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汽车产业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4年成立"北京吉普",以及1985年成立"上海大众"和"广州标志"开始,我国汽车产业逐渐走上了与外国汽车企业巨头进行大规模合资的道路.这种合资方式实际体现了对国家"市场换技术"发展政策的回应.可是,时隔20多年以后,汽车产业市场开放了,制造和生产能力提高了,却没有换来先进的技术,在技术上仍然受制于国外企业,仍然缺少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2.
从1984年成立“北京吉普”,以及1985年成立“上海大众”和“广州标志”开始,我国汽车产业逐渐走上了与外国汽车企业巨头进行大规模合资的道路。这种合资方式实际体现了对国家“市场换技术”发展政策的回应。可是,时隔20多年以后,汽车产业市场开放了,制造和生产能力提高了,却没有换来先进的技术,在技术上仍然受制于国外企业,仍然缺少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3.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壮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拥有量在大城市迅速增长,给大城市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4个城市先后实行了"限购"政策,给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负面影响:降低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对中低端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产生压力、使外商在投资汽车产业上踩刹车、导致中低端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汽车经销商退出;正面影响: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汽车租赁市场的发展、高端知名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发展、高端知名品牌汽车经销商销量上升并出现汽车经销新业态。为了消除"限购"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正面影响,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提升汽车销量、质量和开发汽车租赁市场。  相似文献   

4.
走自主之路 创民族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整个汽车业都在谈论自主,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至今,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过去我们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模式,产品主要采用外国汽车品牌和技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市场逐步发展成熟,乃至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发展壮大。但我们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汽车产业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的自主品牌虽然也在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引进世界先进技术,解决汽车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继而培育自主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并于1994年首次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并规定合资企业中中方股份比例不能低于50%。此后世界各大汽车集团纷纷进入中国,通过与国内的大型汽车集团建立合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进行合资经营。  相似文献   

6.
邹昭 《企业经济》2014,(5):7-13
在"以市场换技术"为特征的合资时代,中国汽车内资企业依托国内庞大的市场,通过中外合资企业的技术扩散和溢出效应,在中国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打造自主品牌的角色,日益成为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真正主体。中国汽车产业后合资时代显现出与"合资时代"显著不同的新特征,如政府政策转向支持自主创新、内资企业与合资企业从"错位经营"转向正面竞争、企业战略重点从国内市场转向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企业创新路径从"以市场换技术"转向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等。面对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内外部环境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提出中国汽车内资企业在后合资时代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是国家汽车产业"十五"规划重点扶持的大型企业,是国家交通部重点客车生产厂家。 1994年与韩国大宇合资后,桂林客车厂由于产品和市场定位准确,价格适合客运的发展,抢先一步占领了高速公路客运市场。国内凡有高速公路的地方,就有"桂宇"的英姿。"桂宇"在旅游、客运、公交市场上深具知名度,成为中国豪华大巴市场的"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我国汽车产业进入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本文针对制约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市场集中度偏低、汽车零部件发展滞后、研发经费与人才不足等问题,尝试探讨了合资模式、自建模式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全球价值链等模式下我国汽车产业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汽车联盟从1984年北汽与AMC合资成立北京吉普开始,联盟实践至今已历经20多年。从"引进技术"到"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汽车联盟确实提升了我国汽车工业的整体实力。但随着供应链管理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往的汽车联盟模式单一,多为股  相似文献   

10.
刘巳洋 《新远见》2013,(3):16-25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开发出现了三种主要的模式。由外资汽车集团主导的"传统模式"会在中国市场中带来前沿性的产品,但对本土企业的技术溢出相对有限。中外双方进行有效合作的"合资模式"将双方的优势得以发挥。本土企业主导全部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的"自主模式",将会有力推动本土厂商的竞争力与产品开发能力。综合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多方面的不确定性。本土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以及对核心技术的开发程度,将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车市在“自主向上,合资向下”方面,呈现出实质性的变化:自主品牌向高端主流市场挺进,而合资品牌则开始关往低端市场。尽管如此,即将到来的2014年,自主品牌将面临着合资品牌更为戏酷的竞争,苦日子仍将继续。  相似文献   

