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部悬念     
王承舜 《新经济》2004,(3):36-38
凭借先发优势,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圈率先融入全球化经济大舞台;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工程的推进,西三角经济圈又呼之欲出;当“三极论”进入宏观决策,东北老工业基地也开始踏上复兴之路。那么,沉寂的中部地区是接受“塌陷”,还是酝酿隆起呢?这确乎是一个悬念,尤其是在本刊记者对河南郑州、信阳进行了深入采访之后。  相似文献   

2.
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与长三角经济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极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地区工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剖析了长三角地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大环境;指出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积极融入长三角是首要的战略选择;提出要从模式对接、人才对接、文化对接三个层面全面融入长三角,从而有效提升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极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地区工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剖析了长三角地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大环境:指出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积极融入长三角是首要的战略选择;提出要从模式对接、人才对接、文化对接三个层面全面融入长三角.从而有效提升安徽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安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长三角扩容为两省一市,安徽加入长三角无望的情况下,以前提出无缝对接长三角,融入长三角的发展战略是否要调整,对安徽来说都是新课题,在全国功能区规划的新形势下,安徽应该抓住当前东部发达地区梯度转移的机遇,安徽要克服劣势、发挥区位优势、调整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崛起,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面对这一态势,作为长三角近邻的安徽省,应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审时度势,加速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最具成长性的区域之一,目前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为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保护环境双管齐下,就要积极实施产业转移战略。而安徽作为长三角纵深腹地,与长三角无缝对接,具有承接长三角产业的区位、资源、产业优势,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不足基础上,对其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唐经济圈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现了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强大的拉动力,城市圈已成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武汉城市圈从2002年开始规划并逐步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区域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8.
张珣 《时代经贸》2012,(20):88-90
作为泛长三角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承接合适的长三角地区转移的产业是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39个行业代码为两位数的工业门类的产业进行测定与分析,根据计算结果综合得出安徽适合承接的产业,以帮助其进一步提高区域产业承接绩效,更好地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分工。  相似文献   

9.
打造长三角中的产业‘金三角’,建设东南沿海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创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发展上海经济圈的新东莞。  相似文献   

10.
张军红 《经济》2021,(4):44-45
从"十三五"开局之年到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安徽考察,并指出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作为创新之都,合肥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下好创新'先手棋',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以实际行动向总书记汇报."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  相似文献   

1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安徽参与长三角分工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一个重点;既能加快安徽的发展,又可以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提供广阔的空间。文章对皖江城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经验、皖江示范区新时期新阶段的承接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体,长三角16个主要城市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各有差异,如何有效的协调16个城市之间的互动作用是主要的.只有建立有差别的区域经济圈,才能明确各个城市的发展方向,才可以让长三角的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四川,中途涉及11个省市地区,其中人口和生产总值占全国40%以上,上海是全国的金融中心也是重要的贸易港口,如何衔接西部地区,通过长江经济带融入中部城市圈乃至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又一次的重要战略,其目的是形成具有规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群,增强国际竞争力,与"一带一路"深度融合.贵州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不发达地区,那么如何通过融入长江经济带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贵州崛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从贵州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出发,最后提出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一体化的基础条件出发,分析长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经济圈的一体化程度进行实证分析,选取12个指标对长三角七大城市和北京、广州两个城市进行综合竞争力排名,可以看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上海的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属于领先水平,一体化程度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区域内部存在着不平衡,仍需加以重视.最后提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江霞 《江南论坛》2011,(3):21-21
【本刊讯】在2008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就作出。“安徽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指示,长三角区域合作迈出新步伐。2009年,安徽正式成为长三角峰会成员,从此开启长三角合作“3+1”的新时代。2010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召开.进入国家战略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首次列入座谈会这个年会主题.  相似文献   

16.
金融中心是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大量集聚的地方,能够有效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是次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第三个经济圈,约60%的金融资源集中于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大连和沈阳6个城市。实证分析了28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发现只有北京和天津可作为金融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金融辐射,进一步利用威尔逊模型计算北京和天津的金融辐射半径并绘制辐射域,发现其金融辐射域基本上覆盖了整个环渤海经济圈。  相似文献   

17.
苏简亚 《江南论坛》2003,(10):10-1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国际上甚至有人这样指出,长三角经济圈(又称都市圈)已成为世界上继纽约经济圈、北美五大湖经济圈、东京经济圈、巴黎经济圈、伦敦经济圈之后出现的又一大经济圈。这一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那么,这一经济圈究竟是如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在原因是什么?在今后的发展中,政府应当如何更加自觉地发挥其推动作用?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显然很有必要。一、长三角经济圈是在一定的经济…  相似文献   

18.
赵泰 《现代经济信息》2012,(11):342+349
本文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构建了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三部类的个体影响模型,探寻了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发现三大经济圈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程度上,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对地方财政支出的依赖上,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成渝等经济圈的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正确认识经济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经济圈的进一步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增长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湖斌 《经济前沿》2008,(12):27-29
文章通过对“长三角”1990-2006年各个城市货运量的分析,探讨“长三角”经济圈货运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变动趋势,并以此来推断“长三角”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