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吸收能力视角,从产业以及产业内部不同类型企业两个层面研究了FDI技术溢出与汽车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FDI对我国整体汽车产业具有显著技术溢出效应,但对内资汽车企业的挤出效应超过了溢出效应;外资汽车企业主要通过人员流动渠道对内资汽车企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内外资汽车企业技术差距的扩大不利于FDI技术溢出,内资汽车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有助于FDI技术溢出,而研发投入对FDI技术溢出作用不明显。研究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应当走开放创新之路,在引进FDI同时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红 《南方经济》2005,2(9):32-34
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产生了一系列的外部效应。其中有正的外部效应,如示范效应、竞争效应、人才流动效应、知识流动效应、生产网络效应和技术联系效应。但是也产生了相当的负效应,如技术依赖负效应、技术垄断负效应、人才的国内单向流动和技术的逆向扩散负效应等。针对这种现象,东道国政府应通过制定各种倾向性政策,尽力消除负外部效应,强化正的外部效应,以FDI的技术外溢效应来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产品质量提高模型基础上,通过构建内生增长模型来解释由于FDI的引入带来的产品种类增加和产品质量提高的技术进步而导致的经济增长,并对OECD 34个国家1980~200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及对OECD国家分组情况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种类增加和产品质量提高分别都对OECD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两者在不同组别的影响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R&D全球化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间的R&D投资,而是呈现出更加分散化的趋势。其对发展中国家的R&D投资力度逐年增加,并将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纳入到全球R&D体系中来。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R&D投资主要是为适应当地市场而进行的技术改造或者为当地生产、销售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其全球研发网络的构建奠定基础。本文针对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R&D活动,重点研究其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体系的提升的作用机制及其产生的效应,并基于我国的经验数据,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与跨国公司R&D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我国在R&D全球化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引进FDI的任务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跨国公司(TNC)国际直接投资(FDI)作用不断加强,促进了世界范围国民经济总量的加速积累.目前,全世界跨国公司已增加到46000家,其境外分支发展到30万家,生产的标准化、国际化,大大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扩张的方式主要有两个:一是新建,另一是多数股权的兼并和……  相似文献   

6.
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技术进步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中国服务业总体增长速度虽然较快 ,但与其他经济体相比 ,存在明显的“三低”现象 ,即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偏低、就业比重偏低和人均增加值偏低 ;以人均产值增长率衡量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中国服务业增长的驱动力发生了变化 :资本—产出比增长率 (衡量资本深化的工业化进程 )对服务业人均产出增长率的贡献开始超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其原因在于 ,中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并不是劳动增强型的 ,而是略微资本增强型的。有鉴于此 ,在推进服务业发展战略时 ,应重新审视通过服务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失业人员的就业措施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服务业的工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战略 ,在服务领域引进外国直接投资 ,促进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内生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构建了包含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规制的理论模型,揭示了环境规制对FDI及其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利用2004-2017年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FDI的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并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识别了环境规制以及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对FDI及其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结果 发现:...  相似文献   

8.
从技术要素角度分析FDI对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分析表明,FDI对省域经济具有技术溢出效应,通过这种效应会促进省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河南省经济运行数据的实证分析也表明,FDI对河南省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促进省域产业结构调整,河南省在引进FDI时应该加强技术引进、提高企业的技术吸收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上海经济研究》2011,(3):35-44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1983~2008年的生产者服务业FDI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流量还是存量,生产者服务业FDI与技术进步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生产者服务业FDI存量与技术进步互为格兰杰原因,生产者服务业FDI流量是技术进步的格兰杰原因,但技术进步不是生产者...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外商直接投资因素的技术进步内生化增长模型,分析了外资对昆山各行业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外资对昆山地区的技术进步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外资技术进步作用的发挥逐渐从以间接影响为主转变为以直接影响为主,外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正逐渐减弱,近年来出现了不太显著的负面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技术进步可以分为技术模仿、转移和创新三个层次,文章分别建立FDI对我国不同技术进步方式的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通过相关数据实证分析FDI对我国这三种技术进步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主要通过对FDI技术溢出的模仿效应促进技术进步;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的增加对三种层次的技术进步都有促进作用,其中对技术模仿和创新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效应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本文主要分析在中国转型期的投资、人力资本、技术存量的变化、城市化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分析显示,现阶段影响中国就业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工资的增加、人力资本、技术水平的提升,其他因素对就业的影响不明显。结论的现实意义是,制定符合中国资源禀赋特点的技术发展路径是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替代作用的重要措施。放松资本、劳动力要素市场的管制和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也是发挥市场化就业形成机制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跨时期可比的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验证FDI对我国技术进步偏向性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1993-2014年间我国存在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并且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能够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样本期FDI的引入却削弱了我国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同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比较剔除FDI与国际贸易两个变量后的回归估计结果,发现样本期间我国对外贸易与FDI呈现出相互互补的状态,并且两者结合对我国技术进步资本偏向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滨海新区引进FDI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综述了近年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引进外国直接投资(FDI)影响因素以及对天津滨海新区引进FDI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之上,采集滨海新区2002—2009年数据,对滨海新区引进FDI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同时采用斯塔克伯格模型对难于量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因素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滨海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FDI累计额与FDI引进额之间存在长期的因果关系;知识产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跨国公司投资区位的选择,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刘建利 《特区经济》2009,242(3):197-199
近年来河南省服务业FDI增长迅速,与此同时河南省服务业也迅猛发展,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FDI对河南省服务业总产值增长、结构调整以及技术进步等三方面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技术、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志国 《特区经济》2005,(9):304-306
技术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Technikos”,原指个人的技能和技艺。英语中技术是“Technology”,意为:“①工艺的科研与应用和应用科学;②(工业等方面的)技术应用”(《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1997)。国内外众多学者和机构曾给技术下过各种定义,有代表性的包括:曾德聪提出的“技术是为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科学实验、科学管理和提供服务等目的需要的,在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9.
引进FDI的业绩与潜力:中国与东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两个指标,分别对中国与东盟各国利用外资的业绩和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业绩指数看,中国引进FDI的业绩不断提高,东盟各国有所下降。从潜力指数看,在未来引进FDI的潜力和竞争力上,中国潜力较高,但落后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对潜力指数子要素的分析表明,中国吸引FDI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区内市场地位和资源整合地位优势上。最后本文给出了提高中国引进FDI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而技术进步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在明确几个相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几个方面分析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而探讨技术进步、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