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正确认识信贷监督的性质和作用,关系到我们银行干部应当用怎样的指导思想来进行信贷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两年来,全国许多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有关信贷监督的文章,主要谈到了信贷监督的性质、内容和方法等几个方面。其中高翔同志去年11月4日在《大公报》上发表的“正确发挥信贷监督作用”一文,阐述得较为系统一些。我对高翔同志文章的某些看法,不敢苟同,现在提出一些个人的意见,请高翔同志和大家批评指正。信贷监督的性质我国国家银行的信贷监督具有双重性质:作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一种货币运动形式,它具有经济监督工具的性质;作为  相似文献   

2.
我名叫“特急件”。因为花纱布公司金华分公司所属各县公司要在今年1月1日开始实行信贷下放,我奉命在去年10月22日夜由杭州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乘车赶到金华支行。第二天,收发同志把我带进了货币管理股,办公室里非常热闹,原来正在开全区信贷会议,货币管理股副股长看到了我,热  相似文献   

3.
去年,国务院确定1988年我国实行紧缩货币、信贷政策,并提出了信贷“总量紧缩,结构调整”的要求。对于紧缩政策的理解和贯彻执行中一些问题的探讨,不少同志提出许多有益的意见,但其中有些提法也值得商榷。我拟就此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主要谈五点。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的状况急需银行采取收紧信贷的措施.如何正确理解这个关系到稳定物价,稳定经济大局的重大决策呢?笔者试作简论.收紧信贷是我国目前经济形势所决定的.今年前八、九个月,我国的经济建设有明显的“过热”现象,投资膨胀禁而不止.单就农行信用社来说,乡镇企业贷款在去年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到八月止,又已接近去年的增加的绝对数.全国性的信贷规模扩大,银行货币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在改革中稳步前进。各级银行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和货币投放的指示,加强宏观控制,支持微观搞活,收到了一定效果,去年四季度出现的信贷投放过猛和货币投放过多的势头已经开始扭转。  相似文献   

6.
货币信贷高增长,大多因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量过大,在其中一方或者双方共同作用下,货币与信贷增长明显超过经济发展实际的状况。我国在经济模式的转轨过程中,有多种因素造成货币信贷的高增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物资经济研究所最近在武汉召开理论讨论会,邀请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以及若干省市财政、银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同志,研究当前财政金融工作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会上讨论的主要观点如下。一、关于财政、信贷、货币发行是否实行分别管理的问题到会同志认为,我国长期以来把财政、信贷、货币发行三个不同的经济过程捆在一起进  相似文献   

8.
杨楹源同志的文章,着重阐述专业银行如何贯彻执行紧缩政策的原则、措施,笔谈会是今年10月底出席人民银行资金管理专业会议上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主要是研究如何做好紧缩货币、信贷工作的措施、办法,可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改革,同样必须完善货币、信贷控制的体制和机制。只有在确保中央银行能够有效控制货币、信贷总量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加快在微观上放开的改革,经济越是加快发展,越是要搞好货币、信贷总量的控制。本刊评论员文章“统一思想、顾全大局、控制总量”针对当前金融实际发表的评论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1993,(3):4-6
当前,货币、信贷宏观调控所面临的形势,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从经济发展来看,当前主要是要防止过热。去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是改革开放13年来第三个高增长的年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以及投资总额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居高不下,今年,各项经济指标起点高。因此,今年货币、信贷宏观调控所承受的压力也会比往年大。二是去年货币供应总量增长过快,现金发行过多,今年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通货膨胀,并不是简单地反映在零  相似文献   

11.
张文仲,玉一先二同志的《马克思的货币信用理论与我国农业经济变革》是一篇很好的文章,特别是其中所谈自力更生与信贷融通的关系,尤给人以启发。但文中引用马克思借贷资本循环公式(即G—G—W……P……W′—G′—G′)不甚准确,仅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张、王二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2.
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培新 《上海金融》2008,78(6):38-43
货币政策一般认为,作为金融数量指标的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政策调控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排斥另一重要金融数量指标——信贷规模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并且,各自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一样规则而稳定,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一定地位。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有意义的,表明政策调控时,应同时关注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这两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以来,各地在控制货币信贷、稳定金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近两个月我省的货币投放和信贷的规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0月份全省银行净回笼货币2.56亿元,比去年同月份多回笼2.32亿元,扭转了自四月份以来货币连续大量投放的局面,9、10两个月全省银行贷款总额有了较大的压缩,人民银行超限额短期贷款已于10月20日提前全部收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各级党政部门和银行严格控制信贷和消费基金的不合理增长,积极组织货币回笼。今年第一季度,已回笼货币1.05亿元,不仅扭转了今年一、二月份货币大量投放的局面,而且回笼了去年多投放的一部分货币。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传导的渠道已渐成形,但传导阻塞和扭曲仍很严重 在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中,金融体系的结构和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理论上来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有两条渠道,即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在改革开放之前和之初,我国的货币传导只能通过信贷渠道进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证券业和证券市场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我国的货币传导机制也从单一信贷渠道向以信贷为主的双渠道转变;货币调控的中介目标也相应地从贷款额度转向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16.
贷款基础利率(LPR)的推出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LPR运行半年来,总体呈平稳单边上行走势,波动幅度较小,但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存在一定背离。文章分析指出,存贷款利率或额度管理、货币市场与信贷市场资金流通存在障碍是LPR与货币市场利率背离的主要原因;LPR缓慢上行主要受到银行存款贷款增速下滑的影响。文章从完善LPR报价模型、推广LPR在信贷产品中的运用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发挥LPR基准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货币统计概览”“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月度数据,文章对票据融资业务资金的间接供给情况、外币信贷本外币信贷和人民币信贷活动对票据融资的影响,以及银行机构信贷等对票据融资的影响,运用Excel VBA模型,对票据融资的资金供应与场景应用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社会融资、货币供应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资金来源(占用)与票据融资业务的勾稽关系以及相关性特征,提出了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五年五月,陈慕华同志在一次工商、建设分行长座谈会上谈到加强金融宏观控制问题时,指出:“今年三、四月间,国务院先后发出控制基建规模,消费基金和乡镇企业信贷的通知。我们刚刚要开始控制,有的地方就叫了起来,认为‘你快我不快,你大我不大,你多我不多’。说你搞一刀切……”根据陈慕华同志的讲话,对照去年全国货币发行偏多,信贷规模失控的实际,联系集边、山、老、少、穷于一身的广西河池地区的情况,觉得有一些固有的观念需要重新认识,由此引起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理论和历史经验表明,通货膨胀是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的必然反映。任何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尽管通胀原因复杂多样,但本质必然与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相关。1988年和1994年我国出现的两次明显的通货膨胀,都与货币信贷高增长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于振玫 《上海金融》2003,30(5):17-19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研究了货币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问题。首先分析了货币传导机制非对称性的存在的原因和其表现形式,认为我国的货币传导是通过信贷渠道展开的,并从预期、银企关系、我国企业结构、信贷配给与财政传导的比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货币传导的现状及存在非对称性的原因,提出解决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应着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消除信贷配给、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