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合作金融机构,在50余年的风雨历程中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宗旨,在服务“三农”、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所发放的小额信用贷款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长期以来,以农村信用社为主要借款对象、以小额信用贷款为主要借款方式这一特定模式一直是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筹集生产资金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我省审计机关对农村信用社的审计始于2000年,经历了农村信用社由中央监管改制为地方政府管理的过程,审计机关对农村信用社的审计也逐步全面展开。现就审计机关开展农村信用社审计工作谈一点个人的初浅看法。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农村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合作金融的组织形式,它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未来走向。自1991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正式脱钩之后,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就在于将农村信用社建设成由农民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以入股社员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背离了建立之初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4.
当前,农村信用社以及由农村信用社刚改制过来的农村合作银行成为金融支农的主力军,它们对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很多农村金融机构在日常经营中仍存在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低、金融业务单一和金融服务水平落后等现象。本文以广西象州农村合作银行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现状及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入股,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为“三农”(即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建社五十多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农村社会稳定做出了较大贡献。由于诸多历史与现实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信用社在管理体制与经营机制方面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家》2004,(12):59-59
去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在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农村信用社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金融问题,而是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大局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特殊群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十分重要,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主要资产是信贷资产,也是主要的收益来源,信贷资产质量如何对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持续恶化,如何提高资产质量将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大难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要闻回放     
《中国投资管理》2010,(10):64-64
银监会出台《关于高风险农村信用社并购重组的指导意见》。 银监会9月1日出台《关于高风险农村信用社并购重组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通过并购重组加快高风险农村信用社风险化解。根据《指导意见》,并购对象为监管评级六级以及监管评级为五B级且主要监管指标呈下行恶化趋势的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优质企业均可作为并购方实施并购。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农村信用社一直担负着繁重的支农任务,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奔小康作出了贡献。但由于多种原因,自身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被称为银行业中的"弱势群体"。如何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农村信用社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体制和农村信用社改革事关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今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就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本人就当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的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问题讨论几点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的成功与否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至关重要。尽管农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继续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制和调整。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制的历程及成效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区域适用性改制的原则在我国农村信用社改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针对我国不同经济发达程度的地区进行农村信用社改制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浅谈农村合作金融面临的环境与监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景杰 《中国金融》1997,(12):42-42
浅谈农村合作金融面临的环境与监管措施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义县支行吴景杰随着农村合作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农村信用社在旧体制下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所以,强化人行对农村合作金融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  相似文献   

13.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在农村信用社非现场监管系统的基础上,较之以往的监管系统有了许多显著的改进。但这个体系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评价指标的设置以及实际操作等方面仍有多个值得探讨之处。本文列举之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继权 《重庆金融》2001,(4):31-31,44
1997年以来,农村信用社行业自律组织的建立,意在实现农村合作金融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维护和反映信用社的合法权益。而实际情况是,现存的农村合作金融行业管理体制并未理顺。一方面,县级信用联社负责基层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县级联社以上由人民银行直接管理。这种行业管理体制具有很强的行政隶属关系,必须导致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管理体系的混乱,并加深农村信用社合作制观念的淡化、民主管理的弱化和为农服务宗旨的异化。有鉴于此,必须重构农村合作金融监督管理体系。新型的农村合作金融监管体系,应以中央银行实施监督管理为主系,以农村全金融行业自律管理为配套,以农信社内部控制管理为基础,以社会力量外部监管为补充。这种“四位一体”的合作金融监管新体制,是在我国当前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不成熟、不规范状况下的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农村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笔者认为应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切入点.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杨新华 《新疆金融》2005,(12):67-69
支农再贷款做为央行的一项贷币政策工具,对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环境,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的资金实力,以及在增强农村信用社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和稳定金融体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但由于与支农再贷款相匹配的措施滞后,各种制约机制尚不健全,使支农再贷款在服务“三农”的同时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对发展农村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用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应尽快解决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和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同时,国家在制订政策上应对农村合作金融加以支持,以促使二者之间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用社实行监管评级,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业监管工具的更新,也是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科学审慎的评估和判断、实施分类监管的重要工具。为真实有效做好农村信用社监管评级工作,健全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管体系,实现对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分类监管和风险预警目标。农村信用社的监管评级要审慎把握好定量指标中相关联的关系,认真做好定性指标的客观公正公平,二者要有机结合,实事求是,讲求实效,并要坚持“六到位”。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发展农村合作金融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中 ,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目前主要形式是农村信用社 )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几个关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一、关于进一步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须遵循的几个原则第一、坚持合作制是办好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原则。我国农村信用社和国外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实践证明 ,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必须坚持合作制原则。偏离合作制原则 ,必然阻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应是社员入股、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按照合作制原则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规范 ,才能有利于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信用社于53年前成立,刚开始只是一个慈善机构,是以服务农民为目的.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逐渐开始发展为银行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为服务“三农”,是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主力军.在这53年中,农村信用社以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为第一要务,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就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来探讨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