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零配件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是实现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分析我国汽配行业在技术创新中所面临的困境,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形势的严峻性,特别是对与出口相关联的产业和部门带来重大影响。作为首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支柱的汽车产业也将受到一定影响,有必要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列为首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本文试图通过从分析首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振兴汽车产业、拉动经济复苏,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电动化、低碳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提高产业竞争力、改善未来能源结构、发展低碳交通具有深远意义。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并加快产业布局。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英国从战略规划、研发创新、推广应用、智能网联等方面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有一定借鉴意义。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实际情况,应发挥法律法规引导作用,加强车辆安全监督管理,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效率,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余淑秀  程景  粱丽 《经济视角》2012,(3):16-17,46
产业集群是培植和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湖北汽车产业集群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快的发展速度,其地方竞争优势、规模化、区域创新能力等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为找出湖北汽车产业发展瓶颈,促进湖北地区产业升级,提升湖北汽车产业在全国汽车产业中的地位,本文就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是培植和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湖北汽车产业集群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快的发展速度,其地方竞争优势、规模化、区域创新能力等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为找出湖北汽车产业发展瓶颈,促进湖北地区产业升级,提升湖北汽车产业在全国汽车产业中的地位,本文就湖北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超 《江南论坛》2021,(10):30-32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中产值最大、产业链最长的产业之一.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汽车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锡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基础的支柱产业之一,研究其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无锡深入推进"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提振无锡产业发展水平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无锡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现状 无锡汽车产业起步于20世纪初,始终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产生了柴油机、增压器、内燃机配件等为代表的一批名优特新产品,拥有"国家火炬计划无锡新区汽车电子及部件产业基地"和"江苏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等2个汽车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7.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对世界汽车产业造成严重冲击,而我国汽车产业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未来十年我国汽车产业将保持高速发展,其竞争重点在于自主品牌和技术创新。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建自主品牌、加快零部件产业发展和对新能源与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双重困扰,节能与环保已然成为现代工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亦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既能够有效地解决汽车产业带来的能源和环境的压力,对于中国而言,更能够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契机来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尝试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和组织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企业、产业以及国家三个层次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该文在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模块化理论,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型。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应从完善标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政府积极参与等方面加强产业协同创新,从而推动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印度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世界汽车生产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印度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也是世界重要的汽车生产大国,了解我们周边国家汽车的生产状况,对于我国更好促进汽车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先介绍了印度汽车产业政策的演变与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大量数据和资料对印度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印度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便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起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宇通作为中国客车行业的领导企业,不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发展,而且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贡献卓越。借助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对宇通新能源汽车原始资料的三段编码,深入探讨其发展战略。研究发现,宇通公司通过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产品创新等多维度创新,形成了协同创新战略,这是宇通新能源汽车取得目前成绩的关键。其中,产品创新战略是协同创新战略的核心,组织创新战略是重要保障,技术创新战略是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市场创新战略是必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形成协同创新战略模型和协同创新5阶段推进战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汽车产业经过了近六十年的发展,先后经历以合资方式和完全自主创新方式的升级方式,以并购为基础的开放式创新方式成为最新的升级方式之一.吉利公司作为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后起之秀,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坚持开放式创新,本文通过对2009年吉利汽车公司并购沃尔沃事件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对吉利汽车公司并购沃尔沃案例的过程和动因研究发现,吉利汽车公司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方式,为我国汽车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带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拓国际市场和提升品牌价值与管理水平的积极影响,给我国汽车产业的升级带来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并准备充分、并购后要注重消化吸收与资源整合和有效地处理各种冲突三方面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柯涛  方国涛  黄日昆 《技术经济》2009,28(8):17-21,109
本文从专利信息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广西汽车产业存在专利拥有量少、专利价值低、核心专利少且分散、优势技术地位不牢、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技术创新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始终是各国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汽车产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主要手段。世界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表现出一种三极化趋势,并对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产生着巨大影响。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面临三大挑战,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应该高度重视五大关键性要素。  相似文献   

15.
从地区科技、经济基础环境和产业发展现状等几个维度构建了地区科技服务业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城市科技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呈明显的南强—中弱—北更弱的阶梯分布特征,与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格局基本上吻合。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创新的内涵与服务业产业的特点,以技术与制度相结合的视角构建了服务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以广东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的结果共同表明,近年来广东服务业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但服务业制度创新能力对服务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贡献较大,技术创新能力的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辽宁14个城市196家本土物流企业的问卷调查为基础,运用基于PLS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中国本土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发现,区域外资物流业发达程度、企业规模、企业学习能力和人力资源质量对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区域经济水平、区域交通便利、区域科技水平以及企业市场导向对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张维  刘骅 《技术经济》2013,(7):29-33,100
构建了高科技项目产业化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网络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评价了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物联网产业和新材料产业的高科技项目产业化发展能力。最后,提出加强科技金融扶持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实施人才战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是中国医药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在全国医药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江苏医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但同时也暴露出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和产业集中度等方面的问题。对江苏省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主要竞争力评价指标对江苏省和中国一些重点省市医药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江苏医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优势与状况——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航天制造业的产业链长、辐射面宽、联带效应强,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深入分析江苏省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及状况,并与华东地区其他省份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江苏具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经济科技实力雄厚等优势条件;近几年该行业的规模、研发投入呈总体上升趋势,但企业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与安徽、上海和江西各地相差甚远;为了改变不利局面,充分发挥优势条件,抓住“大飞机”落户上海的历史机遇,必须依托于本省经济与科技实力,从加强科技资源内投外引,制定航空航天技术创新的专项扶持政策,强化省内外科研单位合作及航空工业园建设,打造沿江、沿沪宁线、沿海三大产业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