产业素质,为促进广西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