12.
马宁 《监督与选择》2011,(12):79-79
如果简单梳理中国车市众多车企的发展脉络,自主品牌想走出去,国外企业想走进来是一条主线,另一条则更简单,合资在自主,自主在合资。所以,“合资自主品牌”对于业界和消费者来说。都是自主品牌发展中一个新的理念,而中国消费者会不会为合资自主品牌旗下的车型埋单,广汽本田理念S1的市场表现则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汽车产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历初创阶段、合资模式主导的发展时期、自主品牌涌现及竞争发展时期、产业相对成熟及对外投资起步阶段四个阶段之后,中国汽车工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2010年连续两年产销量世界第一,中国已然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和汽车消费大国.但与国际汽车巨头相比,在长度、深度和宽度上还是有着巨大的鸿沟.随着国际汽车巨头不断渗透中国汽车市场,国内市场竞争如火如荼;潜在的国内市场虽然给了自主品牌汽车巨大的空间发展,但市场份额的瓶颈最终会成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坎.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想要谋取长远的发展;就只能响应“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市场上摸爬滚打,寻求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前段媒体报道的联想和AOL(美国在线)欲合作成立新合资公司、中华网有可能收购新浪以及丁磊要卖网易等.如今,正在变为事实,不仅王志东从新浪辞职、中华网将收购新浪,网易即将被丁磊卖掉等传得沸沸扬扬,"恋爱"了一年半的联想和AOL也终于"走"到一起了.6月11日,联想和AOL在北京宣布"结婚"--成立新的合资公司携手打造网络巨舰,共同在中国开展信息服务.业内人士认为,首家国内IT巨头和国际传媒巨头的强强合作,尤其是AOL是作为首家国际网络和传媒巨头大举进入中国,预示着国际传媒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对中国网络业和传媒业的影响和意义都将是巨大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市场已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国际竞争已不是远在天边的事情了。合资,是外商打入中国市场的一种手段。合资,也是中国企业赢得发展的一种手段。然而,中国的企业界、经济界人士已经开始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合资了。一方面.1995年以来不断传出中国的商标被"合"入冷宫的消息,无异于给合资热泼了一瓢冷水。另一方面,合资给企业带来的活力又那么诱人,缺资金,缺技术,难上台阶,有人给,何乐而不为?于是,如何看待合资成败的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1996年2月,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召开了一次研讨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意味着中国企业不仅是参与国内的市场竞争,还要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要想在一体化的经济时代占有一席之地.自主创新、打出自己的品牌才是唯一的出路。作为中国皮卡汽车的龙头老大.长城连续8年在全国保持了市场占有率和销量第一,在国际市场。2005年长城公司已成为全国真正出口数量最多的企业。长城作为国内唯一没有合资的民营汽车企业之一,能够有如此的辉煌成就.不只是一个企业的骄傲,更多的是一个民族的骄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经营者》2012,(6):15-15
合资自主来了,来得轰轰烈烈,理念、宝骏、启辰、首望…一连串的新品牌正在充斥着中国的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汽车销售的新形势 历经2009与2010年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扶持,加上我国汽车普及化浪潮的到来,我国汽车市场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汽车第一大市场。现阶段汽车生产企业正处于兼并整合期.合资品牌加上自主品牌.在2071年车市整体下滑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  相似文献   

19.
这次荣获"1996年 RJC 年度人物奖"这个殊荣,我感到无上光荣。(注:"RJC"是"日本汽车研究者和新闻工作者会议"英文缩写,成立于1990年6月。每年对日本汽车产业作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评议,并颁发年度人物奖。本届"年度人物奖"获  相似文献   

20.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其自身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汽车产业也开始加入到“走出去”行列,而现代国际汽车市场上的主流观念是绿色环保,我国自主品牌的汽车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绿色营销必不可少。本文将立足于国际汽车市场上的绿色营销实际,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营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