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工伤”的提法是相对于“新工伤”而言的。“老工伤”人员即为历史上根据工伤事故发生时的有关政策,已对工伤事故进行定性,现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人员。据不完全统计,“老工伤”人员的总规模在120-140万左右,这部分人长期以来一直由用人单位支付待遇。但是随着《工伤保险条例》的深入实施,把“老工伤”人员纳入社会统筹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目前,关于“老工伤”人员进入工伤保险社会统筹的认识基本上一致,  相似文献   

2.
1996年10月1日原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实施以后,至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前,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一直不高。此前以及此间的许多工伤人员,没能获得工伤保险的保障。这些人员被称为“老工伤”人员。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这样的人员有100多万人。近些年来,各地“老工伤”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老工伤”人员迎来了春天,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今年.江苏省苏州市进一步探索老工伤人员待遇保障新机制,一是将老工伤人员旧伤复发费用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所有认定为工伤的一至十级老工伤人员旧伤复发费用、职业病的继续治疗费用.安装假肢.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的费用全部免费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结付。二是放宽老工伤人员认定范围。覆盖人群截止期限放宽到《工伤保险条例》出台之前,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政府在2004年颁布实施了《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其中对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待遇转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提出了明确要求。由于这一问题涉及用人单位和老工伤人员的权益,不少用人单位和老工伤人员对此十分关注,要求尽早出台相关政策。为了切实保障老工伤人员的合法权益,有效减轻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2003年4月27日《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十年来,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普遍建立,已成为全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最多的国家。2013年5月9—10日,人社部在青岛召开全国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在新的历史阶段,总结十年来的工作经验,明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并指出做好今年工伤保险工作要——  相似文献   

6.
工伤保障范围扩大 新《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对制度适用范围和工伤范围进行了调整,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扩大。原《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只有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相似文献   

7.
2011年1月1日,新《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待遇大幅提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等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同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确立的先行支付开始实施;还是该年,老工伤基本纳入……2013年6月6日在长沙召开的全国工伤保险运行分析会显示,由于政策效果的滞后性,在2012年——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的105位“老工伤”人员春节前领到了第一笔工伤保险待遇津贴.他们是该市首批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的“老工伤”人员。2008年11月1日.《郑州市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待遇纳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实施办法》正式实施,“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统一支付。据悉,该市符合条件的“老工伤”人员约有23万人。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标志着我国工伤保险步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从这个起点出发,我国工伤保险事业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从2003年底的4575万人到2013年(截至11月底)的1.97亿人,这是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迈向世界第一的十年。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为推动社会保障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标志着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正式步入法制化轨道。作为《社会保险法》颁布后第一部修订的配套法规,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简称新《条例》)完善了工伤保险的适用和认定范围;增加了基金支出项目和工伤待遇标准,同时。也对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规范化和精确化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梳理联社会保险法》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月,人社部、财政部、国资委、监察部颁发《关于做好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10号),对解决老工伤人员的统筹管理问题作了更全面的部署。将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解决了老工伤人员及其供养亲属待遇“无保障”“保障不足”“保障无序”等诸多问题,使他们旧伤复发有医,基本生活无忧,保障了他们的基本权益,化解了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2.
2003年4月27日对于许多人来说只是岁月流转中一个普通的日子,就在这天国务院公布了《工伤保险条例》。此前的1996年,劳动部已颁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勾勒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初步框架。但由于试行办法法律位阶不高,适用范围有限,并未在我国全面推行。从法律实效角度说,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险法》的颁行,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险的法制化进程掀开了新的篇章。虽然仍有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在一定意义上,由《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所构筑的工伤保险体系是我国各险种中法律体系最为完善的。从2003年4月27日至今,工伤保险的法治化进程已有十个年头。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是《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的第一年。2005年,工伤保险发展目标第一次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历史阶段,如何看待我国工伤保险工作在过去一年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如何贯彻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积极稳妥加快推进我国工伤保险事业发展,是工伤保险制度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本刊记者对劳动保障部主管工伤保险工作的王东进副部长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5.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立法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险法》首次确定了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的原则,但是对如何展开语焉不详。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对先行支付也未置一词,以至于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如何实施成为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关注和讨论的热点。为了配合《社会保险法》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保障》2011,(9):65-65
主持人: 我一朋友在2011年7月8日遭受了工作伤害,用人单位未给其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该单位比较小、经济效益不佳,老板表示无力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支付工伤待遇,要求我朋友协商处理(即放弃部分要求),否则不同意支付,让我朋友去打官司。《社会保险法》规定了先行支付制度,请问这种情况他可以申请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吗?如何申请?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险法》和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保险制度作了很多改进,在新的工伤保险制度下,农民工的工伤权益是否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还有哪些待解的难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削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保障》2009,(12):65-65
主持人: 我局在查访中发现,个别享受供养直系亲属抚恤费、救济费人员(既有工伤的,也有非工伤的)在其他单位享受了养老金,遂依据《劳动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规定停发她们的遗属待遇,并要求其返还重复享受的遗属待遇。她们不服,  相似文献   

19.
经国务院同意,人社部、财政部、国资委、监察部颁发《关于做好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2011年1月21日,人社部等部委召开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工作视频会议,对老工伤人员统筹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保险研究》2004,(1):94-95
在2004年召开的江苏省暨南京市《工伤保险条例》咨询宣传现场,南京市社会保险人士说,工伤保险是造福企业和员工的一张社会保障网,但由于保险对象扩大,正面临着扩面征缴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