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内国际品牌竞争。当前,中国企业自有知名品牌少且竞争力弱,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今后较长时间内需要通过努力实施一系列品牌锻造策略来打造中国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产品、企业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已摆在国人面前.当今的市场竞争,实质上是品牌之争.目前众多中国企业特别是医药企业在品牌塑造、管理和品牌境界仍停留在较低层次.中国企业应该快速反应,大力推进国内优势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化活动,努力创造出大境界的品牌,以此在国际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现状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打造国际化品牌,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基于历年《世界品牌500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和《全球品牌价值百强》等排行榜的统计数据,对2004年以来中国制造业品牌国际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制造业品牌数量正在逐年增加,但是与世界著名品牌相比,本土制造业的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都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品牌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中国企业都面临着与世界知名品牌竞争的局面,如何使中国企业由知名品牌4~.z_x-f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基地转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企业的战略问题。从中国企业品牌现状入手,分析了制约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因素,结合实际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中国的入世,国际著名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跨国企业出现强强联合的现状.企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企业的竞争不仅仅在于产品本身的质量,企业的品牌已经显的非常重要.企业品牌价值的高低、品牌国际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决策,占领市场的能力.企业有一个国际化著名的品牌,在国际化经营中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大大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降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费用.  相似文献   

6.
企业品牌国际化中的国家品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中,民族与国家本身也构成品牌.国家必须累积其品牌资产,提升品牌形象,以吸引外资,发展国际旅游和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国家品牌与企业品牌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强势国家品牌能为本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提供强势价值平台,而企业品牌的成功运营也有助于提升国家品牌形象.我国也应通过实施国家品牌化,为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提供来自国家层面的价值支持.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中国产品、企业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现实已摆在国人面前。当今的市场竞争,实质上是品牌之争。目前众多中国企业特别是医药企业在品牌塑造、管理和品牌境界仍停留在较低层次。中国企业应该快速反应,大力推进国内优势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化活动,努力创造出大境界的品牌,以此在国际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陈果 《当代经济》2016,(14):42-43
纵观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成长经历,它们都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品牌国际化战略.中国企业在品牌国际化的路上,虽然有很多产品做到了世界第一,但真正被世界接受的品牌还是非常有限.本文重点从企业能力着手,分析了推进企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的能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谢向英  李先  吴声怡 《经济师》2006,(11):58-5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品牌国际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一个品牌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不是简单的在区域上的延伸和扩展,而是与各国不同文化相交汇融合的过程。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有其各自的文化,品牌国际化使企业面临的文化环境更加复杂。文章通过对品牌国际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文化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探讨应采取的对策,以期对品牌国际化中的文化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品牌国际化升级的多案例研究,利用路径依赖理论探究了我国企业品牌经营和国际品牌经营存在巨大差异的形成机制。通过对国际顶端品牌的对比研究,发现我国机遇型企业要摆脱弊端,创建国际化长青品牌,必须从经验主义升级到方法论,通过学习、超越国际上经典和领先的品牌原理及方法论,借助中国经济形态在国际上的独特竞争优势,打造与世界竞争同步的国际化大品牌,这样才能使得品牌成功从偶然性向必然性转变,成就国际化长青品牌。  相似文献   

11.
孟祥昆  靳晓阳 《经济月刊》2013,(11):122-124
我国关于品牌国际化的研究,更多地带有后发国家或后发企业在国际市场创建品牌资产的特点,尤其是如何在国际主流市场创建品牌资产,成为我国现阶段的重点研究课题。因此,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研究的内容及重点与国外有很大差异。对于如何使中国品牌国际化,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品牌国际化升级的多案例研究,利用路径依赖理论探究了我国企业品牌经营和国际品牌经营存在巨大差异的形成机制。通过对国际顶端品牌的对比研究,发现我国机遇型企业要摆脱弊端,创建国际化长青品牌,必须从经验主义升级到方法论,通过学习、超越国际上经典和领先的品牌原理及方法论,借助中国经济形态在国际上的独特竞争优势,打造与世界竞争同步的国际化大品牌,这样才能使得品牌成功从偶然性向必然性转变,成就国际化长青品牌。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不仅要引进国际品牌、强化国际特色,还要吸引国内名优品牌,强化中国特色。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展示中国商业服务的企业与品牌,体现中国商品和服务的理念与水平,成为中国名优特新商品与服务的汇聚之地,这也  相似文献   

14.
王莉 《经济师》2008,(1):107-108
中国品牌国际化需要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国际名称,中国品牌的英文名称存在着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推广。中国企业应借鉴西方品牌命名理论,根据目标市场、行业特点以及产品(服务)属性等,选择合适的命名模式,对品牌名称进行再造,促进品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知名汽车企业大多已经国际化,可以说国际化是世界知名汽车企业的共性,对于我国汽车自主品牌而言,也不例外.本文结合我国的内在需求以及国际一体化的趋势讨论了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国际化的必然性.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力资源质量的不断提高和资本不断充裕,为我国开展自主品牌国际化提供了可行的条件.我国可在借鉴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国际化模式的基础上,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化妆品品牌相比其产品质量已无明显差异,然而在市场竞争中,国内化妆品品牌与境外品牌相比总处于劣势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品牌信息传播策略的差异上。国际品牌市场定位明确,品牌形象和品牌文化鲜明,并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而国内化妆品企业在品牌塑造过程中市场定位不清晰,没有制定系统科学的品牌传播策略。国内化妆品品牌传播现状制约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优化品牌信息传播策略是国内化妆品在品牌传播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生平 《生产力研究》2007,(6):105-106,114
中国加入WTO后,面对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必须适应新的市场情况,必须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创立自主品牌,走国际化经营道路。针对中国品牌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提出应从克服文化阻力、冲破绿色壁垒、整合营销沟通、利用奥运契机、提高企业家队伍整体素养和借助外脑进行品牌管理等几个方面来强化我国企业品牌国际营销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品牌:市场边界与竞争制高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品牌是企业与消费者联联结的无形纽带,是企业通过产品对消费者最庄严、最重要的承诺。品牌尤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美育度的品牌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进占目标市场的“通灵玉宝”。品牌的背后是顾客,品牌是市场边界。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日益为企业所高度重视,竞争企业纷纷打出自己的品牌,品牌成为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与对手角逐的重要而有效的工具;品牌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和制高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模式分为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和品牌发展路径两个维度,提出了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模式选择模型,并通过对中国企业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研进行了验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理念特征、业务特征、营销能力、品牌识别、人员配备能力、技术能力和产品制造能力这七个条件对企业品牌国际化模式选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零售品牌形象构成要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文忠 《经济经纬》2007,(6):123-126
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降低消费者购物过程中感知的风险,从而提高其满意度和忠诚度,作为一种独特的竞争优势,它又可以使企业获得强大的品牌资产,并为品牌延伸提供了依据.笔者试图通过问卷调查,从消费者的视角识别出零售品牌形象的主要构成要素.研究发现,零售品牌形象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主要由31个指标构成并可以划分为7个纬度.与国际零售品牌相比,本土零售品牌的名称更容易为消费者记忆与传播,消费者对本土零售品牌名称的认知明显高于国际零售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